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吗?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可进入肺部的颗粒物。它的直径不到人类头发粗细的1/20。虽然PM2.5在地球大气的组成中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但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有着重要的影响。与大气粗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此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影响较大。2011 12.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第二次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新标准计划于2016年全面实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九大城市群可能会被强制监测并首先公布PM2.5数据。

概念辨析

重污染天气条件

严重污染的天气状况PM在英语中被称为颗粒物。科学家用PM2.5来代表每一种

这种颗粒物在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含量越高,空气污染越严重。

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或周报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和总悬浮颗粒物是两种常见的空气污染物。

可吸入颗粒物又称PM10,是指直径大于2.5微米且等于或小于10微米,可进入人体呼吸系统的颗粒物;总悬浮颗粒物又称PM100,即直径小于或等于100微米的颗粒物。

编辑此段落

粒子源

PM2.5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和汽车尾气排放过程中燃烧排出的残渣,其中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

一般来说,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的粗颗粒物主要来自道路扬尘;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PM2.5)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燃煤)和挥发性有机物。

编辑此段落

特质伤害

健康损害

气象学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细颗粒物造成的雾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超过沙尘暴。粒径大于10微米的颗粒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的颗粒物可以进入上呼吸道,但其中一部分可以通过痰液排出体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堵塞,对人体健康相对无害;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其直径相当于人发的1/10,不容易被阻止。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心血管等疾病。

这些颗粒物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有害气体和重金属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危害更大。在欧盟国家,PM2.5使人们的平均寿命减少了8.6个月。PM2.5还可以是病毒和细菌的载体,有助于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原总工程师魏也研究表明,PM2.5和PM10浓度越高,儿童及其家长的呼吸道疾病发病率越高,尤其是PM2.5的影响更大

实验演示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潘小川和他的同事的一项新发现发表在《全环境科学》杂志上。2004-2006年期间,北大校园内观测点PM2.5日均浓度升高的同时,约4公里外的北大三院心血管疾病急诊人数也在增加。虽然PM10和PM2.5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但PM2.5的影响显然更大。

世界卫生组织在2005年版《空气质量指南》中也指出,当PM2.5年均浓度达到35微克/立方米时,与10微克/立方米的情况相比,人体死亡风险将增加约15%。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报告,每立方米PM2.5浓度增加20毫克,中国和印度每年将有约34万人死亡。

编辑此段落

监控情况

监控标准

PM2.5的标准是美国在1997年提出的,主要是监测随着工业化日益发达而出现的,在旧标准中被忽略的,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细颗粒物。PM2.5指数已经成为衡量和控制空气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

到2010年底,除美国、欧盟部分国家已将PM2.5纳入国标并进行强制性限制外,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没有开展对PM2.5的监测,大部分国家普遍监测PM10。

2010年9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布了全球空气质量地图,专门显示了全球各地PM2.5的密度。

全球空气质量地图

地图

全球空气质量地图是由加拿大达尔豪西大学的两名研究人员制作的。根据两颗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卫星的报道,

根据恒星监测仪的监测结果,绘制了2006 54 38+0-2006年PM 2.5平均值的地图。在这张图中,红色(也就是PM2.5密度最高的)出现在北非、东亚和中国。我国华北、华东、华中的PM2.5密度和指数甚至接近80微克/立方米,甚至超过撒哈拉沙漠。

在这张2006 54 38+0-2006年全球平均空气污染形势图上,全球PM2.5最高的地区都在北非和中国的华北、华东、华中。

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认为小于10的PM2.5是安全值,而中国这些地区都高于50,接近80,比撒哈拉沙漠高很多。

中国的情况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201110发布的《城市空气质量信息公开指数(AQTI)评价报告》显示,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20个国内评价城市未开展细颗粒物监测。值得注意的是,经常监测和发布PM2.5的伦敦、巴黎、纽约等国际城市的污染水平相对较低。与此同时,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如墨西哥城和新德里,早已开展了对PM2.5的频繁监测和发布。

2011、1、1起,环保部发布的《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重量法测量》(以下简称“测量”)开始实施。该测量首次规范了PM2.5的测量,但在环保部近期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PM2.5并未被列入强制监测指标。[1]

20111110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在第七届区域空气质量管理国际研讨会上表示,我国PM2.5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即将出台。该标准将使用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规定的第一个过渡期的值来说明PM2.5指数的污染情况。

北京的空气质量

有危险

北京的空气质量有害。

2011115著名大气环境专家、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张透露,世卫组织标准比美国标准略宽松。即使按照世卫组织标准,加入PM2.5后,中国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数量也将从目前的80%下降到20%。[2]

编辑此段落

治理战略

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需要统一处理,而不是分开处理。因为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即主要是由化石燃料燃烧的排放引起的,所以减少和控制空气污染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保护气候在行动上应该是一致的。有研究指出,大气气溶胶的增加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这与温室气体的增暖效应相反,相互抵消。50%的由温室气体引起的地表变暖可能被气溶胶的冷却效应抵消。一旦去除气溶胶,温室气体导致的变暖将更加明显,这将进一步增加CO2减排的压力。因此,空气质量和气候变化不能孤立地解决,它们密切相关。

重度污染空气条件

有必要为气候和生物地球化学变量开发更复杂的地球系统模型和长期监测系统。使用这个复杂的地球系统模型

重度污染空气条件

更准确地模拟和预测上述两方面的重要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及反馈机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果我们试图在一个有特定阈值的环境战略中维持全球变暖,我们不仅要考虑二氧化碳减排,还要考虑改善空气质量及其气候后果的措施。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节约和双赢的结果,我们应该采取减排和低碳策略来应对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即我们应该采取统一的而不是单独的科学研究和应对策略。特别是在未来,随着大气污染的不断控制和改善,气溶胶的降温作用可以大大降低,这将进一步增加未来温室气体的减排,否则全球气温将以更快的速度和幅度上升。这一战略对于中国这样经济发展迅速的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因为这两个问题不仅同时存在,而且由于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耗的快速增长,有利于严重的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快速增加。从同一源头解决这两个问题不仅在经济上更有效,而且可以同时解决大气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

在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应同时考虑温室气体和气溶胶排放的综合或集成技术,使两种排放都得到削减和控制;组织各方面力量编制中国第一份较完整的气溶胶排放清单;进一步完善温室气体和气溶胶的观测网络,特别是气溶胶观测网络需要扩容和加密;研究大气污染与气候变化之间的气溶胶-云-气候变化相互作用,发展气候模式(全球和区域模式)与大气污染模式耦合嵌套的集合模式系统,为我国中长期大气污染及其环境气候影响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持;建立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的耦合风险评估系统,并根据其相互作用和未来情景预测,提供对社会和经济部门影响的后果和严重程度评估。[3]

编辑此段落

监控比较

201112月5日,中国北方出现大雾天气,能见度不足一公里,导致多个省份之间高速公路封闭,超过

雾天出行的市民

300架飞往北京的航班延误或取消。

雾天出行的市民,美国驻华大使馆每小时发布PM2.5监测。

数据,数据显示,2019年2月4日165438,美国驻华大使馆监测到北京PM2.5浓度为522,空气质量指数(AQI)为500,健康预警为“超标指数”。因为在美国大使馆公布的AQI中,

与此同时,北京市环保局官方微博“绿色北京”每天下午发布过去24小时的1监测数据,然后发布未来24小时的预报数据。公布4日中午12至昨天下午12的空气污染指数为193,质量等级为“轻度污染二级”。

两个等级的差别引起了争议。北京当局解释说,这是因为两国的空气质量标准不同,但所有北京居民都觉得空气远不止“光污染”。有网友调侃“班长是不是戴口罩了?”以后喝西北风可能会中毒。" [4]

编辑此段落

监测实施情况

征求意见

2011 65438+2月5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第二次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意见稿提出在基础监测项目中增加PM2.5年均日浓度限值和臭氧8小时浓度限值,新标准计划于2016年全面实施。

在标准的征求意见稿中,PM2.5的年度和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分别设定为0.035 mg/m3和0.075 mg/m3,与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在过渡期1阶段的目标值相同。据环保部科技标准司负责人介绍,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征求意见稿)有三大突破:一是调整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方案,将现行标准中的三类区合并为二类区;二是完善污染物项目和监测规范,包括在基础监测项目中增加PM2.5年均和日均浓度限值和臭氧8小时浓度限值,收紧PM10和NO2的浓度限值等。三是提高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要求。这是我国首次针对PM2.5制定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专家表示,PM2.5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污染物,已经得到科学证实。近年来,我国PM2.5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将PM2.5纳入强制性污染物监测范围,有利于消除或缓解公众自我感知与监测评价结果不完全一致的现象。PM2.5年度和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分别设定为0.035 mg/m3和0.075 mg/m3,与世卫组织过渡期1阶段目标值相同,满足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阶段和环境管理的需要。

此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和九大城市群可能会被强制首先监测并公布PM2.5的数据,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十二五”规划可能会在明年初获得国务院批准。同时,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研究员吴兑指出,PM2.5释放的阻力来自局部地区,局部地区的制造业压力阻止了PM2.5的释放,这是当前政绩考核观念和GDP一家独大的直接表现。

九大城市群分别是辽宁中部城市群、山东半岛、武汉及其周边地区、长株潭、成渝、海峡西岸、陕西关中、山西中北部和乌鲁木齐城市群。[4]

实施时间

2011 65438+2月21日,在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公布了PM2.5和臭氧监测时间表,全国范围内PM2.5监测将分“四步走”。他表示,2012年将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开展PM2.5和臭氧监测;在113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和环境保护模范城市2013开展监测;2015将在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开展监测,2016是我国新标准实施的截止日期。届时,全国各地将按照该标准对环境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价,并向社会发布监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