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1“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知识和技能
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的等级体系,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用数据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而特殊的行星,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3.通过对比分析培养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
1.分析图片,形成宇宙物质性的概念,形成天体系统各个层面的感性认识。
2.通过图表分析对比,探索地球在太阳系中的共性和特殊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确定的理由:是核心知识,是解释地球宇宙环境的基础。
2.一个特殊星球的独特性,有生命存在的条件。确认理由:是地球特殊性的具体体现。地球有了生命,有了人类,才有可能探索地球宇宙环境和四大圈的发展规律。
教学难点:
1.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确定原因:学生从自然常识的角度理解地球上为什么会有生命很容易,但从地球的宇宙环境去探究地球上为什么会有生命却很难。
教学过程
第一,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
1)地心说,目前观测到的宇宙是日心星系。
(告诉)从古至今,以托勒密为代表提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到了16世纪,哥白尼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但实际上把宇宙当成了太阳系;然后在18世纪被天文学家引入?银河?作为宇宙的同义词;再到人类至今观测到的宇宙。我们对宇宙的理解正在加深。
2)人类所知的宇宙。
1.宇宙是一个有着各种形态的物质世界。
天体类型: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星际空间中的气体和尘埃。(建议)老师要结合课本图示1,分别介绍星云、行星、流星、彗星等天体的定义,以及蟹状星云、土星、狮子座流星雨、哈雷彗星的突出特征。可以对彗尾在轨道上不同位置的长度和方向的变化规律和形成原因进行适当的补充。
2.天体系统天体相互吸引,围绕彼此旋转,形成天体系统。
地球-月球太阳系,银河系
(建议)老师画出天体系统的等级表,按照天体系统的等级顺序分别介绍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和一般星系。
3.宇宙的进化
各种天体并不是同时形成的,各有其发生、发展和衰落的历史。宇宙整体经历了温度由高到低,物质密度由密到稀的演化过程。
二、宇宙中的地球
1)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行星(见教材第3页表1.1)。
附表1九大行星数据分析表
行星分类成员的质量、体积、平均密度的公转周期
类地行星
巨行星
外行星/远行星
附表2地球指标在类地行星和九大行星中的排名。
地球质量的公转周期,体积平均密度。
在类地行星中穿行
位列九大行星
2)地球也是一个适合生物产生和繁衍的星球。
1,地球的光照条件一直比较稳定。
从太阳系诞生到地球上有生命的痕迹,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太阳没有明显的变化,地球的光照条件一直比较稳定,生命从低级到高级的进化没有中断。
2.地球处于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地球周围的行星和小行星围绕太阳同向同向旋转,这样它们各走各的路,互不干扰。
3、地球本身具备生物生成所需的温度、大气、水等条件。
平均温度15°c:如果地球和太阳的距离太近,温度就会太高,热扰动就会太强,使原子无法结合在一起,也就不可能形成分子,更谈不上有生命物质了。如果地球和太阳的距离太远,温度太低,分子会牢固结合,以固体和晶体的形式存在,生物无法生存。
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其重力可以保存和形成大气。经过漫长的过程,演变成以氮气和氧气为主的大气成分。
大量液态水:地球温度上升使结晶水汽化;地表温度逐渐降低,在地面低洼处形成原始海洋。
地理必修课1“宇宙中的地球”第二教案备考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
2.了解宇宙的主要成分、天体及其类型。
3.了解宇宙中一些天体的特点和差异,初步了解各种天体之间的等级关系,从而加深对地球宇宙环境的认识。
4.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教材的阅读和分析,使学生具备了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提取重点,找出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自学能力。
2.通过读图、画图、思考,提高学生从图片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第三,德育目标
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正确的世界观,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
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1天体系统的层次结构;
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的含义。
理解地球上有生命的原因
教学工具
地球仪,地球卫星照片,星云和星系幻灯片,天文挂图,多媒体,?太阳系模型图?挂图、录像机和自编的九大行星简介、彗星视频节目、幻灯片或月球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类
新课导入
同学们,通过我们初中的地理学习,我们对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我们只是对它有了初步的了解,我们将在高中继续进一步介绍。
黑板上的第一章行星地球
初中地理的研究范围只是地球表面,加上太阳。但是我们知道我们的世界并不局限于此。现在我们将把关于地球的知识介绍给整个宇宙。
板书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首先,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介绍人们对宇宙的探索早在人类文明早期就开始了。当时人们用肉眼看天空,看到太阳、月亮、星星,星星各不相同,有的看起来一动不动,所以叫星星;有移动的行星;有彗星,流星等等。后来,人们借助光学望远镜发现了星云和星系。后来有了射电望远镜,发现了中子星、类星体和黑洞。这些都是存在于宇宙中的物质形态,人们一般称之为天体。
讨论并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P2阅读材料,并结合学生自己的日常生活谈论天空中你能看到的星星。他们有什么特点?
学生的回答
总结和解释天体的主要类型:有闪烁恒星的恒星、在星空中移动的行星、圆形多变的月亮、轮廓模糊的星云、一闪而过的流星、长尾巴的彗星、气体和尘埃(注:1)这部分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演示各种天体的主要特征及其表观形状和特征;2.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宇宙中存在各种形式的物质。)
板书1,几种常见的天体
跃迁正是因为上面提到的天体和星际物质构成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上的各种天体都是孤立的吗?科学家实验证明,宇宙中的各种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这就是所谓的天体系统。
讨论:请结合教材《P3》(图1.2)及相关资料,举出一些天体系统的例子,完成P4以上的活动。
学生的回答
指导得好,如学生列举的地月系统、太阳系、银河系等都是天体系统。那么,这些系统中的天体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呢?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互相吸引;四处旋转)
黑板2,天体系统
讨论天体系统有大有小,大天体系统可以包含很多小天体系统,很有启发。刚才同学们说的三大天体系统是怎么包含的?(银河系包含太阳系,太阳系包含地月系统)
学生的回答
说明(备注:P3投影教材插图1.2)地月系统中只有地球和月球两个天体,它们之间的平均距离为384000公里;太阳系包括太阳、九大行星、卫星和其他天体。地球是一颗靠近太阳的行星,距离654.38+0.5亿公里。银河系是由太阳和千千上千颗恒星组成的星群。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有2000多亿颗,太阳距离银河系中心有27000光年。
说明银河系这么巨大,是不是最大的天体系统?是我们的宇宙吗?远非如此。利用天文望远镜,我们可以观测到银河系外大约有6543.8+0亿个类似的天体系统,统称为河外星系。
河外星系的多媒体放映(仙女座星云,大小麦哲伦星云等。).
目前人类公认的整个宇宙,科学家称之为总星系,是最高的天体系统。当然,随着太空探索技术的进步,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必然会进一步扩大。
很好的解释了刚才同学们对活动的回答。这里总结一下:(多媒体投影)
复习天体系统的概念和层次结构?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那么太阳系中还有哪些行星呢?他们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众多星球中只有地球有生命?这是我们将在这堂课上讨论的主要问题。
在黑板上写字。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激发讨论,读课本P4图1.4太阳模型图。想想太阳系周围有多少行星。他们从近到远的排列是怎样的?
学生的回答
总结说明目前太阳系有九大行星,按距离太阳远近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火星和木星之间有一个小行星带。
黑板1,九大行星
开明的讨论在太阳系中,九大行星就像一个家庭中的九个兄弟,它们有许多特点。请用相关材料完成P4。P5活动题1,2,总结九大行星在运动和结构特征上有哪些相似之处?
黑板2。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学生的回答
总结说明1(1)九大行星公转方向一致,都是由西向东转,称为同向。
(2)各大行星的轨道倾角都很小,只有水星和冥王星的轨道倾角较大,最大只有17?说明九大行星的轨道大致在同一平面上,我们称之为* * *平面性。
(3)轨道椭圆的偏心率,即焦点到椭圆中心的距离与椭圆半长轴的比值,决定了椭圆的形状。偏心率越小,越趋于圆形。当偏心率为0时,轨道为圆形。九大行星的轨道偏心率很小,说明它们的轨道都是接近一个圆的椭圆,我们称之为近圆。
(4)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2(1)(悟导)九大行星的质量、大小、化学成分等结构特征既* * *又不同。因此,九大行星可以分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三种类地行星。体积和质量大的称为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第三类是距离太阳较远的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称为远行星。现在,在黑板上投影一个表格,看看你是否能根据你所学的内容填写:
启发并指导学生填写表格。
(2)与水星、金星和火星相比,地球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通过以上对九大行星的了解,我们知道目前地球上只有生命,这是我们接下来的问题。
黑板上的文字。有生命的星球
启发讨论,结合课本内容思考为什么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个生命繁衍的星球。
学生的回答
总结说明地球为生命体的存在提供了三个最优越的条件,这也是其他星球所不具备的条件(1)。日地距离适中(65438+4.96亿km),使得地表平均温度为15℃,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地球上的温度也有利于水以液态存在。适合生物呼吸的环境:
(2)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了大量气体向地球周围聚集,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3)海洋的形成:原始海洋是由于地球中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和原始地球的引力收缩而形成的,地球最初的单细胞生命出现在海洋中。(备注:这部分可以模拟或解释地球上生命的温度、大气、水等条件;假设地球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地球寿命;引导学生分析地球大气、温度和地球水的关系)
黑板1,日地距离适中
2.地球的体积和质量是适中的。
3.液态水的存在
启发问宇宙中是否只有地球上的生命体?
根据我们刚才的分析,生命物质具备以上两个条件就可以存在,但是在宇宙中,在其他恒星系统中,会不会存在像地球这样的天体呢?这是很有可能的!因此,人们通过各种渠道不断探索。
总结全班
课后练习
巩固练习(幻灯片,在课堂上完成)
1.为什么说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而特殊的行星?
2.分析地球上有生命的原因。
课后,我会探索阅读关于哥白尼和布鲁诺的书籍,举办一次天文学的课堂讲座,讨论学习前人的科学探索精神,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的感受。
在黑板上写字
板书设计
第1节宇宙中的地球
首先,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几个常见的天体
2.天体系统
第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九大行星
2.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第三,生命存在的星球
1,日地距离适中。
2.地球的体积和质量是适中的。
3.液态水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