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有什么民俗文化?很紧急!

延安民俗文化

延安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相传人类始祖黄帝曾在此居住,“三黄一圣”(黄帝陵庙、黄河壶口瀑布、黄土风情文化、革命圣地)享誉海内外。延安是中国的革命圣地,党中央、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育了延安精神,是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延安是“双拥运动”的发源地,被民政部、军委总政治部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延安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中国革命博物馆城市”的美誉。延安是全国第一个退耕还林城市,被批准为第二批国家低碳试点城市。2011年,延安全年经济总量达到111335亿元,居陕西省第五位。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孕育了韵味纯正的黄土风情文化。延安的野腰鼓,陕北的高亢民歌,古朴精致的民间剪纸,陕北热情欢快的秧歌,都寄托着延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希望。

安塞腰鼓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由几个人或几千人合力而成,气势磅礴,神态细腻,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1996年,安塞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早在1986年,安塞腰鼓就获得了首届中国民间舞大赛最高荣誉奖,并在11亚运会开幕式、庆祝香港回归、2009年国庆大典等大型活动中演出,赴日本、德国等地演出。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安塞腰鼓是“安塞三绝”之一。并编入河北教育版六年级语文课本第二十九课和江苏教育版六年级语文课本第十四课《安塞腰鼓》。还入选了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语文17课。

洛川跳鼓主要流传于陕西省洛川县的张煌、永祥、旧县等村。是延安著名的“三鼓”(胸鼓、腰鼓、蹦鼓)之一,2006年被申报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宜川胸鼓是一种以鼓舞为主的民间舞蹈形式,历史悠久。由古代战争中人们击鼓助战、传递信号、击鼓庆祝胜利的形式演变而来。原名古画,参加过1991九运会开幕式。1994参加国庆45周年献礼演出,宜川1996被文化部命名为“胸鼓之乡”。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于2007年申报。

延安民俗(15)

陕北评书是西北地区曲艺评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主要流行于陕北的延安、榆林一带。陕北评书歌词通俗流畅,地方特色浓厚;曲调丰富,风格浑厚粗犷,素有“九调十八调”之称。

陕北民歌陕北是一个民歌荟萃的地方。民歌种类繁多,当地俗称“山歌”或“酸歌”。陕北民歌分为劳动号子、信仰自然和小调三大类。信天游可分为高音和平调,其中信天游最具特色和代表性。

安塞剪纸是流行于陕西省安塞县的民间艺术。造型优美,切割精致,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涵盖美学、历史学、哲学、民俗学、考古学、文化人类学等多个方面,被誉为“地上文物”和文化“活化石”。

陕北秧歌是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和代表性的传统舞蹈,又称“闹火”、“闹秧歌”、“闹社火”、“闹秧歌”。2006年5月20日,陕北秧歌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延川布绒画来源于广泛流行的民间插花,最初是作为枕头套、肚兜、鞋面、垫肩、钱包、烟袋上的装饰品。其创作材料为棉纺织土布,以蓝、红、黄、白、黑四色染色,以民间传说、戏剧人物、民间生活、花鸟动物为题材,采用纯民间复合造型方法,经粘贴、拼接、镶嵌、叠拼、缝合,制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