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龙大厦的布局
龙围的主体是一个大厅,是两堂两横和三堂两横的延伸。它在正厅后面建了一个半月形的围场,与两边的横屋顶部相连,把正房围在中间。有两个厅两个横围,三个厅两个横围,四个横围两条围龙,六个横围三条围龙,有的多达五条围龙。周围的龙屋多依山而建,整个房屋横跨在山坡与平地之间,形成前低后高、两边低中间高的双拱形曲线。建筑层层叠叠,从房屋顶部向前望去,是一片广阔的前景。从高处往下看,前面是半月池,后面是龙围。两个半圆组合在一起,围绕着主房间,形成一个圆形的整体。
围场的中轴线房间是龙堂,对面是上塘的祠堂,是公共物品的储物厅。围挡与檩条之间有半月形的空地,称为“花头”或“融胎”。“融胎”斜面用于种植花木或铺以碎石、卵石,而不是铺以石块或混凝土,寓意龙神不被阻隔而化为胎息,是风水宝地。在主屋和轮胎之间,开一条深沟作为围屋和主屋的分界,主要作用是方便排水,防止主屋受潮。中轴线上有上、中、下大殿,与中轴线相对。上塘主要是祭祀场所;中殿是讨论和宴会的地方;下一个大厅是婚礼和葬礼礼仪中音乐和轿夫的座位。上堂与中堂、中堂与下堂之间的左右殿为南北殿。又称“十字厅”,是公共会议室。并排的上、中、下厅两侧的房间为主房;中堂和下三堂两侧的房间为主房;中堂和下堂横屋旁边的主房是花房,是这个族群的孩子读书的地方,有小天井,假山,花坛等等。在围栏前面和池塘之间是一片用来晒谷的田地。去池塘的入口处。主宅——横宅外层为半月形圈地,有的是一圈地,有的是二圈地,故名圈地。弧形的围墙守护着主室,形成一道防御屏障。围场内的窗户一般都比较小,是天然的观察孔和射击孔,便于使用弓箭、土枪、土炮等武艺对抗来犯之敌。其实,围龙楼的建筑设计与当时梅州客家人的处境有很大关系。客家人是唐宋以来从中原迁徙到南方的汉人。他们大多生活在偏远山区,受到当地人的排挤和欺负。为了团结起来抵抗侵略,生存下去,他们不得不生活在一起,建造一座防御性的城堡式房屋——龙屋,抵御土匪和当地人的入侵。龙围内还有一个坚固的多层“炮塔”,可以用来储存食物和草料,也可以从制高点射杀入侵的敌人。如果土匪来骚扰抢劫,只要关了大门和半扇门,村民们就会携带武器进入龙圈和炮塔进行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