南京明城墙:历经600多年风雨洗礼,至今未动。为什么?
在古代社会,城墙不仅作为普通人居住的地方,也是抵御游牧民族入侵的天然屏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南靖明城墙,始建于元至正郑铮二十六年(1366),完成于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历时28年,用了明朝1台、3卫、5省、37州、162县,* *。
明城墙
众所周知,即使是水泥、混凝土这样的特殊材料也会有保质期,房子过了一定的使用年限就会倒塌。
而明城墙历经600多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为什么?
一是严格监管制度,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明朝建城墙,自然是用墙砖,材料都是从全国各地运来的。很多人看到有利可图,自然会用伪劣商品骗很多钱。
为了不让任何人从中渔利,杜绝这种现象,朱元璋要求今后送来的任何墙砖都要写上烧砖人和监察官的名字。
墙砖上刻着名字。
一旦一块砖出了问题,就要层层追究,凡是上面有名字的,一律斩首。在这种严格的监管制度下,建成的城墙自然不会倒塌,也不会有所谓的豆腐渣工程。
第二,夯土和青石砖的双层加固足以抵御炮火的攻击。
据史料记载,修建明城墙所用的墙砖与现代所用的红砖不同,采用青石砖和夯土。
夯土用于内墙。夯土就是用工具把土压实,做成极其坚固的粘土,比砖头石头都硬。
外墙用青石砖包裹,坚固到可以抵挡火炮攻击。
第三,专用胶强度高,韧性好。
明代虽然没有建造房屋所需的水泥和混凝土,但有一种特殊的粘合剂,那就是糯米。
《天工开物》曾详细记载:“灰一部分入河沙,一部分入黄土,与糯米、核桃汁混匀。筑牢后,永不破,故称三重土。”
其中提到的“三土”是用糯米汁、核桃汁等制成的“超级粘合剂”。它不仅强度大,而且韧性好,甚至比现在的混凝土还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