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溪镇党建工作

以“先锋工程”建设为总载体,从提高执政能力、夯实执政基础的战略高度出发,拓宽思路,采取多种措施,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不断提高基层党建水平。深入开展机构效能建设,制定制度10多项,有力促进了机构职能转变、行为规范、效率提升。突出“抓五强、创五好”这条主线,按照“巩固一批、示范一批、争取一批、转化一批”的工作思路,认真落实各项工作措施,不断深化农村基层组织“三级联创”活动。认真深入落实“三化十二制”,努力构建权责明确、决策民主、管理科学、监督有力、运行规范的村级工作运行机制。宁溪镇下辖6个居委会、43个村民委员会、44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46万人,其中集镇1.2万人。全镇共有党支部20个,其中村级党支部46个,非公企业党支部20个,机关事业单位党支部20个。党员人数超过65,438+0,060。

宁溪镇清末至解放前称为宁溪镇。1949解放后,成立宁溪镇人民政府,隶属兀颜姓区。1951隶属宁西公社,1958更名为宁西公社,隶属宁西(大)公社。1992年宁溪镇、幸福乡、联丰乡合并组建宁溪镇时,是黄岩西部山区的中心镇和农副产品、生活用品集散地。

宁溪镇多山,多山,多沟壑,多盆地。山地占总面积的78%,丘陵占9%,平原面积只有15km,占17%。城镇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境内峰峦叠嶂,峰峦叠嶂,山峦绵延,形成众多沟壑和山间盆地,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小镇所在的宁西街,是一个群山环绕的盆地。

宁溪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气候条件优越。年平均气温17℃,1月最冷,平均气温6℃,极端最低气温-6℃,7月最热,平均气温27.8℃,极端最高气温38.1℃,平均无霜期259天。年降水量1519mm,最大年降水量2375mm,最小年降水量913mm,年降水天数167天。年平均相对湿度82%,年蒸发量1,360.4 mm,常年以西北风为主,4、5月以东北向偏东为主,6、7月以西南向偏南为主。台风平均一年发生两三次,最多时可达四五次,影响季节一般在6-9月。台风来袭时,伴随暴雨或特大暴雨,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宁溪镇境内河流纵横,有黄岩河、班苓河、吴堡河、永宁河等,均为山区河流,水量随季节变化较大。黄岩河集雨面积100km,最高洪水位53.65m,黄岩最大的河流永宁河,上游六条溪流中有四条位于宁溪,清澈的河水源源不断地流入下游的长潭水库,为百万亩农田的灌溉和全市两百万人口的生活用水提供了有力保障。宁溪镇地下水类型为丘陵区孔隙潜水,含水层主要为河谷冲积砾石层,单井出水量为100-1000m/d,开采用途为灌溉及日常生活。宁西水电资源十分丰富。富山一级水电站,建于1998,落差484米,是全省第二高水头水电站,平均每立方米水1千瓦时,是全省水利用率最高的水电站。

由于气候温暖多雨,宁西的农作物以双季稻为主,秋冬轮作小麦、黄花等蔬菜,旱地种植红薯、土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作物的品种也在不断变化。

近年来,宁溪镇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建设发展迅速。工业经济以节日灯为主,企业近40家,规模500万。拥有“中国节日灯饰之乡”和浙江省“小企业创业基地”称号。金山岭绍兴酒是当地特产白酒,被称为台州茅台。农业特色品牌有白岩地方早生基地、商演黑李、商演太湖岭黄桃、派门桃、李、梨基地;前阳红茄子基地,上江坳、小街竹木两用林基地,下江坳枇杷基地。基础设施方面,宁溪镇有1座35KV变电站和2台主变压器,装机容量6,000kVA。有电信分局,程控电话2000多部,电话普及率20%。有线电视台1个,有线电视普及率87%。

山川都有悠久的历史。宁西人类生存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当时新兴的佛教传入宁西。黄岩最早的寺庙双鱼古寺就位于宁西。晚唐时期,大理寺的王少卿从德正式将正统的儒家文化带入宁西。到了宋代,进士高邮王志军从宁西隐退,首次开办南丰书院。从此宁西人文荟萃,人才辈出。宁溪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二月二元宵节更是独具特色。丝、竹、铜锣具有独特的古代文化价值,左贡被列入台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更何况现代革命潮流风起云涌,抗日人士层出不穷。宁西的山山水水处处都有深厚博大的文化痕迹,生态旅游发展潜力巨大。

生态之美,使宁溪景观独具特色。借势山川之形,得醇香风俗,宁西处处散发着醇香文化。科举时期,从晚唐到清末的1000年间,有据可查的名人:有两人入国史(王松居安、王铭霍光);进入省、地、县录的有13人;进士28人(王从德等人);有95人;谢园(楚王)1人;武将9人(如王日仪)。

现代化学家、物理学家王和农学家张。

宁西籍将领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如辛亥革命烈士王卓、抗日英雄王天祥、王玉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