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840-1949期间中国经历的历史事件和发展来看,你怎么看?

(1)时间在这一刻再次开始。1949 65438+10月1。

中华人民共和国(PRC)的成立,把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所有的屈辱和痛苦都封存在了历史的深处。随着五星红旗的升起和“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宣告,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从那时到现在,岁月的脚步走过了60年。在中国流传了近五千年的“天干地支”计时体系中,60年代表一个轮回。然而,当新中国的历史即将进入下一个甲子,神州大地发生巨变之时,这个行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古老民族,却鲜明地打破了封建王朝兴衰的循环规律,即“其盛也盛,其亡也骤”。时间的指针不可逆转地指向现代化,指向世界,指向未来。

在历史的细节中,往往有干坤。2009年春天的伦敦,很多人注意到,二十国集团金融峰会新闻中心的时间显示墙上,只挂着三个时钟,依次是“华盛顿时间”、“伦敦时间”、“北京时间”。

《北京时间》《中国道路》。全世界都在适应这个再次走向舞台中央的大国,希望从它的足迹中解读这条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正如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所说,“中国在世界上改变地位的作用如此之大,可能需要三四十年才能找到新的平衡。仅仅把它视为一个加入进来的大国是不够的,它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个。”

从贫穷到富裕,从封闭到开放,从落后到进步...60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的领导下,走过了其他国家几百年的现代化发展历程,演绎了民族历史上自强不息的传奇。它留下了100多年的苦难与落后,几代人的迷茫与彷徨,以及对一个新国家的封锁与遏制,对一个新兴体系的质疑与敌视。

60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却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改变了全球发展格局和世界历史走向。

(2)考虑一个国家的发展,可以从历史和地理两个角度来看。历史的基本要素是时间,地理的基本要素是空间。

这句话看似普通,仔细琢磨却不简单。面对60年的新中国,我们应该从哪里寻找历史的时间演变,从哪里确定地理学的空间定位?

五千年的文明古国,两千年的封建王朝,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六十年的沧桑巨变...前世今生,如何将那些成千上万的点点滴滴汇聚起来,汇成一个民族顽强生长的脉络?

古代文明的辉煌,“中央帝国”的梦想,山河破碎的痛苦,“巨龙腾飞”的荣耀...中国和世界如何驾驭这一千年变局,在跌宕起伏中呈现一个国家的华丽转身?

这正是考察中国问题的复杂性。新中国的60年,只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的时间碎片,却承载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开创性的“历史单元”,标志着几近灭绝的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空间坐标”。对内,这60年关系到一个延续了几千年的古老文明的生死存亡;对外,这60年涉及了一个世界人口1/5的东方大国的兴衰。这两大课题恰好契合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救国、强国、富民的两大历史使命,契合了中国人民60年的治国理想。

在刚刚闭幕的中国十七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党的伟大事业,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回顾新中国60年的历史,有一个主题很突出:中国始终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一条道路非常明确:中国人民坚定地把现代化视为复兴之路。

现代化是一个过程,中国曾经被冷落。这是中华民族在1949之前一个多世纪遭受苦难和屈辱的原因,也是未来一年中华大地发生变化和进步的动力。尽管直到今天,人们对现代化的具体内涵仍有不同的理解,但300多年的世界近代史演变所锤炼的共识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是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的共同目标,是社会历史进程中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如何对待现代化,如何实现现代化,已经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兴衰的最终因素,成为决定一个民族命运的关键抉择。

让我们沿着现代化这条主线梳理一下时空坐标,看看新中国的贡献和60年沧桑的意义。

(3)英国革命、法国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日本明治维新...发端于欧洲的世界近代史,以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节点为标志。在这个时间体系中,中国是落后者。

“中国的历史本质上是没有历史的,它只是重复了君主的覆灭。无法从中取得任何进展。”黑格尔对“中华帝国”近乎残酷的评价,某种程度上表达了一个客观真理。鲁迅先生感叹,仿佛时间的流逝与我们中国无关。

时间循环的背后,是停滞不前的社会进程。虽然也孕育着资本主义的种子,但当西方资产阶级革命风起云涌,人类大步迈向现代化的目标时,东方最古老的帝国还沉浸在封建帝制的晚霞中。鸦片战争的隆隆声将沉睡了数百年的中国推向了现代化的大门。在被列强包围的民族生存危机中,中国被迫在落后西欧工业革命一个世纪之后,开始了“象征性”的现代化。

从1840到1949,百年斗争,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太平天国,辛亥革命...无数仁人志士的种种奋斗和探索,希望找到中国现代化的捷径,获得一张通往现代世界的“船票”。然而,不触及封建基础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农民战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及其他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方案,虽然慷慨激烈,却未能完成救国救民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一个让凯尔·波洛惊叹的东方大国,一只拿破仑不敢唤醒的沉睡的狮子,陷入了危险的境地。

这是我们认识“新中国”最清晰的时空坐标。为什么1949会成为中华民族新的历史时代?因为,用28年的时间,用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中国,完成了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彻底改变了1840以来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中华民族的命运,扫清了现代化的体制障碍;60年,推动了中国人民200年梦寐以求的现代化航程,让年轻的人民共和国站在了世界文明的最前沿。

这个新时代以1949为节点,把一个四分五裂、满目疮痍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团结光明的新中国,进而把一个积贫积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

(4)时间开始了!

“所有愿意重生的人/来到这里/最美好最纯粹的希望/都在等着你”——面对年轻的共和国,诗人这样写下了重生的感觉。新希望,光明的希望,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中国的期待,表达了人民对人民政权的信心。

“多少事情,从来不急;天地转,时不我待。一万年太长,只争朝夕。”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像中华民族一样,既创造了五千年的文化,又承受了一百多年山河破碎、国耻深重的巨大痛苦。没有一个民族有如此强烈的复兴意志。这种只争朝夕的复兴理想,成为中国现代化道路上最强大的凝聚力。

复兴,复兴。有了这样的理想,年轻的人民共和国在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着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更严峻的挑战。

一个在西方世界眼中稍一推就会倒下的“泥足巨人”,一个刚刚从百余年压迫、奴役、欺凌的黑暗中走出来的国家,一个拥有世界1/4人口的贫穷落后的农业国——这就是1.949年新中国面临的国内形势。

开国大典礼炮不远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成立了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封锁禁运”的组织——巴黎统筹委员会。封锁者宣称“* * *政府解决不了自己的经济问题,中国将永远混乱”——这是新中国诞生时恶劣的国际环境。

国民生产总值不到美国的7%,重工业几乎为零,轻工业只有少数纺织;80%的人是文盲。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很多地方还处于封建农奴制或奴隶制阶段,很多地方还在“刀耕火种”。毛泽东感叹:“我们不仅能造桌椅,还能造茶壶和碗,甚至能造一辆汽车和一台拖拉机”——这就是共和国起步时面临的贫穷“家庭”。

作为一个追赶型现代化国家,中国发展的困境典型地反映了人类现代化的困境。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现代化运动出现后拉开的巨大“历史鸿沟”,更深刻地包含了两个重要逻辑——

第一,先发国家的现代化运动不会像圣火一样自然传递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相反,早期现代化国家的进步往往是以牺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利益为代价的。第二,后发国家的现代化道路失去了先发国家的各种资源和条件。只有通过时间的加速实现跨越式发展,才能赶上现代化的潮流。

新中国必须用改变世界的双手来加快现代化的“北京时间”。

(5)赶超。新中国作为现代化的后来者,既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西方国家几百年才完成的现代化任务,又要避免陷入“现代化陷阱”;既要考虑与世界现代化接轨,又要考虑中国的社会基础和现实可行性。要有统一的总体目标,适应现代化的动态进程。

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新中国交出的现代化答卷让所有了解历史的人惊叹不已——1949年,连钉子、火柴、煤油都是“洋物”。现在,我们每五天创造的经济总量相当于一年1952的经济总量。随着“两弹一星”发射、太空行走和“嫦娥”飞天,我们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这些高端技术的国家,成为“亚洲的新领袖”和“世界经济的新引擎”。

在这片曾经被称为“停滞帝国”的土地上,奔驰的时间画出了一条耀眼的人类发展曲线——五六十年代,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达到10.9%;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韩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达到8%以上,而新加坡的1968-1973为10.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几乎以同样的速度飞了30年。

当速度变快时,时间似乎停止了流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或许可以解释“在西方国家午饭后睡午觉的那一瞬间,中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顺便让中国一半人脱贫”的印象。

60年来,中国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社会到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中国,在“北京时间”跳跃的数字中,迈出了奋进的步伐。世界,从“北京时间”铿锵的钟声中,感受到了青春中国的辉煌奇迹。

(6)什么是奇迹?

今天的人们在探询中国现代化的动力,寻求“中国奇迹”发展的秘密时,往往陷入矛盾和纠结。

有人分析过“中国选择市场经济是决定性因素”,但发展中国家选择市场体制并不少见。中国为什么能取得非凡的成就?有人解释说“中国的人比其他国家的人勤劳”,但历史上中国的人从来没有勤劳过。为什么这个新中国只用了60年就创造了奇迹?有人认为“变革促进发展”,但从拉美到前苏联,选择变革的国家不在少数,结果却是政治动荡甚至国家解体。为什么只有中国能稳步推进现代化航船?

各种观点都适用于对中国成功的解读,但都不是决定干坤的根本因素。布莱克曾在《现代化的力量》一书中认为,“现代化的核心问题是一个社会将固守传统制度的政治领导层转变为热衷于彻底现代化的政治领导层的过程。”对于新中国来说,“政治领导的决定性作用”是“中国奇迹”的核心因素。

发展政治学的相关研究表明,一个强大的政党对一个后现代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这就是新中国的独特条件——我们有以人民利益为宗旨、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中国* * *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严密的组织纪律、高度统一的思想和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中国的坚强领导和所确立的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性质和方向,这是顺利实现现代化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回顾鸦片战争后100多年的历史,中国的现代化探索之所以充满困惑和挫折,在于都没能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完整,没能建立起集中统一的现代化中央政府;他们未能建立一个体制框架,通过有效的社会体制变革来支持社会现代化。

新中国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不仅结束了“四千万中国人四分五裂”的局面,使中国成为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而且使中国第一次作为一个整体追求现代化,以强大的国家机器保障了现代化进程,开启了中国古代现代化的新时代。

改革开放之所以打开了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正是因为中国人民能够把亿万人民的迫切愿望和对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的创新认识统一为国家意志。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前所未有的伟大创造,到科学发展观这一指导现代化实践的先进理论,30年来执政党从未停止过开拓创新,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带动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相应变革,最终各种因素形成合力,共同塑造了中国现代化的壮丽画卷。这是“中国奇迹”的第一推动力。

什么是奇迹?歌德说,奇迹是信仰最宠爱的孩子。

(7)只有中国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才能把中国带进一个繁荣的现代化国家。对中国来说,这不仅是人民的选择,也是现代化进程规律的选择。

静态地说,新中国创造的现代化“奇迹”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中国的领导。动态地看,有一条道路贯穿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60年来,中国* * *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旧中国巨变的根源,也是新中国快速发展的动力。

正是这条由“信仰”锻造的道路,使中国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开启了改变历史的“北京时间”,并在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进程中,不断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和社会实践、与时代要求和世界潮流“对照”,最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

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现代化道路。自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以来,现代化浪潮将人类文明带入了一个新的时间隧道。在此后的两三百年间,在世界历史大舞台上上演的宏大而漫长的戏剧中,近代先发国家长期处于主导地位,试图为世界历史定位。在这种格局下,现代化似乎是统一的单向演进,后发国家只能是跟随者。欧洲中心主义和欧美模式是现代化的唯一归宿吗?这是人类文明必须面对的重大命题。

马克思说,非常相似的事情,但是出现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在这场人类现代化的长戏中,中国改变了现代化的“情节”和“单向趋同”,拓宽了民族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丰富了人类对社会发展规律和道路的认识,推动了全球化时代人类文明的多元化发展。

在中国的领导下,中国开启的这条现代化道路向世界证明,中国不仅是现代化的追赶者,也是现代化的引领者。

我们不仅善于摧毁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8)1601年,明朝万历年间,北京街头出现了一座巨大的机械钟。这是罗马天主教神父利玛窦送给中国皇帝的礼物。帝都北京,回荡着现代工业清脆的声音。

然而,在一个习惯用暮鼓晨钟来计时的朝代,那是一个与世界无关的“北京时间”。远离尘世的中央帝国,即使偶尔现代化的声音惊扰了梦境,依然在沉睡中浑然不觉。中国远离世界,世界却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突变。

新中国在短短60年的时间里,将一个被世人忽略了数百年的时区,标为举世瞩目的“北京时间”。当今世界,“北京时间”不可或缺,“中国因素”日益重要。让人想起十几年前几十位美国前政要联名给国会的一封信:“中国注定在21世纪成为经济政治大国。”他们预言中国不仅强大,而且伟大。

而一个伟大的中国,源于60年前那个划时代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