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扔砚台的故事是怎样的?
广东砚,著名的“文房四宝”之一,产于肇庆。端砚有着1350多年的悠久历史。早在唐代,端砚就闻名全国。在宋代,端砚是皇家贡品。当时的达官贵人、大臣、单身汉,都以家里有几个段燕为荣。于是,历代知府为了巴结权贵,讨好失察,都要向民间工匠和作坊索要比进贡量多几十倍的砚台,百姓苦不堪言,怨声载道。
包拯上任后,看了前任的论文,发现前一年多出来的广东砚台实在太多了。按照朝廷贡品的要求,每年献八件。但去年报名的,都是“三十六党”。这三十六方比朝廷的要求高好几倍!包拯于是下令:按照朝廷的规定,每年只制作八件端砚。包拯的命令必须执行,这些年来为制砚而苦不堪言的砚工和老百姓的愁容终于得到了缓和。
包拯在肇庆知端州三年,成绩卓著,深得民心。端州人在市内建包公庙纪念他,在鼎湖区兖州岛建包公庙祭拜他。在端州任职期间,他写了一首诗表达自己的意愿,这首诗被镌刻在包公寺。诗中说:“清心为根本,有言为计。秀干终成楼,精钢不作钩。食物让麻雀快乐,草让兔子和狐狸烦恼。哲人有遗,来者无耻。”
其含义是:诚信是治国之本,严守正道是自身要求。道德品质优秀的人最终会成为国家的栋梁。刚毅挺拔,不屈不挠,直如钢铁不勾。充实粮仓,富民健财,雀喜鸣。要开荒修渠,扩大耕地,让狐狸兔子无处安身。历代先贤给我留下了宝贵的教诲,我绝不会给后人留下耻辱和耻辱!
包拯在端州确实两袖清风。他离任的时候,连平时在朝廷用的端砚都上交了。
相传包拯离开端州的那一天,船行驶到西江羚羊峡时,狂风大作,乌云翻滚,船无法前行。包公吓坏了,立即命令随从仔细搜查船舱,看看是否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知道包拯的脾气,随从赶紧拿出一个用黄布包着的东西,用颤抖的手送给包拯,说是肇庆的长辈临走时送的礼物。包拯打开一看,是一块精致的段曦雕花砚。他虽然很爱,但心里想:这是端州人的宝贝,我不能拿走。于是二话没说就扔进了汹涌的西江。
令人惊讶的是,河水很快平静下来,阳光明媚。在包拯投砚的地方,慢慢升起一片绿洲,后来被称为“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