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糖的由来是什么?

一、红糖的由来

人类对糖的喜爱是由基因携带的。在古代,人们以狩猎为生,主要吃肉。除了偶尔采集一些蜂蜜,在水果成熟的季节吃一些浆果,很少吃甜食,所以在遗传基因中,有关于甜味的美好记忆。

所以不爱吃糖的孩子很少,容易吃多,以至于大人不断提醒少吃,小心吃牙。这也是遗传自远古人类的基因,因为那时候吃糖不容易。在浆果成熟的季节,爬树吃到饱。

作为文明古国,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制糖国家之一。用小麦、高粱等谷物酿酒、制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诗经》中有焦糖相关的记载。这表明我们的祖先在周代就可以制作焦糖了。

成语中的“甜如蜜”就是指糖蜜,满足了我们的祖先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闫涵农孙描述的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天伦之乐。

麦芽糖,也叫麦芽糖,是最古老的糖。现在被一些人制造出来了。它在昆明被称为丁丁糖。一般是卖糖的人背着一个装麦芽糖的篮子,手里拿着两个铁块在街上走,发出丁丁的声音。成为很多人美好的回忆。

我们现在说的糖,一般是指甘蔗或甜菜制成的糖。

中国最早关于甘蔗的记载,出现在屈原的《楚辞·招魂》中,说“勉龟射羊羔,而有柘浆”,意思是柘是甘蔗,柘浆是甘蔗汁。说明战国时期就可以进行甘蔗的原汁加工。

关于甘蔗加工成石蜜(固体蔗糖)的最早记载出现在西汉初年刘欣的《西京杂记》中,有“闽越王以石蜜五迎”的记载。高第指的是汉朝皇帝刘邦,石蜜是用甘蔗制成的固体糖,而不是现在的手工红糖。致敬这个,说明在当时还是个稀罕物。

东汉张衡的《七辩》中,就出现了“砂焙石蜜”一词。砂烤石蜜是糖,说明里面有蔗糖的结晶,石蜜沿袭西汉初年的名称。

晋代竹林七贤嵇康之孙韩吉在《南方草木》一书中记载了蔗糖的形状、种植地点和制作方法。

无独有偶,同时在《华南八郡志》中也有同样的记载,表明甘蔗种植和两广、云贵等南方地区采用的生产方式是暴晒法,即将甘蔗压榨后置于阳光下暴晒,使水分蒸发,留下糖分等固体物质,估计是受晒盐的启发。

中国正史中关于老红糖的记载最早见于《新糖书》,唐太宗曾派遣使节到印度得到煮糖的方法。盛唐时期甘蔗的种植扩大,消费量也明显增加。原有的制糖暴露法效率低,已不能满足需求。唐太宗派遣使臣“揭开它”(今印度比哈尔邦南部)学习制糖技术,这就是手工红糖熬制法的由来。大大提高了制糖效率。一直沿用至今。沙塘这个词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使用的。沙是指手工红糖中的晶体。今天一般写成糖。

唐高宗礼治上元元年(公元674年),制糖大师已经掌握了将蔗糖提纯脱色制成白糖的工艺,当时称之为霜糖。与此同时,四川遂宁出现了用甘蔗制成的冰糖。

出现于唐代的土产糖,已经沿用了1000多年。

甘蔗种植和制糖技术在唐代传到日本。与此同时,阿拉伯人将印度的甘蔗种植和制糖技术传播到西班牙、意大利等欧洲国家,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这些国家将其传播到了南北美洲各地。

中国第一部关于甘蔗生产的专著是北宋王拙于1130年撰写的《糖霜谱》。全书共分七篇,内容包括中国制糖历史、甘蔗种植方法、制糖设备、工艺流程、糖霜味道、用途及制糖工业现状。明末1637年,宋写了一部比较系统、详细的专著《天才论》卷六《甘瘾》。

13~16世纪期间,随着东南沿海的居民南下东南亚,制糖技术传到了东南亚的岛国。

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和法国的化学家发明了甜菜技术,工业化制糖开始出现。20世纪初,中国开始出现工业制糖,而手工制糖开始衰落。中国真正形成完整的糖业体系是在1949之后。高效率低成本几乎完全取代了手工制糖,除了少数蔗糖产区生产手工红糖外,几乎完全被工业化取代。

第二,红糖的消亡

从20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工业化进程,包括食品的大规模工业化。一大批面包厂、饮料厂、饼干厂诞生并迅速发展。这些食品加工厂都需要大量的糖供应,块状红糖根本满足不了这些工厂的需求。一方面是因为不能大批量生产和大量供应,另一方面是因为它特别浓郁的风味和色泽。

于是,白糖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1947开始,国内建了200多家白糖厂。大多数工厂都采用了国际通用的脱硫方法对糖进行脱色,但总有一部分尾矿无法去除。这部分尾矿因颜色红而得名“红糖”。

红糖投放市场后,借用了“红糖”这个名称,以便更快地被消费者接受。毕竟红糖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早就被消费者接受,所以很多包装的红糖都标有这个标签:红糖(红糖)。

近十年来,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健康需求,红糖生产厂家不断推出新产品,如红枣红糖、阿胶红糖、姜汁红糖、益母红糖等。这些糖的价格远高于普通红糖,直接命名为红糖,因此获得了比较大的市场份额。

严格来说,红糖不是红糖,因为两者的工艺完全不同。前者是工业化制糖的产物,后者是传统手工制糖的产物,物理性质、营养成分、功效都有很大区别。然而,传统的红糖由于价格低廉、包装精美、方便即食,几十年来几乎被赶出了商业市场,只有在一些偏远山区的市场上仍有销售。

我国没有红糖的国家标准,所以市场上以“红糖”的名义销售红糖的现象一直没有得到纠正。但作为消费者,我们一般可以理解为红糖有两种,一种是近几十年生产的红糖,是工业化的糖品;另一种是千百年前流传下来的传统红糖,一直是用明火大铁锅熬制的方法。

三、红糖的复兴

中国进入21世纪以来,人民的温饱问题早已解决。人们对食材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对很多工业化的加工品提出了很多质疑。传统、天然的食材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最近几年最火的《舌尖上的中国》节目,以及淘宝上新兴起的“挑食”频道,恰恰体现了这种趋势。

传统的红糖随着人们对品质的追求逐渐回到了人们的视线。农夫红糖首先在淘宝的渠道上慢慢恢复。

与红糖相比,传统红糖有明显的优势和劣势。它的优点是糖是手工制作,用柴火在大铁锅里煮,不添加任何化学物质,甘蔗的各种营养成分保存完好。古籍中关于红糖功效的记载,指的就是传统的红糖。但它的缺点是融化后杯底往往会有白色泡沫或杂质残留,让很多消费者误以为是生产工艺不干净造成的。当然,最大的缺点是采用古法小压制而成,无法量产,生产成本在那里一直降不下来。而红糖是工业化制糖的产物,基本只含蔗糖,但具有成本低、融化快等优点,所以一直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四、红糖市场的现状

现在的红糖市场鱼龙混杂。我们发现市面上的纯红糖基本只占1%,网上关于红糖的信息也很混乱不真实。因为中医里红糖的药用功效指的是用传统方式明火熬制的红糖,是不添加的手工红糖,所以在选择上我更喜欢这种红糖。。

制作好的红糖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好的原料和好的技艺。只有好甘蔗才能出好糖,甘蔗的品质不仅与甘蔗的品种有关,还与土壤和种植方式有关。有的甘蔗根本榨不出糖,有的能制糖,但做出来的糖不香不甜,剩下的能做出又甜又香的纯红糖。有了好的原料,就需要好的手艺,但由于近几十年来工业对手工业的冲击,熟练的糖师傅越来越少。无论是原料还是工艺都决定了纯天然红糖的用量必须是有限的,这也是之前糖限量供应的原因,因为在工业化之前所有的糖都是没有添加剂的天然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