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武侠世界是怎样的?

如果你喜欢看武侠小说或者电影,你可能注意到了,很多武侠故事都是以明朝为背景的。比如金庸的《沾皇族血脉的宝剑》就是以明朝中后期为背景的。《倚天屠龙记》也是明朝,连朱元璋都出现了。再比如一些经典的武侠电影,比如《锦衣卫》,讲的是明朝的故事。有些武侠故事并没有指明时代背景,比如《笑傲江湖》和《新龙门客栈》,很多人倾向于假设故事背景是在明朝。但问题是,中国这么悠久的历史,为什么这些武侠故事对明朝这么情有独钟?

关于侠客的奇闻轶事,在先秦诸子时代就已流传。比如司马迁在《史记》中就为历史上各种侠客刺客做过传记。但这毕竟只是正史记载的历史事件,并没有形成社会文化。武术文化的繁荣直到明朝才达到顶峰。比如明朝有个阿明武宗,他武功高强,行为非常洒脱,充满侠义风范。而且明代不仅皇室贵族崇尚武艺,描写社会底层男女的小说也极力讴歌侠义精神。明代最著名的小说是《水浒传》,里面梁山好汉几乎都是亡命之徒的例子。虽然它的虚构背景是宋代,但很明显,施耐庵想表达的是当时的社会情绪。

但是明朝社会为什么那么崇尚武术呢?其实,这与当时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当时政治人文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

在明朝时期,日本海盗经常骚扰中国沿海地区,因此诞生了许多著名的抗日英雄,如于和戚继光,他们的丰功伟绩将永垂不朽。但你可能不知道,这些著名抗日军人的幕僚中,有很多侠客。其中不少侠客甚至为将军壮烈牺牲,士为知己者死,成为当时明朝江湖中的核心价值观。另外,武侠小说里还有各种门派。你可能会想,也许只有少林和武当是真的,其他奇怪的帮派很可能都是虚构的。这就是你错的地方。武侠小说中的门派社会生态,真的是明朝的真实写照。很多小教派我们连听都没听过,但那时候真的很兴盛。这些门派的信徒不仅练武防身,还把自己的武功传授给各地弟子。我们常说的“十八般武艺”是明朝时期定的。

一个原因是明代科举渠道日益狭窄,很多学徒难以通过科举制度实现人生理想。于是,他们不得不从其他方向拓展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生存空间,无是学者的说法就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诞生了。这些文人靠获取功名来获得成功的理想已经失败,至今仍被认为一文不值。我当然希望社会能尊重他们的存在。于是他们开始寻求突破秩序,建立另一种具有类似侠客风范的价值观,以获得社会认可。

于是到了明朝,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叫做“山民”,也就是生活在深山里的隐士。后来清朝的八大山人和近代的齐白石都自称白石山人,这个称谓也开始出现在明代。与后来的山民多为文人相比,明代的山民经常带着刀剑出行,活跃于江湖,对社会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另外,即使是那些获得了名声,掌握了话语权的文人,他们的生活环境也是非常压抑的。众所周知,东厂、西厂、锦衣卫是明朝专门的秘密机构。这些特务机关联手严密监视当时的官民,限制了各地文人的生活。即使这些文人在朝,他们还是在无形中被迫向往另一种快意恩仇的侠义生活。所以我们也可以看到,在武侠作品中,那些监督东厂、西厂的太监、公公,以及锦衣卫中的侍卫,往往都是武功很高却又心狠手辣的小人,这确实与当时社会对他们的负面评价密切相关。所以,一部真正的武侠小说,不仅能讲好故事,还能给后人以评价,从中你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它所反映的社会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