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沉淀了上海博物馆的宝藏

据说上海博物馆是一座非常现代化的博物馆,消防设施先进,自动化文物图书先进,建筑自动化管理。那么,这个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什么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上海博物馆的城市文化宝藏。

雍正粉彩福寿橄榄瓶

嘴唇卷曲,脖子长,肩膀滑,肚子鼓,脚圈。形似橄榄,又叫“橄榄瓶”。这件粉彩蝙蝠桃橄榄瓶产于雍正景德镇官窑,代表了整个清代粉彩的制作水平。粉彩,又称“软彩”,是釉色的一种。摸起来粗糙,看起来平淡,但花纹更有立体感。

王羲之上虞帖

王羲之的《伤愈帖》,又名《夜来腹痛帖》,镌刻在《春华亭帖》、《澄清堂帖》、《大观帖》等。,并记载于宣和朴树、东土宣兰和关晖漠源等地。现在它在上海博物馆。

越窑青釉海棠碗

这是一件传世的越窑青瓷碗。器皿形状规整、丰满、巨大,碗口似盛开的海棠花。清中叶越窑海棠式碗,呈黄色,润如玉,胎质细腻,釉色均匀。早在唐代,以浙江慈溪上林湖为中心的越窑就烧制了许多供皇帝享用的贡品瓷器,这只海棠碗就是其中之一。

资中姜片

这是春秋初期用于洗涤的青铜器。它体型庞大,风格古朴浑厚。板壁两侧,有一对宽大的辅耳高耸,外侧饰云纹。盘前盘后,爬一条弯龙,龙首突出盘边,作参观状;龙的弓和背弯曲得像跳进了盘子里的水。盘底铸有鱼、龟、蛙等浮雕水生动物。鱼一周七条,龟蛙交替排列。这种装饰方法在春秋初期很有特点。

鸭头丸贴

《鸭头丸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献之写在帛书上的一部优秀草书。是唐代的摹本,两行15字,现藏上海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