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往事
阆州南天下稀。
——杜甫《阆水之歌》
阆中是一个流传着很多故事的地方。
我的一个叔叔在游览阆中时曾感叹:“阆中是个小地方,却能有如此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的确,从清代的四川宫媛、川北路社、文庙、张飞庙、中天楼、华光楼、状元坊、王腾亭、白塔、大佛寺、金平山、天宫院,随处都能听到有趣的阆中往事。
在阆中,最普通、最响亮的名字,非张飞莫属。没错,就是三国时期桃园第三结义好友刘的张飞。
阆中古城有一座汉桓侯祠,俗称张飞祠,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唐代称张厚寺,明代称熊伟寺。清代改为汉桓侯祠。张飞墓建在张飞寺内,呈椭圆形砖砌,东西宽25米,南北长42米,高8米。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墓,我还以为是栅栏。张飞南路是阆中市中心的主干道之一,是通往古城东门的必经之路。离王腾馆不远的将军广场上雕刻了九尊历代将军的雕像,中间最高的是张飞骑马的雕像。还有一个土特产一定要买,阆中三宝之一张飞牛肉。一切都与张飞有关,可见阆中人对张飞的喜爱之至。
《没有敌人》称赞他勇敢,经常驰骋在战场上。
“精神游戏”说明他死后,英气依然护着一方。
大多数人是通过《三国演义》这部小说或者影视作品认识张飞的。罗贯中给张飞塑造了一个勇者的形象。在刘的笔下,他永远是最冲动、最暴力、最爱喝酒、最爱惹事的“张屠夫”。但历史上的张飞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张飞虽然是武将,但却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武将。据说他文武双全,外粗内细。张飞有文化的一个例子就是他的书法很优秀,尤其擅长汉代的一种隶书“汉八分”。后来有人评论说,他的造诣甚至超过了三国时期的著名书法家。张飞的书法怎么样?你可以去阆中的张飞寺看看“张飞即刻写”的古碑。
文武双全的张飞,不能只写大字,画美图,必须能在不打仗的时候管好一方土地。刘备平定益州后,立张飞为巴西太守,驻守阆中。张飞对阆中最大的贡献是保护环境和人民。连雍正帝都说,“蜀汉张飞骑将军守阆中,是保底。”但不仅如此,张飞还有农业和手工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一到阆中,他就开始指导群众发展农业和手工业,还传授了种桑养蚕的技术。张飞率领的阆中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昌盛。直到被杀,张飞在阆中驻扎了七年多的时间,对于一个城市的历史来说真的不算长。然而,爱民如子、治国有方的张飞,却被阆中人世代爱戴和纪念,甚至成为这座城市的精神象征和守护神。阆中记忆中的张飞是不是和我们想象中的形象很不一样?
作为武将,如果不能自然死亡,理想的归宿无非是战死沙场。但在出兵之前,张飞被身边的人暗中杀害,死得实在冤枉。传说杀死张飞的张达和范强,割下张飞的首级,乘船逃往吴栋投敌。途中,他们听说孙权与刘备讲和,慌了手脚,把张飞的人头扔进了嘉陵江。张飞的人头随河水漂流到重庆云阳,被一个渔夫捞起,葬在云阳凤凰山。这就是众所周知的张飞葬于云阳、阆中的传说。
可惜一代名将死于刺客之手。更令人遗憾的是,他们死后被斩首,不可能完全死亡。张飞的老家在1500公里外的河北涿州。云阳和阆中都不是他落叶的来源。只不过经历了一千八百年的世事变迁,希望他已经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阆中王腾亭位于古城北面的鱼台山。诗人杜甫曾多次登临王腾亭,留下了“君临巴山,天梯犹可及”的诗句。登王戈那天,天气有点阴沉,登王戈比看上去要高得多。看到“滕王阁”二字,我自然想到了王波的《滕王阁序》,但王波描写的滕王阁是在江西南昌,而不是阆中。那么,王腾建了多少个王腾馆?
初唐时,有个二代皇帝。他的父亲是皇帝,他的哥哥是皇帝,后来他的侄子当了皇帝。他的名字叫李元婴。
李元婴不同于他的兄弟李世民。他没有经历过官二代,出身皇族。因为他生于唐力建国后12年,宣武门革命后四年,也就是唐太宗执政后四年。作为皇帝的弟弟,李元婴自然会被加冕为国王并得到封地。贞观十三年,授山东滕州,故称王腾。算算他当时才九岁。
互联网上的百科全书表明,“王腾”这个称号并不是李元婴的专属。春秋战国时期,今山东滕州地区为诸侯国之一的滕国。因此,自北周以来就有了“王腾”的称号。历史上,历代有16个“王腾”,但李元婴无疑是最著名的一个。
为什么这个王腾·李元婴最有名?先说他的一个爱好,是“土木工程”。李元婴最初被授予山东滕州的称号。后来在滕州,他苛捐杂税,奢靡无度,引起了极大的民愤。他的侄子唐高宗不得不把他贬到苏州,调到洪州,即江西南昌。后来,唐高宗见他死不悔改,再次发出警告,要把他调到龙州,也就是四川阆中。李元婴本质上可能是个乐观主义者,他没有意识到对皇帝侄子的警告。而是在他先后到过的滕州、洪州、龙州三地建了一座王腾亭,隶属于王腾宫。正是王波传世的《王腾亭序》让这位对国家和社会毫无贡献的皇二代名垂青史。其实阆中的亭是思念故乡滕州而建,滕州的亭已不复存在。
王腾为自己建造的宫殿当然不会是随便建造的小楼或亭子。毕竟,人民是主权者。从选址到建设,耗资巨大。南昌王腾馆坐落在赣江畔,高高在上。阆中王腾馆建于嘉陵江畔,鱼台山腰,规模宏大。李元婴成长在贞观盛世,但是开疆拓土、立国没有赶上他,也没有轮到他治国。他的皇家教育全部体现在艺术中。据说李元婴有很高的艺术修养,尤其擅长画蝴蝶。他的个人喜好和艺术审美也体现在他的王腾馆上。每天都被如此美丽的风景和优雅的亭台楼阁包围着,难怪王腾在阆中生活了五年,对长安并不满意。
修复后的王腾馆已成为一个旅游景点,让游客流连忘返于其美丽的风景。然而,千百年来,它们承受的更多,也许是为了它们的主人。多少人的血汗都是为了“巴山上的王者之台”而牺牲的,才成就了“天梯尚可攀”!
阆中最常听到的词是“风水”。被誉为风水第一古城的阆中,三面环水,处于嘉陵江的“水怀抱”中,四面环山。群山呈四象形态:南朱雀、北玄武、东青龙、西白虎,守护着中心的古城。而阆中古城则以中天塔为中心,中天塔是古城的最高点,也是“龙沙水洞”的穴位。这座古城完全是根据唐朝的风水建造的。如果对风水感兴趣,可以去古城的风水博物馆,听听讲解。
说到唐代的风水,就不得不提与风水有关的两位人物,袁天罡和李。这两个人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天文学家,也是风水大师。
袁天罡是四川人。唐太宗听说他是玄学家,擅长占卜,就把他招到身边。谁知一年多后,也就是贞观八年后,袁天罡预感到继续陪着你会有麻烦,于是辞职回乡当了县令。结果,同年夏天,按照他自己的计算,他死在了家乡火井县。
李不仅是天文学家,还是数学家和气象学家。他是世界上第一个给风打分的人。李与唐太宗相处的时间更长。从唐太宗还是秦王的时候就参军做了办事员,贞观元年在太史局干了40年。
就这样,袁天罡和李在唐太宗身边没有长期共事,却留下了一部共同创作的奇书《推背图》。
关于“推背图”这个名字的由来,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据说唐太宗让袁天罡和李一起预测唐朝的国运,李用易经八卦推算。没想到算了一算就上瘾了,而且是算到唐朝以后两千多年,直到袁天罡在他背上推了一把,阻止他说“天机不再泄露”。所以,这本两人合著的精彩预言书,就叫《推背书》。
除了推背图,袁天罡和李还有一个连接点,那就是他们死后都选择葬在阆中。最早发现阆中这个风水宝地的大概是袁天罡。他有一次晚上看天象,发现西南千里之外有王道,表示国家易主,于是向唐太宗报告。唐太宗大惊,命他亲自巡视西南。袁天罡一路找到四川阆中,看到大大小小的盘龙山,像两条龙一样绕城而行,于是命人切断两山交界处,以破龙脉。时至今日,阆中仍有“锯山垭口”的遗迹,但阆中从未出过天子,尽管此后人才辈出。也许就是从那时起,袁天罡看中了阆中的风水,决定把自己埋在这里。35年后,李也选择了阆中作为自己的家园。据说袁天罡葬在南面的关家山,李葬在北面的五里台。两座坟墓遥遥相对,呈双凤朝阳。中间是为纪念他们而建的阆中寺。
文庙、宫媛和状元广场是阆中古城的文化象征。文庙是儒家的学府,是传承儒家文化的庙宇。宫媛是清代四川科举的考场,是中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科举文化博物馆。状元广场,位于古城东门,被古城和新城隔开。两边的横梁上分别刻着阆中四大状元的名字,分别是尹姝、殷吉、陈耀茂、陈尧咨。
“一家七子,父子三探花”的美谈,在中国历史上绝不罕见,阆中四状元更是两对兄弟。
在统治期间,礼部侍郎杜担任考官。杜通过了诗、赋、策三科考试后,对在场的五百多人说:“你们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但读书人只有30个名额。选谁真的很难抉择。你们谁愿意帮我写个评论,评价一下录取名单?”所有的人都面面相觑,没有人敢上去。这时,一位老人自告奋勇:“尹姝无能,敢试。”这个叫尹姝的人当时已经70多岁了。他一边读他们的文章一边写评论,然后当众读出来。所有的人都称赞他的公正和准确,他们完全信服了。很快就完成了任务,但杜看到名单里有第二名和花,却没有冠军,就问谁能当选冠军。尹姝惊讶地说:“这个秀才一定是个老头!”杜听了心里一惊,又看了看其他的例子。当他看到有人点头时,一些人保持安静,但没有人反对。杜也拿了,于是他让把自己的名字写在状元栏上。这就是《唐哲言》中记载的“自释书生”的故事。尹姝成为中国科举史上第一位经师傅同意的自考状元,也是年龄最大的一位。22年后,他的弟弟尹姬也中了头奖,尹氏兄弟被尊为“梧桐、梧桐”。
宋朝的时候到了。阆中的陈氏兄弟陈耀搜、陈耀佐考中进士,大哥陈耀搜高中时是尖子生。11年后,陈耀茂的另一个哥哥陈尧咨也是高中的尖子生。陈家出了两个状元,一个秀才,两个宰相,一次,又是一个才子世家。
据记载,从隋朝到清光绪三年取消科举,1300年中间的参考考生有上百万人,但文科状元只有672人,其中四川省只有15人,阆中占了4人。全国有17个地方兄弟中了头奖,但是只有一个地方两对兄弟中了头奖。
位于阆中古城北门鱼台山脚下王腾阁附近的将军广场,这里有从秦汉到清末的九位将军。居正最高的雕塑是张飞,阆中人的最爱。其他八位都是历代阆中出身的知名武将。
刚才提到,他的名字不仅刻在状元广场,他的雕像也出现在将军广场,因为他后来从文官变成武职,从翰林学士、右谏博士、龙图阁直学士,又把我们的时代变成了和田的时代。冠军怎么可能是将军?《宋史·陈尧咨传》记载:“陈康出谋而好射,天下无双。”曾为大宋抵御契丹、西夏入侵,镇守边城。可见武文的全才,确实举世无双。
还有阆中巴人首领范牧,决定北方三秦,成为刘邦统一天下的助力。三国时期,蜀汉重臣马忠为熟悉三国的人所知。岳飞的爱人、女婿张喜安与岳飞父子一起抗金,也被秦桧所害。张喜安的后裔张朝亮在雍正年间讨伐准噶尔部,立下了汗马功劳。被雍正帝誉为“古代名将”。等一下。阆中是巴蜀要冲,军事重镇。这些在这里留下名字的将军都是阆中人,也是当年保家卫国的沙场英雄。
阆中白塔位于阆中南郊的白塔山。白塔有十三层,通往塔内的通道极其狭窄,只允许一个人上下。如果有人在去塔的路上下来,只有一个人可以躲在塔里躲避。登上顶楼,阆中全景尽收眼底。但是,看一眼就要赶紧下来,因为后面已经有很多人在等了。
都说阆中的白塔是风水塔,守护着一方土地。阆中也是2008年512地震的重灾区。古城中天塔的木柱被地震波扭曲,400多年的明代白塔被震断。阆中人坚信白塔牺牲了自己,保护了阆中古城的安宁。我们现在看到的白塔,已经是灾后重建的恢复产物。
关于白塔,有一个有趣的传说与工匠鼻祖鲁班有关。据说鲁班被请到阆中造风水宝塔。鲁班带着徒弟赵乔到古城为塔选址,答应重阳节前建好。然而,眼看时间一天天过去,建塔现场却没有一点动静,赵乔开始担心师傅无法兑现承诺。一天晚上,赵乔从梦中醒来,看到主人不在,于是四处寻找。他发现鲁班在建塔工地上忙着,就走近去悄悄观察。突然,他惊讶地看到一群看不到边的猪,它们正在鲁班的命令下整齐地向工地行进。猪一到工地,瞬间变成一块块啄蓝的石头,自动搭起一个八角形的住友托盘。原来鲁班在用魔法造塔。赵乔好奇地顺着猪的行列看去,只见它们已经从距离古城三十里外的下游河道——官路水码头北岸过河了。此时,一些猪刚刚入水。他知道主人有公鸡打鸣就完事的规矩,就想恶作剧,刁难主人。他用了一种邪恶的方法,提前把所有过河的猪变回石头。此时工地上的塔已经快封顶了,但是鲁班发现剩下的猪还没有来。眼看天就要亮了,这个秘密一定不能泄露。我们能做什么?无奈之下,鲁班赶紧拿着做饭用的铁锅往返于塔顶。塔顶一封,东方开始露出白色。鲁班看着渐渐被照亮的天空和终于完工的白塔,终于松了一口气。据说河西关渡口北岸河中遗留的那团光滑的黑色石头,从此就被称为“猪石”。水位低了,它们就会露出头来。
我没有亲眼见过河里的“猪石”,鲁班施展魔法造白塔只是一个荒诞的民间传说。但传说的魅力在于,它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无法考证的空间,我们可以随意填充。
漫步阆中古城纵横交错的大街小巷,面对中天楼的几条主要街道,店铺林立,游人如织,热闹嘈杂,就像中国许多越来越商业化的古镇。但是转个弯,拐进古城里预留的住宅区,顿时步入了宁静,被生活的气息包围。瞬间觉得那才是古城应该有的样子,那才是真正有故事的地方。
地方越老,故事越多。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不再是普通的“物”,凝聚了千百年的“魂”。经过时间锤炼的故事,不一定是最真实的,但一定是最美味的。就像一锅老汤,经过长时间的文火,味道回味无穷,唇齿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