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军历史排名如何?
他叫方友生,湖南长沙人。早年加入湘军。后来,左进入陕西和甘肃处理军用物资。作为刘锦棠手下的重要将领,他参与了收复新疆的行动,清廷还赏赐了他一顶礼帽。?
1884年3月,清军兵败北宁,滇桂边境形势危急。4月,清廷命令时任湖南巡抚的潘率军前往广西,接替在北宁战败的将领,抗击法国侵略者。方友生亦上谕,统率二千人马,跟随潘往桂。?
不久,方友生与另一位湘军将领王等人一起,率部打赢了观音桥战役,死伤法军百余人。遭受重创的法国军队在混乱中逃往南方。?
(图)湘军是清末湖南地方军队的名称,或称项勇。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后,清朝正规军无力抵抗,不得不动用地方武装,湘军就是在这个时候发展起来的。除了镇压太平天国时期曾国藩创立的湘军,还包括一直持续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湘军。直到何键下台,蒋介石才把项改造成半中央军。到1949年,半集权的湘军被解放军彻底消灭,湘军的历史结束。
在后来的镇南关一战中,方友生并没有像冯子材、、王等人那样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人物,但他也领兵在后路,颇有功勋。方友生也参加了郎儿凯旋。
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方友生的部队驻扎在山海关外守卫后方道路,虽然没有与日军直接交战。战后,方友生成为广东省南哨莲镇的连长。
八国联军侵华后,时任湖南使的梁率湖南金字五营、湖北武功五营(其实是以湖北名义的湘军)北上做勤王。湖北晋字第五营的总指挥是方友生。1901年四月,方友生领兵驻守娘子关。当时清廷一味求和,命令山西巡抚岑春煊警告方友生等前线将领,不要对列强的进攻进行反击。23日凌晨,2000多名德军和教民猛攻娘子关。方友生率部稍作抵抗后,根据岑春煊的指示撤离娘子关。方友生的外战传奇生涯,只是不完美的结束。?
我们可以拿出一张中国地图,按照新疆喀什、广西友谊关、河北山海关、广东韶关、山西娘子关的顺序把几条线连起来,然后想象一下清末的交通状况。这样,我们就不难想象方友生在万里保家卫国的艰辛了。这只是跑来跑去的事,与其他困难无关。不用说,肯定有苦劳。那么有没有信用呢?我上面说过,方友生对新疆光复和中法战争的贡献还是比较大的。?
我一直在想,我们这些没拿过枪的学者,能随便丑化这样一个每当外敌入侵都勇敢走上前线,而且真的打了胜仗的人吗?我觉得我没有这个资格。读者们,扪心自问,你们有这个资格吗?
(图)平定太平天国和西北叛乱后,湘军参加了多次抗击外来侵略的战争,包括左收复新疆、镇南关和台省抗法、吴佳牛庄血战等。
说了这么多,方友生,我想郑重的发表一下我的看法,就是在晚清,湘军打败的比别人多的时候,就算打败了,也是站着打败的,不是跪着打败的!虽然战斗结局不同,但是湘军精忠报国的精神和永不放弃的血性从未改变!?
1、
首先,收复新疆之战。
虽然人数只占清军进军新疆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但湘军是这场战役的绝对主力。收复古牧场和乌市的战斗是由刘锦棠的湘军和金顺的清军进行的,但湘军是主要的一方。金顺去攻打南城玛纳斯后,久久不能攻下,最后湘军赶到,解决了问题。?
南疆大板关键战役是湘军打的,大板和吐鲁番是湘军收复的。张瑶等部虽然攻占了托克逊,但没有遇到强敌,不是关键战役。在南疆,项为先锋,等部为后继,几乎所有的战役都是项打的。后来对阿古拜残余势力的打击,基本都是湘军打的。?
总之,新疆光复的功劳,70%以上要记在湘军的账上。当然,这是普通历史爱好者所熟知的。?
2、
然后说说中法战争。
中法战争的主力是湘军淮军,其中40%的战功要记在湘军的账上,另外40%归淮军,其余20%的功劳由包括冯子材及其部下在内的其他部队分享。?
中法战争,湘军赢多输少。基隆一战,湘军名将曹治中指挥得当,大获全胜。第二次基隆战役,因为刘铭传为了保护上海的尾巴放弃了基隆,清军最后撤出了基隆,算不上失败。著名湘军统帅孙指挥虎威保卫战,沉重打击了法口,使法军不敢再刺探虎威,立下了汗马功劳。梅山之月,包括湘军在内的清军未能守住阵地,算失败,但法军不敢继续进攻,所以梅山失陷对大局没有太大影响。镇南关、郎儿大捷、、、两支主力部队参战,战功不逊于妇孺皆知的冯子才。镇海一战,项名将见冷静指挥,使古霸不敢攻而胜。?
总之,湘军在中法战争中胜仗多,败仗少,为中法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些史实,普通历史爱好者鲜为人知。?
(图)中法战争(法语:Guerre franco-chinoise)也就是清朝战争,是1883年2月至1885年4月(光绪11月9日-2月11日)法国先后入侵越南和中国引发的战争。战场的第一阶段在越南北部;第二阶段扩展到中国东南沿海。
3、
然后说说中日甲午战争。
著名近代史专家张明教授认为,甲午战争中湘军战斗力差的原因是“现代化水平不如淮军”,“装备更落后”。真的是这样吗??
事实上,项在牛庄战败的直接原因是清廷被侵华日军诱骗至“佯攻辽阳,实取牛庄”。在海城第三、第四、第五次反攻期间,清军在海城外围集结了6万多人,远远超过日军数量。但清廷招降后,海城外围清军仅余万余人,数量远不及日军。这一万多人的部队中,只有魏光焘的三千多人和李光九的两千多人参加了牛庄战役。其余部队因闫安澜阻挠未去牛庄。?
这样,魏光焘、李光久以六千多人抗击日军两个师两万多人,失败是必然的。但是,在这种绝境中,项的表现依然不俗。这几天不得不承认:“能与日军长期对峙的是武威军(魏光焘的湘军名称为武威军),清军日夜苦战实属罕见。”
我佩服他们,为什么要抹黑他们?牛庄之战打死了70多名日本侵略者,这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是非常罕见的。可见,魏光焘、李光久和六千多湘军是拼命了,是拼命了。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清廷中心没能识破日本人的诡计!?
当然,项战败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清廷的腐败和制度的落后。张明教授说武器装备不如日本军队。但武器装备落后绝不是唯一原因,也不是主要原因。一支血本无归的军队,再好的武器装备也无法战胜强敌!
像牛庄之战,湘军抗日保台,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当时慈禧太后怕得罪日本,禁止大陆帮助台湾省。张之洞、刘坤一等人想扶持,也被慈禧的政令禁止。没有大陆的援助,但日军人数众多,失败在所难免。
然而,就是在这种绝境中,7000名湖南子弟依然奋起反抗,他们中的许多人最终流落到宝岛台湾省,其中包括新楚军的杰出将领杨再云,湖南平江人胡伦。台湾省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生曾公开表示:“作为一个湖南人,我可以自豪地说,湖南人用生命捍卫了台湾省。”“湖南人爱台湾省不是用嘴,而是用血来表达历史上对台湾省维护的感情。”?
最后,谈谈湘军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的作用。
湘军大将刘率领的五营、晋子五营取得东门抗战胜利,使法、德列强不敢深入山西,向慈禧太后、光绪皇帝所在的庵挺进,立下了汗马功劳。?
最后,方友生的武功五营、刘的五营、晋字五营分别放弃了娘子关、古关西。虽然这是一件可耻的事情,但其主要责任在慈禧太后、李鸿章和清亲王。这些人一味求和,并多次命令陕西巡抚岑春煊警告刘和方友生面对外国列强的进逼不要还手。刘、、方友生不敢违命,弃地而退。难怪他们会这么做。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刘的将军彭定康领导的小叛乱,并杀害了100多名德国人和教民,这是一个坏的呼吸。?
综上所述,清军湘军不是对外战争的外行,而是对外战争的专家。
杨度在《湖南少年歌》中说“中国现在是希腊,湖南被当作斯巴达;中国把德国和湖南当普鲁士”,“中国死了,湖南人就死了”不是吹牛,而是晚清历史的事实。
○摘自《一个血腥的世界:湘军战役史》,廖著,现代出版社合作授权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