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在《衡山志》中有记载:

在北岳衡山,翠屏峰和天风岭峰峦耸立,两山相对,中间泥水横流,峡谷幽静。在翠屏峰的绝壁之上,那座空中楼阁从远处看就像一幅美丽的中国画,悬挂在冬天雪后的山坡之间。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高海拔悬崖悬空寺。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而武帝拓跋焘灭佛崇道,于是请来当时著名的道士寇在平城设道坛。北魏太和十五年,孝文帝下令将道台移至恒山。北魏首领寇生前留下遗言:“要建一座空中寺庙,以达到‘上面铺天,下面不浮’的目的”。之后,石天的弟子多方集资,精心选址建寺,悬空寺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据《衡山志》记载,悬空寺在晋、明、清及近代曾多次重修。我们现在看到的悬空寺,离地约58米高。据专家考证,在1000多年前建造初期,悬空寺的垂直高度距离地面近百米。

悬空寺建在半崖的洼地上,建筑构思非常巧妙。悬空寺的建筑特色可以概括为三个字,“奇、悬、巧”。首先是“奇怪”。悬空寺位于深山峡谷的一个盆地中,它的整个身体悬挂在峡谷的中央。崖顶突出的部分像一把巨伞,保护着悬空寺不受雨水侵蚀和阳光暴晒,阻挡山风抵御暴雨。如此优越的地理位置也是悬空寺能够保存至今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这里建庙很奇怪吗?佛、儒、道三家同处一室,你不觉得奇怪吗?

什么是“吊”?有人形容悬空寺是“悬空寺,半天高,三个马尾辫悬在空中”。全寺共有40个大殿和亭台。从表面上看,这十根碗口粗的木柱好像在支撑着整个寺庙。木柱有的起承重作用,有的用来平衡高度,有的加一定重量起支撑作用,而建筑真正的重心是支撑在坚硬的岩石中。

说“悬”就要说“巧”。“巧”是什么意思?利用悬崖峭壁,将一般寺庙平面建筑的布局搭建在一个立体的空间里,没有遗漏大门、钟鼓楼、正殿和附属大殿。古代工匠充分利用了力学原理。他们巧妙地利用岩石作为隐蔽的支撑,在陡峭的悬崖上凿出一些“小口大肚”的洞穴,把当地盛产的杉木砸成横梁,用类似现代膨胀螺栓的原理固定。随后,在悬梁上铺设铺板柱,搭建梁架,搭建庙宇阁楼平台。最后,悬空寺负重危岩,面对深谷,回廊栏杆和上下梁柱左右紧密相连,形成完整的木框架结构,增强了抗震能力。这就是悬空寺,以飞梁为基,以岩石为隐。梁柱上下一体,走廊左右相连。“建筑的秘密。悬空寺巧妙借用自然地理位置,因地制宜建造。你觉得这是巧合吗?奇特的选址,悬浮的建筑,巧妙的结构,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瑰宝。

1500年前,北魏将道坛从平城以南迁到此地。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根据道教的要求,设计建造了这样一个以奇、悬、巧三大特点而闻名中外的艺术巨人,使我们今天能够领略到这个伟大的奇迹。如今,无论是从悬崖上仰望,还是从山顶俯视,我们都不禁惊叹这座千年建筑的神奇和古代工匠的伟大。怎么能不以祖先为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