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起源

中国书法的起源

中国的书法是书写文字的艺术。学习书法,首先要了解文字的来源和结构。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3000年前就有完整结构的甲骨文,在书写技巧和工具上表现出一定的完善。夏商周是书法艺术的起步阶段,可惜考古发掘至今没有发现更完整的夏朝文字。而商周文字已经具备了书法艺术必备的用笔、结构、构图三个重要因素,此时书法初步形成。这一时期的书法主要体现在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帛书和竹简中。这一时期,汉字由应用走向艺术,由幼稚走向完美,从而确立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特殊地位。

甲骨文是中国最早可识别的文字。是写在或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也有几个注解。但在近代史上是由王在光绪二十五年(1889)发现的。据统计,现已发现的甲骨文有15万余件,不重复的约4500字,可识别的约1500字。这些文字是用锋利的工具雕刻而成,有些是用墨汁或类似毛笔的朱书法书写的。笔画细、硬、直,线条不论粗细,浑厚而立体,显示出雕刻师运刀如笔的娴熟技巧。书法风格也因时而异,或细而密,或潦草而粗放。董作斌曾划分甲骨文书法的时代特征:第一期(武定),雄伟;第二阶段(祖庚、祖嘉),真心;第三个时期(严新、康定),颓废派;第四期(文鼎武义)陡峭;第五个问题(皇帝我,帝辛)是整洁的。从时代来看,早期的文字普遍较大,中期的文字小而简,晚期的文字有一些金文的特征,有些小而严谨。

甲骨文绝大多数是用刀刻的,有的是刻后用朱填的,也有少数甲骨是写的,没有刻。说明甲骨文一般是直接刻上去的,有的是先写后刻。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甲骨文的线条不仅有刀法,还包含着笔触,这是不可忽视的。由于工具材料的限制,其线条细而尖,有直线也有曲线;有单刀和双刀。往往是中间粗两头尖,但点画的开头和结尾还是有一些方圆的方法;有的直画略显悠扬,线条点画丰富多样。汉字的结构一般是扁平的长方形,方圆曲线和直线的组合很有意味。甲骨文是垂直排列的,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甲骨文已经有了六个汉字(象形字、会意字、指事字、借书字、转注字、形声字、音韵字)的构造规则。甲骨文已经包含了许多书法艺术的因素,从它的点画、书写、风格、构图来看,都是天衣无缝、变化多端的,体现了商人的艺术技巧和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