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影响和历史地位是怎样的?

1895年4月,日本强迫中国在日本马关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发动了1300多名在京参加考试的举人,痛陈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提出了拒绝和平、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

历史叫做“在公交车上写作”。

这一次对清朝触动不大,却在全国引起了轰动。

《在公交车上写作》拉开了改革改革的序幕。

为了将改革推向* * *。

1895年8月,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北京出版《中外录》,主张变法;组织一个强大的社会。

1896年8月,《泰晤士报》在上海创刊,成为维新派宣传变法的舆论中心。

1897年冬,严复在天津主编《国报》,成为宣传北方变法维新的重要阵地,与《吴石报》齐名。

1898年2月,谭嗣同、唐等人在湖南成立了强社,创办了《湖南日报》。

在康、梁的宣传、组织和影响下,国民康有为

讨论时政的氛围逐渐形成。

截止1897年底,各地共成立社团33个,新办学校17所,各类报刊19种。

到1898,已经有300多个社团,学校,报社。

1897 165438+10月,德国占领胶州湾,法国租借广州湾,英国租借,后来成为新界和阿哈瓦。全国人民群情激愤,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转向政治实践。

65438年2月,康有为第五次上书,说明列强瓜分中国的形势迫在眉睫。

1898 65438+10月29日,康有为发表《整体折应由信写》,4月,康有为与梁启超

梁启超在北京发起成立了保国民议会,为维新变法做了直接准备。在维新派和皇党官员的积极推动下,光绪六月1898日,光绪皇帝颁布了《郭为圣旨》的上谕,宣布变法。

从这一天开始,新政持续了103天,直到慈禧太后于438+0年9月265日发动政变,史称“百日维新”。

在此期间,光绪皇帝根据康有为等人的建议,颁布了一系列关于改革的诏令和法令。

主要内容有:经济上,设立农工局和路矿总局,促进工业的建立;修建铁路和开采矿藏;组织商会;改革金融。

政治上,大开方便之门,允许学者写书说事;砍掉绿营,训练新军。

文化上,废除八股,提倡西学;创建史静大学堂;办翻译书店,送留学生;奖励科学作品和发明。

这些改革法令旨在学习西方文化、科学技术和管理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制,使国家富强。

新政措施虽然没有触及封建统治的基础,但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为封建顽固势力所不容。

清朝一些有权有势的官员和保守官僚不服从新政措施,找借口不服从命令。

光绪皇帝宣布变法后的第五天,慈禧太后强迫光绪发布三道命令,控制了京津的人事任免和军政大权,准备发动政变。

“戊戌变法”开始后,清朝的保守派无法容忍维新运动的发展。

有人上书慈禧太后,要求处死康有为和梁启超;和李跪下,请太后“听政”;御史杨崇义多次到天津与荣禄密谋。甚至朝廷内外传言将废除光绪,另立皇帝。

9月中旬,光绪皇帝多次密函维新派,商讨对策,但维新派没有实权,也无可奈何,只好向光绪皇帝建议重用袁世凯对付荣禄。

16和17这两天,光绪皇帝两次召见袁世凯,封他为侍郎。18夜,谭嗣同秘密拜见袁世凯,劝说袁杀荣禄,并派兵营救。

后来被袁世凯出卖。

21898年9月的一天凌晨,慈禧太后突然从颐和园赶回故宫,直奔囚禁在瀛台的光绪皇帝的寝宫。接着,训政敕令颁布,“训政”和“1898年政变”又成功了。

1898年政变后,慈禧太后下令处死在逃的康有为和梁启超。逮捕谭嗣同、、、杨锐、刘光第、康、徐志敬、张等人。

9月28日,谭嗣同、杨锐、刘光第、、、康在北京菜场被杀。许志静被判无期徒刑;张被派往新疆。

除7月开学的史静大学堂(现北京大学)外,所有新政措施均被废止。

从11年6月到21年9月,进行了103天的维新变法,宣告戊戌变法失败。

:根本原因;(1)19年底国难严重。

——历史使命:救亡图存。

(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侵略;重要原因是清朝的腐朽统治。

(2)19年底(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历史使命:发展资本主义。

原因见上。

(3)民族资产阶级走上历史舞台(符号-1894《写在公交车上》)(4)90年代:资产阶级改良思想进一步发展。

(早期改革思想:时间:60年代后65438+;原因: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代表人物:王丹、郑。

主张: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对外发动商战;从文化上学习和传播西方自然科学;政治上,主张君主立宪制。

)政治改革的意义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①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的改革运动,是资产阶级改变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

改革派试图在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经济上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这是一场爱国救国的政治运动。

在民族危机愈演愈烈的时刻,维新派以变法救国为目标,进行了广泛的宣传鼓动。他们希望通过改革使中国独立、民主、富强,从而摆脱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激发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③戊戌变法也是中国近代的一次思想解放。

资产阶级改良派主张新学和民权,对封建思想进行猛烈抨击,为近代思想在启蒙思潮中的蓬勃兴起铺平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维新运动留下的许多遗产,如解放思想、改变观念、建立社团、兴办学校、创办报刊、提倡女学、移风易俗等等。

成为中华文明史上的宝贵财富。

戊戌变法也是一场启蒙思潮。

维新派提倡新学,批判旧学,强调“提倡民权”,大大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

从此,民主成为一股汹涌澎湃的社会思潮,极大地改变了中国思想文化界的面貌。

他说,中国新的资产阶级文化是在戊戌变法及以后几年初步建立起来的。

哲学、历史、经济学、文学理论等新的资产阶级学问已经萌芽,“诗的革命”、“文体的革命”、“小说的革命”、“戏剧的改良”层出不穷。新资产阶级文化,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已经开始成为现代中国文化的主流。

编辑这段改革的影响

由于政治改革的失败,中国失去了一批倾向于在原有体制内推行改革的精英和支持者;而是主张大刀阔斧变革,推翻原有制度和* * *,最终导致清朝覆灭,中国两千年帝制终结的革命家。

此外,朝廷中一些比较开明有为的大臣在政变后被降职,其他人大多被排挤出中央政府;间接也造成了后来发生的义和团运动。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

它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扩大资产阶级政权,符合近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趋势,因而也是一场进步的政治改革运动。

它传播了新的资产阶级文化和新思想,批判了旧的封建文化和旧思想,是又一次启蒙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