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的归纳

期末考试快到了。在这篇文章中,我总结了高一历史第一册的重点,供大家参考和复习。我希望你在期末能取得好成绩。

古代传说(1)炎黄联盟

1,汉泉之战:黄帝打败颜地,炎黄联盟成立。

2.涿鹿之战:炎黄部落击败蚩尤部落。

3.影响:华夏民族逐渐形成,颜地和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2)炎黄传说中的发明,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1,颜地的贡献:

(1)教人耕种土地,制作生产工具,种植粮食和蔬菜;

(2)制造陶器,发明纺织品,烹煮食盐,教人们进行贸易和交换。

(3)制作乐器和竖琴最早有图形、文字和历法知识。

2.黄帝的贡献:造宫殿,做衣服,挖井,造船,教人炼铜,发明弓箭,指南针车。

3.黄帝时期:创造了文字,凌伦制造了旋律,李首先发明了算盘,嫘祖擅长织布和缫丝。

(3)尧、舜、禹的灭亡

1,退位制度的意义:把部落首领的位置传给贤德的人。

2、举荐人才的标准——德才兼备、以身作则;

3.退位制度的本质:民主选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民主选举,首领没有特权)。

4.继黄帝之后,“禅让制”选出的领袖是尧、舜、禹。

5、大禹治水:与群众荣辱与共,三次不进家门,治水有功。体现了艰苦奋斗、坚忍不拔、无私奉献的精神。

中国文化1。孔子生于春秋末期,他的言论在《论语》中有记载。他提出了“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以德治国”,在教育上提出: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老老实实学习。《论语》是孔子的弟子们编纂的。

2.老子生于春秋末期,其学说在《道德经》中有记载。他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面可以相互转化。《道德经》是战国时期道家编撰的。

墨子,战国人,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支持正义战争。

战国孟子认为春秋时期没有义战,反对一切战争。提倡“仁政”治国,不重视税收,注重保护环境。

韩非生于战国末期,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主张法治。

6.孙武生于春秋末期,著有《孙子兵法》。他的军事思想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商鞅变法1,背景

(1)根本原因: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普及,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增强。

(2)发展需要: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进行政治改革,建立政治经济新秩序,以充实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2.目的:强兵,一个富裕的国家,赢得了吞并战争。

3.时间和人物: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主持变法。

4.商鞅变法的内容:

政治:(1)建立郡县制,君主直接派官员治理(建立郡县制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这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也是后来商鞅被处死的原因);(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的管理;

(4)严守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1)废除井田制,允许卖地(最能体现改革性质);(2)鼓励农织,多产粮布者可免徭役(国富);(3)统一测量。

军功:奖励军功,对有军功和土地(军事实力)的人授予爵位。

5.作用:秦国国力大大增强,军队战斗力提高,成为最强大的诸侯国,为日后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6.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顺应历史发展趋势;②改革得到秦孝公的支持;(3)商鞅个人敢于同旧势力进行坚决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