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电弧焊的发展历史
1888年,俄罗斯发明了手工电弧焊技术,利用无涂层的裸金属棒产生保护气体。直到20世纪初,瑞典发明了Kjellberg工艺,英国引进了准电弧法,涂层焊条才开始发展。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成本高,人们起初并不怎么使用涂层焊条。然而,随着对良好焊缝质量要求的增加,涂层焊条也用于手工电弧。金属棒(焊条)和工件之间形成的电弧将熔化金属棒和工件的表面,形成焊接熔池。同时,金属棒上熔化的涂层会形成气体和熔渣,保护焊接熔池不受周围空气的影响。因为熔渣会冷却并凝固,所以一旦焊接完成(或在下一次焊接熔敷之前),必须将其从焊缝中清除。在用新的焊条更换焊钳之前,手工电弧焊只能完成短焊缝。焊缝熔深的深度和质量取决于焊工的技能。
两电极间气体介质中强烈而持久的放电现象称为电弧。电弧放电时,一方面同时产生高温和强光。手工电弧焊是利用电弧产生的高温熔化焊条和焊件,使两种分离的金属熔合在一起,从而获得牢固的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