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北京的信息。

北京,简称“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特大城市和国际大都市,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委员会、中央人民政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中央战区司令部所在地。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部,背靠燕山山脉,毗邻天津和河北省。北京的气候是北温带典型的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北京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三千多年的历史孕育了故宫、天坛、八达岭长城、颐和园等许多名胜古迹。早在70万年前,北京周口店就出现了原始部落“北京人”。公元前1045年,北京成为蓟、燕等诸侯国的首都。自公元938年起,北京先后成为辽、金中都、元大都、明、清的都城。明清时期,北京成为“天下四大聚会”之一。民国时期为北洋政府首都,6月1949+10月1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PRC)首都。

扩展数据:

一.地理环境

北京位于东经115.7—117.4,北纬39.4—41.6,中心位于北纬39° 54 ' 20 ",东经116 ' 20 "。位于华北平原北部,毗邻渤海湾,上有辽东半岛,下有山东半岛。

1.地形学

(1)北京山区面积1020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2%,平原面积620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8%。北京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京的平均海拔是43.5米。北京平原海拔20 ~ 60m,山区一般为1000 ~ 1500m。

(2)北京西部是西山,属于太行山山脉;杜军北部和东北部属于燕山山脉。最高的山是北京西部门头沟区的东灵山,海拔2303米。最低的地是通州区东南边界。两山相交于南关,形成一个向东南蔓延的半圆形山弯,称为“北京弯”,其环绕的小平原就是北京小平原。正如古人所说:“幽州之地,左有大海,右有太行山,北有邕江,南有大河,天府之国。”

2.气候与环境

(1)北京的气候是典型的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全年无霜期180 ~ 200天,西部山区较短。2007年平均降雨量为483.9毫米,是华北地区降雨最多的地区之一。降水的季节分布很不均匀。全年80%的降水集中在夏季的6、7、8月,7、8月有暴雨。

(2)北京年平均太阳辐射为112 ~ 136大卡/厘米。两个高值区分布在延庆盆地和密云县西北部至怀柔东部地区,年辐射量在135 kcal/cm以上。低值区位于房山区霞云岭附近,年辐射量为112大卡/厘米。北京年平均日照时数在2000-2800小时之间。最大值在延庆县和古北口超过2800小时,最小值分布在霞云岭,日照2063小时。夏季雨季日照时数减少,月日照230小时左右;秋季日照时数虽然没有春季多,但比夏季多,月日照230-245小时。冬季是一年中日照时数最少的季节,月日照时数不足200小时,一般在170 ~ 190小时之间。

第二,人力资源

1.北京是世界第八大“美食城”,居内地第一。北京的风味小吃历史悠久,种类繁多,用料考究,制作精细,远近闻名。京味小吃的代表有豆汁、豆香面、酸梅汤、茶汤、包子、茯苓饼、果脯、糖葫芦、艾窝窝、豌豆黄、驴打滚、灌肠、炸肚、炸肝等等。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京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个古老的地方戏剧。

2.北京有50多万信教群众,约占北京的4%。主要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其中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对北京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产生了较大影响,北京有宗教活动场所100余处。

3.传统建筑

北京曾是历史上六朝的都城。自燕国以来的两千多年间,修建了许多宫殿建筑,使北京成为中国皇家宫殿、园林、寺庙和陵墓数量最多的城市。

4.皇家建筑

北京故宫,明代叫大内宫城,清代叫紫禁城,原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住着24位皇帝。建筑宏伟,完美体现了中国传统古典风格和东方风格,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大的宫殿。

5.北京城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两个朝代都城防御建筑的总称。由宫城、皇城、内城、外城组成,包括城墙、城门、瓮、瞭望塔、敌塔、护城河等诸多设施。曾是中国最完整的古城防御体系。北京城门是明清北京城门的总称。根据等级和建筑规格的不同,分为宫城门、皇城门、内城门、外城门四类。明清时期,北京有宫城四门。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