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山王集寺在哪里?
稷山县步行街北侧的王集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元五年(1345),清道光十六年(1836)火烧,二十三年(1843)重建,占地1080平方米。寺庙坐北朝南,进院落布局。中轴线有山门、祭堂、后稷楼、八卦亭、姜厅,两侧有钟楼、鼓楼。大殿宽六间,单檐悬于山顶,琉璃瓦和巨大的石雕镶嵌在东西两侧的山墙上。大雄宝殿歇息于山顶,重檐,三间房宽,三间房深,三阶单斗,四周回廊环绕。大殿前有4根浮雕盘龙石柱,20个石雕造型,52块雕花石板组成屏风栏杆。江_殿宽三间,山顶单檐悬顶,筒瓦遮顶。八卦亭是元代遗迹,仙殿、后稷楼、钟楼、鼓楼是清代建筑。
寺内有8块清代石碑。
献殿两侧各有一座山墙石雕。其中,西墙是清代稷山县令李京春为重建王集寺所写的《王集寺成功古诗七首》。在清丽雅致的文字和苍劲有力的字体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家长们在建造舆论场时的欣慰。仙殿东墙上有“吉峰叠翠、古社青蓝、甘泉0、西陵小昭、御笔秋风”等八幅稷山风景图,以空间形式记录了农耕文明发源地曾经辉煌的时光;以艺术的形式展现了曾经辉煌的艺术,正殿前后的石柱上镌刻着一副对联:司文是天枢八百岁王业的根基,导致皇帝亿万粮的诞生;犁耕辛劳后播种的功能延续了数百代,民间充满了圣德崇龙的神龛。每一笔都表现了他的五线谱的功力,每一个字都表现出深刻的内涵,表现出形式与内容的完美和谐统一。
东西两面墙壁上的石雕,连同大殿上的石对联、回廊四周76根栏杆和20根大石柱的内容,构成了王集寺的“三大奇观”之一——精美的石雕。其中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主楼前的两根盘龙石柱。一柱是火红的火龙柱,另一柱是云腾浪涌、鱼跃蜻蜓的水柱。以巧妙的艺术,展现了中华民族古老的龙图腾的文化内涵。在回廊的外围,用52块雕刻好的石板组成屏风栏杆,栏杆图案上雕刻着山水人物、花草、鸟兽等。,内容包括《二十四孝》、《八仙渡海》、《渔父耕读》、《鹤拜年》、《文王访贤》等。护栏的石柱上雕刻着莲花。瞭望塔上有牡丹、菊花、南瓜、猴子、狮子、人物等造型,造型各异,形象生动。琉璃瓦屋顶金碧辉煌,主脊上的雕刻特别华丽漂亮。山脊中间有三座三重檐的琉璃塔,塔顶有精美的铁雕。在一起,* *形成了一幅九凤朝阳的画面,在空中。两侧用牡丹和牡丹叶浮雕装饰,顶部用飞马装饰。两端龙吻吞脊,栩栩如生,色彩夺目。它不失为清代釉上彩产品的一件佳作。一百年前,斧凿之声贯穿了几千年的回廊,赋予了中华文明抑扬顿挫。
王集神庙的第二个奇迹是华丽的玻璃。走进王集寺,抬头望着每座建筑的顶部,你看到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艺术世界。屋顶的彩瓦,屋脊上的花、马、兽、人物,主脊两端高高的吻。一时间,人们忘记了自己是对古老的中国文化感兴趣,还是在美丽的艺术殿堂里徜徉!
寺内最早的碑刻是在明朝万历年间,碑文并没有记载该寺的创建。但足以证明明朝也是后稷文明传承不可或缺的驿站。王集庙最引人注目的第三个奇迹,美妙的木刻。它以静态的方式展现行走的历史,以无声的风格描绘多姿多彩的世界,绝对是独一无二的。这是一幅生动传神的立体画。画中有手握谷穗的粟王,有耕作播种的农民,有默默劳作的牛马,有翻身的独轮车,有举起谷物的扇子等。数字不仅是昨天开创农业文明的后稷、周部落,也是今天沿着后稷铺就的农业文明线,春天播种,夏天管理,秋天收获,冬天躲藏的人们。所以,这幅画与其说是“挂”在寺庙供奉前的飞檐上,不如说是建立在一种民族信仰的基础上。它运动的时候会有一种古今震动的运动。同时,还有一个被高高挂起的永恒话题。这就是“社会”和“小米”,“土地”和“谷物”。
电话:0359-5522446
地址: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