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是一个怎样的民族?
傣族分布
傣族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部、印度东北部、越南西北部、柬埔寨西北部、缅甸中北部、老挝、泰国等地区和国家。此外,欧美还有傣族社区。我国傣族人口主要分布在伊洛瓦底江、怒江、澜沧江、红河、金沙江上游的热带河谷和高原盆地。
傣族的起源
傣族起源于怒江、澜沧江中上游的哀牢人。哀牢人是云贵高原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哀牢人居住的怒江、澜沧江中上游地区出土了大量古遗址。其中“蒲缥人”遗址经鉴定至少有8000年历史。
最早有记载的傣族先民是汉族。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汉族称傣族先民为“哀牢”、“山”。隋、唐(南诏)、五代十国(后南诏)时期,汉族称傣族先民为“哀牢”、“乌蛮”、“白蛮”;宋(大理)元时期,汉族称傣族先民为“白衣”、“金牙”、“黑齿”。明清时期,汉族称傣族先民为“白彝”、“博彝”、“白彝”。
郎。
傣语分为暹罗话(泰国大部分地区、老挝南部和柬埔寨西北部)、兰那话(泰国北部、缅甸东北部、中国云南南部、老挝北部和越南西北部)和泰话(缅甸北部、中国云南西部和印度东北部)。这三种方言包含了几种地域方言。例如,泰太方言包含泰勒、泰德和泰阿红次方言,兰那方言包含太路、韩泰和泰阮次方言。傣语各大方言的语法结构都一样,相邻方言之间的发音差距很小。随着空间距离的拉大,发音差距也在拉大,但方言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简单交流。
傣语有七种字体:暹罗(泰语)、澜沧(老挝语)、兰纳(兰纳/泰语)、端提(泰语)、吉提(泰语/掸族)、尼提(泰语/泰勒语)和阿洪(泰语)。这七种字体只是物理结构不同,都是从左到右写,从上到下换行。
宗教信仰
傣族普遍信仰传到南方的佛教,但在部分地区,傣族信仰原始宗教和印度教。中国傣族主要信仰佛教和原始崇拜。西双版纳、普洱、临沧、保山、德宏等地的傣族,主要信仰由南传至上座的佛教,也信仰原始崇拜宗教;丽江、大理、楚雄、玉溪、红河、文山等地的傣族,主要信仰原始宗教,崇尚儒家文化。
信仰南传佛教的傣族人,六十岁以上都会参加戒修,不再杀生。他们每年会参加为期三个月的“浩沙”(闭关节),在佛寺安顿下来,念经拜佛,直到去世。在西双版纳、普洱等地,傣族男子要出家一段时间,在佛寺学习傣语、佛教、天文、地理。在这些地方,只有在寺庙里当过和尚,才算有教养。
饮食习俗
大部分傣族人都有两餐相食的习惯,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德宏傣族的主食是粳米,西双版纳傣族的主食是糯米。通常是立即食用。人们认为粳米、糯米只有立即食用才会失去原有的色泽和香味,所以不吃隔夜饭或很少吃,习惯用手捏米。最有特色的是竹筒饭。制作方法是将大米装入新鲜竹筒中,加水,放在火上烧烤,味道清香可口。云南西双版纳的特产普洱茶,唐代远销中国各地,清代远销东南亚、南亚,如今已打入日本、西欧等国家和地区市场,成为国内外名茶。
农民工经常在野外用餐,他们可以用香蕉叶或大米,加上盐、辣椒、酸肉、烤鸡、米楠(在傣语中是酱的意思)和青松来吃饭。所有的菜和小吃都以酸为主,如酸笋、酸豌豆粉、酸肉、野酸果;我喜欢吃酸菜干,它的制作方法是将蔬菜晒干,然后放入水中煮沸,加入木瓜汁使味道变酸,然后晒干保存。吃的时候放一点炒菜或者放在汤里。这种酸菜有些地方的傣族人几乎每天都吃。据说傣族人之所以经常吃酸菜,是因为他们经常吃不容易消化的糯米食物,酸的食物有助于消化。
泼水节
泼水节又称宋干节,已有700年历史,是傣族最大的传统节日。泼水节当天,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中国和云南的人们一大早就起床沐浴佛事,然后开始一连几天的庆祝活动。期间,大家互相泼洒纯净水,祈祷洗去过去一年的坎坷,新的一年重新开始。泼水节是傣族最盛大的节日,也是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节日。
泼水节也是阿呆新年,通常持续3到7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类似于农历的除夕。第二天,傣语叫“怒日”(空日);初三是新年,叫“霸王马”,意思是一年的开始。人们认为这一天是最美好和吉祥的一天。
泼水节的另一项引人注目的活动是划龙舟、象脚鼓和孔雀舞。这是傣族新年的第三天,傣语称之为“麦帕亚万马”,节日气氛达到了高潮。身着节日盛装的人们聚集在澜沧江和瑞丽河畔观看龙舟比赛。泼水节的活动内容丰富,其他还有翱翔、斗鸡、孔雀舞等。人们身着盛装,喜气洋洋,场面异常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