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找DIC格式的百科全书

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它是许多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一种严重病理状态,是一种获得性出血综合征。

表现为微循环内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沉积,形成广泛的微血栓,在病程中消耗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发生继发性纤溶,从而引起微循环障碍、血栓形成、溶血和出血等临床表现。经常危及生命。

这种疾病的发病机理如下:

1,血管内皮损伤,内源性凝血系统激活

严重感染、缺氧和酸中毒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暴露血管胶原纤维,促进血小板聚集和激活凝血因子,诱发血管内源性凝血过程。

2、组织损伤,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

可见于严重创伤、烧伤等。由于病变细胞和坏死组织中的组织因子,大量进入血液循环,激活外源性凝血过程,导致血管内凝血。

3、大量红细胞或血小板被破坏。

可见于体外循环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红细胞血小板过度破坏会释放大量的磷脂,如促红细胞生成素、血小板因子3等,可激活内源性或外源性凝血过程,引起DIC。

4、促凝血物质进入血液循环。

一些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进入血液后可加速凝血,引起微血栓。

比如一些毒蛇、毒虫的毒液释放到血液循环中后,就像凝血酶或凝血活酶一样发挥作用,使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

上述因素,通过不同的病理途径,最终产生大量的凝血酶,促使血小板聚集和粘滞变形,释放一系列促凝因子,使血液呈现高凝状态。微血栓广泛形成的同时,大量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被消耗,使血液处于消耗性低凝状态,导致出血和休克。

有三种临床类型。

1,急性型,发病数小时至1-2天,病情凶险,出血严重,多并发血压下降或休克,可进一步加重病情,形成恶性循环,常危及生命。

2.亚急性型,症状多在几天到几周内出现,进展缓慢。一般无休克,但栓塞症状较明显。

3、慢性型,少见,起病很慢,病程可长达数月,高凝期明显,但仅有瘀点和瘀斑。

临床表现:

1,出血

是最常见的早期表现之一。大部分是突然发生的,只有少数是隐匿性的,出血程度不一。急性型常有广泛的自发性出血,常见于皮肤、黏膜多部位的大块瘀斑或局部血肿。伤口和注射部位都在流血。严重者可出现内脏出血,甚至颅内出血。

通常急性高凝状态很少见,而急性和亚急性高凝状态可有明显出血。在继发性纤溶阶段,出血更为严重,慢性出血常为瘀斑或血肿反复发作。

2.血管栓塞。

DIC最初的表现是受损部位和器官的微血管栓塞,持续时间过长会导致受损器官缺氧、代谢紊乱、组织坏死,甚至功能衰竭。

内脏栓塞最常见于肺和肾,也可累及脑、心脏和胃肠道。

3.微循环障碍

低血压或休克多见于急性患者,可突然出现血压下降甚至休克、少尿或尿失禁、呼吸循环衰竭等症状。

4.微血管溶血

溶血一般较轻,早期不易察觉。临床上可表现为进行性贫血,贫血程度与出血不成正比。

诊断:(2003年更新)

1,有引起DIC的基础疾病。

2、有以下两种或两种以上

多次出血倾向;不明原因的休克;多发性微血管栓塞的症状和体征;抗凝治疗有效。

3.实验室出现3种以上异常

1)血小板显著减少或进行性减少。

2)纤维蛋白原低于1.5g/L或进行性降低。

3)3P试验阳性或血清FDP大于20mg/L

4)凝血酶原时间比正常对照组长3s以上或呈动态变化;

5)纤溶酶原含量和活性降低。

6)AT-ⅲ含量和活性下降。

7)血浆因子ⅷ:C的活性低于50%。

应排除合并凝血功能异常和原发性纤溶异常的严重肝病。

此病预后差,常濒临死亡,危及生命。

DIC文件

-

以下由Perfectshi补充-

Dic是一种字典文件格式。Dic文件由几个单词单元组成,每个单词单元包含单词和解释信息。每个单词单元以一个单词开始,以解释结束。两个相邻的单词单元之间没有空格(这使得文件尽可能小)。

打开方式:使用16位或32位文件编辑器打开此类文档。

Windows操作系统的记事本(16位)可以打开,但是乱码。

可以打开一些词典软件(比如金山词霸)。

这种。dic文档由开心词典、中华文化精灵、资源修改器等软件的“对比文本格式”支持。

560等NP系列专业词典的格式只能在机型上使用;

、、、

[编辑]相关项目

李雅琳

From "/index.php?DIC&。变体=zh-tw "

四类:医学| Dic文件|。dic分机|。dic后缀

查看条目,讨论,编辑本页面历史,不转换简体繁体大陆,简体台湾省,马来西亚,新简体港澳台和繁体个人工具登录或申请新账号导航。

主页

分类索引

特征内容

新闻

最近的变化

随机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