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的历史

秦、蜀二郡太守李冰初筑堰,都江堰得名“奎山”。这是因为都江堰旁边的雷宇山在秦汉以前被称为“奎山”,而当时生活在都江堰周围的主要是人,他们称堰为“桂”,所以都江堰被称为“奎山”。

三国蜀汉时期,都江堰设都安县,因名“都安堰”。同时也叫“黄金堤”,突出鱼嘴的分水作用,用堤代替堰作为名称。

到了唐代,都江堰改名为“绝味岩”。因为当时筑堤的材料和方法主要是“断竹为笼,径三尺,填实石,累溺”,即以竹笼填石,称为“明尾”。

直到宋代,在宋代的历史上,才第一次提到都江堰:“永康军二十岁统治都江堰,笼石蛇破河停水,以灌溉数郡田地。”

扩展数据:

建设背景

都江堰位于岷江从河谷进入冲积平原的地方,灌溉着冠县以东成都平原上数千公顷的农田。原来岷江上游流经险峻的山脉,到成都平原时,水流速度突然变慢,于是大量泥沙和岩石沉积淤积。

每年雨季来临,岷江等支流水势暴涨,经常泛滥成灾;当雨水不足时,它会再次引起干旱。在都江堰建成前两三百年,古蜀王国杜在岷江脚下开了一条人工河,把岷江的水分入沱江,以消除水患。

秦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李冰掌管蜀郡。在前人治水的基础上,李冰依托当地百姓,在岷江流入平原的冠县修建了都江堰。

历史意义

都江堰的建立是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化害为利,使人、地、水高度协调统一。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仅存的伟大的“生态工程”。它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水利史上的新阶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国文化划时代的杰作,是古代水利工程仅存的奇迹。

百度百科-都江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