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基本介绍

《清史稿》是民国北京政府设立的清史馆编纂的清史终稿。按照正史体例,分为纪、录、表、传四个部分。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清史稿的基本介绍。我希望你喜欢它。

《清史稿》的编纂过程

民国三年(1914),国务院呈文后,大总统袁世凯设立清史馆,由赵尔勋任馆长,苗、柯少文等人任主编,负责清史编纂工作。陆续有100多人参加,没有固定编制,人员由策展人聘请。例如,赵尔逊亲自拜访了夏,请他出面担任主编。

清史馆里有一本记录馆员分工的“作业本”,比如柯少文的《天庭纪事》、《宪法纪事》。苗孙权著有《儒林外史》、《文远传》、《土司传》。吴著有《高宗、仁宗、玄宗、文宗、穆宗五代年谱》。吴写了一卷贵州、新疆的地理志,一份皇室的名单,一份公主的名单,一份王子的名单和一份《易》的初稿。张裕撰写了《忠义传》和《艺文志》的最终版本。金著有《太祖、太宗、顺治列传》和《列女传》。秦书生撰写了《直隶地理志》,王大军撰写了《嘉庆列传》。夏著有《嘉庆、道光、朝烈列传》、《官员传》、《艺术传》..田英皇写了一卷山西地理。罗箭撰写了《交通杂志》,戴希章撰写了《外交关系杂志》。唐邦之撰写了军事部长年表。王树南写过咸丰、同治朝大臣的传记。叶著有《宗教志》,其中有喇嘛教一卷,伊斯兰教一卷。张彩田著有《地理志》、《江苏卷》、《刑事志》、《音乐志》、《后妃传》。吴怀清撰写了《陕西地理》和《食货志》集。张淑云撰写了《礼志》,并辅以《玉符志》和《选志》。俞碧云《兵书》及部分列传。马启昌撰写了《朝臣与工人传》,并修订了《文远传》。蓝宇在云南写了一本地理书。朱时哲说:“传记很多,图书馆里有好几个人。余者,虽以《咸通传》为主,但自康乾以来历代为辅。每个朝代都被许多手所覆盖,但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主题;翻新的时候,谁主谁负责。”

写作期间,经常需要请人抄写手稿。“第一次抄稿,大家都会手写,图书馆会按照一千字的角来算。”初稿编于1920,1926修改一次,1927基本完成初稿。

《清史稿》的历史价值

《清史稿》是一部丰富的清史资料集。清朝灭亡时,清廷的档案、私人著述和文化典籍保存得比较完好,为编写《清史稿》提供了大量的原始资料。

清朝的记录,从太祖到十二朝的宣彤,

《清史》在历史、传记、志向、表达上都是完整的。清朝灭亡之前,

大清圣旨,又称圣训,

清典志4938卷;清代名人传记、传记2000余卷;

有《东华录》等清代史籍1000余卷。除此之外,还有无数个具体事件的官方账号和整个事件的私人账号。

一句话,《清史》稿以“实录、旧录、国史列传,各种记载,以收我夫之所得,以传信。”《清史稿》对清代史料进行了收集和系统整理,为后人研究清代历史积累了丰富的材料,应当予以肯定。

《清史稿》的历史局限性

1914清史馆成立至今已有14年。柯少文等100多人先后参与简称。这本书的体例和历代正史一样,分为传记、实录、表和列传四个部分,共529卷。但《清史稿》编修时,编修者多为清朝旧人,对清朝极为重视。所以书中很多反对革命、诋毁先烈、歌颂清朝的文字,都有很大的政治问题。其次,当时清朝的档案还没有清理,史家只能根据原国史馆中的手稿和相关史料记载来利用原始档案,价值较低。第三,《清史稿》成书时,国民党北伐军即将进京,仓促付印,未对全书进行校订和认真校勘,故史实、人名、地名、年月等方面的错漏比比皆是。赵尔勋在《出版评论》中指出,这本书是“作为历史手稿公开”的“急章”,“不视为书”。《清史稿》出版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929年,故宫博物院院长易培基上书国民党行政院,建议查禁《清史稿》,于是《清史稿》成了禁书。易培基在呈文中说:“这本书是由死于清朝的旧人主持的。他们那一代人以忠于前朝为荣,污蔑民国是他们的本事,不顾吃苏洲的嫌疑。于是乎就充满了歪理邪说,几千年来从未见怪,所以它的文体和用词错误百出,特别是指战败。如果允许这本书出版,那将是中华民国的一大耻辱。”

《清史稿》的编撰者明确站在清朝一边,反对辛亥革命。因此,他们对清末的革命活动,如钟惺同乡会、同盟会的成立,《人民日报》的出版以及辛亥革命前的起义活动,写得很少或没有。几乎都没有记载,无法看出清朝是如何被推翻的。即使有一点记载,也是含有贬义的,比如写武昌起义,“八月甲寅,革命党人密谋反武昌,感觉抓了三十二人,刘如魁等三人,陈兵、张彪等,由兵匪转化。弃营潜逃继承人皆行省,号独立,皆称都督”。只有几个十字架,历史学家反对。对于革命中牺牲的烈士,目的是“匪党”。关于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这一重要历史事件,书中写道:“各省十七名代表在上海召开选举会议,选举临时大总统,举行临时大总统,在南京建立政府,定名为中华民国”,故意略去不写孙中山的名字,让人搞不明白临时大总统是谁。孙中山是推翻清朝的革命领袖,“孙文”这个名字只在清史草稿中出现过。光绪三十年,“五月,戊戌变法的党员被诏书赦免。除康有为、梁启超、孙文外,被革职者复职,欲囚者释放”(《德宗》第二章)。这是慈禧太后颁布诏书赦免戊戌变法成员,并特别点名康、梁、为人大代表,由此提起了的名字。

相反,这本书的编辑赞扬了革命者。《清史稿》(卷四六九)为恩铭、段方、宋寿、赵尔丰、吕中奇等一批被革命党人杀害的诸侯写传记,或称“不屈死”,或称“无尽诅咒”,或称“忠孝义采于一门”。文末说“或慷慨赴死,或从容赴死,可见天下大节,垂垂老矣。 ".这些奉承的话反映了支持清朝和反对革命的历史学家的心态。

清史稿将李自成、张、南明、派、太平天国等历史事件称为匪、叛、匪、贼,其立场也十分明确。《清史稿》记载的是民国以后的事,用的不是民国年表,而是干部、支部年表。比如民国元年叫“壬子年”,民国二年叫“甲寅年”,表示不承认民国,不荣耀民国。《清史稿》是中华民国政府出钱写的。他们污蔑辛亥革命,反对中华民国。因此,易培基在《提交取缔清史稿》中说:“如果一个历史学家在上一代,他的身体早就被大大地重建了,他的书早就被烧掉了。目前,我们的政府没有得罪它的人民,它已经很宽容了。说到它的书,在家里实行从来都不合适,会让后人笑话。为民国之耻,将被出卖的《清史稿》永远封存,禁止发行,是应该的。”

众所周知,清末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清朝丧权辱国。但《清史稿》是清朝的大忌,往往轻描淡写,含糊其辞。比如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只在《玄宗年谱》(道光二十三年)上写道:“八月,戊寅打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决定与英国通商”。只有50个字,只提到5个通商口岸,没有提到香港的割让,关税的协议,军费的赔偿。

由于知识结构的限制,《清史稿》的编纂者对外国情况并不了解,因此对外国的描述存在不少错误。比如“俄罗斯境内居住在大西洋附近的人信仰天主教”(《邦交志》),其实俄罗斯靠近波罗的海,远离大西洋,信仰的是东正教,而不是天主教。清末洋务运动,兴办工厂、矿山、铁路、轮船,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步伐。《清史稿》只设立了一个交通志来概括当时的工矿交通建设,却忽略了当时庞大的上海制造局、福州船政局、汉冶平企业、开滦煤矿、基隆煤矿、盛达纱厂、华盛纱厂。这些企业标志着中国现代化艰难起步,《清史稿》中什么都没有记载,是一大疏漏。

众所周知,新疆在光绪九年设立建省,台湾省在光绪十一年设立建省。而《清史稿》?地理记载说“穆宗(同治)复置后,台湾省、新疆改为行省”,将台湾省、新疆建省时间提前。国家事务衙门成立于咸丰末年,清史稿?官方记录说“它延伸到德宗(光绪),外国入侵蹑手蹑脚地离开,翻译部成立”。根据“翻译署”的简称,翻译署是国家事务的衙门,成立时间推迟到光绪年间。

《河渠志》记载了中国河流的情况,但只记载了黄河、淮河、运河、永定河四条河流。中国最长的河流长江不见了,珠江、黑龙江、松花江、雅鲁藏布江等其他主要河流都不见了。

《天文志》只记载乾隆末年,乾隆以后100多年没有天文学。原因是外国传教士在秦任职期间有天文记录,但传教士离开后,天文记录丢失,资料空缺,所以只有田的一半。

《诗仙志》有三卷八线表,是中学生数学课本中的对数表,与清史无关。史家缺乏自然科学知识,把它塞进清史草稿里,不伦不类。

清朝时期,南明政权存在,包括弘光、龙武、李咏三个朝代,历时十八年。太平天国政权持续了十四年。清史草稿简单处理。南明政权只立了张煌言、李定国、郑成功三本传记,太平天国只立了洪秀全一本传记。人物传记的排列也很凌乱,有14人(王昭元、乌石哈达、马三军、安陆、、乐山、兰定远、胡承诺、、惠伦、、阿什坦、谢其坤)。也有应传而不传的,如翁方纲、(后补)、、谭等。严复是晚清著名的思想家。他把西方文化翻译介绍到中国,影响很大,没有专门的传记,只有林纾手下的附传。《清史稿》中的《妇女传》列举了200至300名妇女,大部分是早逝、守节或殉国的丈夫。宣扬伦理、服从、德性原则的纯粹是封建糟粕,更不可取。

《清史稿》中记载的历史事件多有失实之处,人名、地名、日期错误更是数不胜数。比如太子表载一封延信,“雍正元年攻贝勒,求封郡王。六年因罪革爵”,遭误。严新的最高爵位是贝勒,而不是郡王。雍正当骑士是三年,不是六年。《公主表》载宣宗(道光)第六女寿恩古伦公主。“道光生于十年十二月,咸丰生于九年四月,三十八岁”。按生卒年算,虚岁只有三十岁,不是三十八。顺治二年六月,“(李)逃九宫山自缢”,这是错误的。按:李自成是被地主武装杀死的,不是上吊自杀。顺治二年十月,“明王朱驻闽”,这是错误的。按:唐朝的名字是朱,不是。康熙五年三月的《圣人传》“以胡白为直隶总督”,这是错误的。按:直隶总督是朱昌祚,不是胡白。康熙十七年七月,“是月,吴三桂谥号衡州”。按:吴三桂狂妄自称皇帝,是康熙十七年三月,不是七月。康熙十九年三月,“吴丹甫归重庆,达州、奉贤,各县已定”,这是错误的。按:四川五峰乡应该是东乡。康熙二十九年,“荣王琴长宁为安远达,简亲王拉布为信郡王副”。错了,长宁应该是安贝达,而不是安远达。拉布死于康熙二十年,他的弟弟雅布袭击了简亲王。在这里,应该是雅布,而不是拉布。《阮元传》也说:“域人传是清代天文学家、法数学家所编,以示其独学”,这是不对的。据阮元《域人传》是记载中国历代科学家的传记,而不仅仅是清朝。《邦交史》载“英国有大国,嘉应人亦居异国”,这是不对的。出版社:李泰国也译作《李泰国》,曾担任中国第一任总税务司。他是英国人,非华裔,与广东嘉应无关。史实、人名、地名、时间的错误比比皆是,难以描述。王宗炎先生详细校勘了一些清史草稿,挑出了几千处错误,并集成了一本书叫《读清史草稿札记》。他评论说“就我所能读到的,年代、官衔、人物、地点、头衔等推导错误的地方数不胜数。”史实已至,样式繁多。"

《清史稿》的编年史从努尔哈赤可汗开始,一直持续到清末宣彤三年。部分传记还涉及辛亥革命后张勋复辟、溥仪出宫后离津、王国维投京昆明湖自杀等。这本书的大部分内容是根据《清史志》、《宣彤季峥》、《清惠典》、《国史传》和一些档案材料写成的。编者收集了这些史料,并做了初步整理,以便读者获得更详细、更系统的有关清朝历史的资料。而且晚清的一些地方志、人物传记,也不是基于常见的史料,而是基于其他书籍。所以,这本书还是有其参考价值的。

《清史稿》虽有诸多缺陷,但在今天没有其他清史替代的情况下,它是一部未完成的正史。也成为我们研究清朝历史的珍贵史书。

1965438+2004年3月,赵尔勋被袁世凯称为清史馆馆长。他上任后,聘请柯少文、苗等著名学者100余人,工作人员200余人,名誉职位300余个,组成编纂队伍,开始编纂《清史稿》。当时军阀混战,国力下降,资金极度紧张,尤其是1917之后,资金几乎无处可寻。赵尔勋对清朝眷恋有加,认为这关系到一代国史。“不修当下,将来你很难获得利益。”再难也“不敢推诿”一方面节省开支,督促同僚加快进度,履行义务,一方面以其资本向军阀筹钱,说“可以不出版《清史稿》,但不能出版《清史稿》!”最后于65438年至0927年编纂《清史稿》,为清史研究提供了权威史料。当年9月3日,赵尔勋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次年,《清史稿》正式出版。

《清稿》的基本介绍;

1.《史记》基本信息介绍

2.孔思贞简介

3.古代五礼概论

4.国学大师孙诒让简介。

5.《孔子经典国学集》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