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历史上所有的“圈地运动”真的都是负面的吗?

都铎思想家托马斯·摩尔曾在《乌托邦》一书中这样评价圈地运动:“羊以前是很温顺的动物,现在真的吃人了。”这里说的“羊吃人”,其实就是圈地的意思。因为16世纪初英国的纺织业和羊毛出口业发展迅速,羊毛价格大幅上涨,养羊也很划算。利益空间的增大,带动了养羊业的兴起。

所以无论是贵族还是骑士,士绅甚至农民都希望把耕地变成牧场。都铎时期,先是贵族圈大量占有公共土地,然后开始占有小佃农的租赁土地等。土地上的农民只好四处流浪,远走他乡,被圈起来的土地不再耕种而主要养羊,于是有了“羊吃人”的指责。从这个角度来看,圈地运动如何产生积极影响?

但是,对该系统存在一些误解。当时的土地实际上并不归农民所有,更准确的说是归土地局长所有,所以并不是从佃农手中抢来的土地。更准确的说,应该说是耕地变成牧场使得大量佃农失业,所以这些人要么进村,要么流浪。当时英国的圈地运动只集中在几个郡,规模没有摩尔想象的那么大。英国只有十分之一的农田变成了牧场。当然,还是要怪贵族圈占用公共土地。毕竟这让农民不可能在这里自由放牧,断了生计。

尽管如此,圈地运动仍然有一些积极的影响,甚至对英国的未来发展大有裨益。那时候最重要的是社会的财富其实一直在增长。一些自耕农和乡绅通过放牧积累了财富,同时改善了他们的生活和社会。其他手工业也蓬勃发展,许多失去生计的农民也走向城市,促进了中世纪英国城市的发展。另外,客观上有大量资本主义模式经营的农场,经济增长带来了文化繁荣。所以也不全是负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