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的历史

古代农业普遍实行刀耕火种。一年的耕作从烧荒地开始,人们对工作感到紧张,对渴望感到兴奋。他们把烧荒地看作是丰收的前奏,举行了欢快隆重的仪式。《礼记·特祭》说:“季春生火烧之。”是关于古代的烧火灭荒仪式。谁来把保存完好的一个冬天的火种引到野外,点燃燃烧的第一把火?当然是责无旁贷的火。秋天,火熄灭后,会举行“收火”仪式,收集火种。

但古代的火主要不是实际从事农业的官员,而是从事祭祀的宗教巫师。古人对天象的规律运行感到不可思议,总觉得有“上帝之手”在操纵自然和人类的活动,火的运行也不例外。况且自然界有风雨雷电,人间有悲欢离合。为了祈求上帝给人间永恒的幸福,有祭天的仪式。祭天的时候要把动物杀了,给柴火上香,把柴火点着,让动物肉的焦香味随着清烟飘到天上去。天帝闻到人间烟火肉香,就会大发慈悲,给人间平安幸福。火政的任务是整理、点燃、守护祭天用的柴火,完成烧祭仪式。立春之后,春耕就要开始了,试耕的习俗在中国一些地区流传下来。然而,由于环境和自然条件的不同,春耕生产传统习俗的方式和时间也有所不同。

第一段

在桂北地区,春耕时节,城市的活动甚至比农村更加热烈和隆重。在农村地区,由于天气寒冷,大多数人试图犁耕和耕种。他们通常把轭带进牛棚,套在牛脖子上,表示牛在拉轭犁地,预示着春天来了,新的一年开始播种谷物。我们应该做好犁地的准备,尽量赶上播种的季节。不要错过种地的机会。城市活动:相传,过去为了增强春耕的生产气氛,敦促人们做好春耕准备。开春的前一天,城里的县官派了一个官员在县城城隍庙旁边的荒地上建了一个茅草官厂。官敲锣打鼓,吹着打着,扛着县令和纸扎的春牛和犁,沿着迎春路从衙门到官厂。沿路的人们放鞭炮,放大米。春牛抬至官厂后,要向御天厚土焚香祭祀,礼为三日三拜,由县令领路,众乡绅随礼祭拜,然后念一段祷文祭拜天地之神,再由县令亲自扶耕,跟随春牛后进行试耕,以示春耕开始。围观者的喊叫声响彻天空。县令试耕后,长官把纸包的春牛举到街上,提醒人们新的一年开始了,所有的庄稼都等着播种,所有的产业都等着兴旺。每个人都要慵懒的迎接春耕第一天的到来。游遍大街小巷,回县衙打春,再烧纸包春牛。

第二段

在瑶山,各家各户的户主都要背着锄头在田里挖几个锄头,或者在稻田、菜园里挖几个锄头,表示春天除了挖,还要上山砍些竹子插在田里,表示插在田里,在田里埋几粒种子,表示丰收。

在其他地方,二月的第一天被认为是春节。一大早,家家户户敲一会儿锅盖,以示慵懒,迎接春耕第一天的到来。今天早上吃完早饭,男人们一般都会检查一下家里的农具,看看哪些需要修理,哪些需要更换,一个一个做决定。自己动手或者请人开始整理农具。当天早饭后,妇女们用前一天泡好的糯米,用粉碎机磨碎,把冬初腌制的干菜和腊肉切碎粘成美味的馅,用糯米糕包好,做成阳春糕,垫上柚子叶,放在锅里蒸。之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了一顿丰盛的“阳春饼”。吃“阳春”时,家里的负责人给大家讲了新一年要种的生产计划和品种安排,要求大家下大力气搞好阳春,争取新的一年有个好收成。

山西省的浑源县、朔县、殷珊县以及河北、内蒙古的部分地区。有一个击鼓迎春的流行习俗。

春耕前,人们手持羊皮团扇铃鼓,边敲边唱,祈求救灾无病,秋后丰收。

云南红河哈尼族春耕时节,农民表演队走村串户,表演反映当地少数民族劳动生活的原生态歌舞,为春耕备耕唱春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