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水粉最早是什么时候用的?
胭脂水粉历史悠久。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美容的文明古国之一,至少有五千年的历史。商周已有记载,《史记·列传》载:“故惠晓时郎之仆,皆冠以帅仪、扇贝、胭脂粉。”看到了吧,古代的官员为了让自己的外表漂亮,不仅穿上漂亮的扇贝,还抹上胭脂粉。当然,胭脂粉更多的是女性使用。汉朝年轻将军霍去病攻占匈奴西域雁栖山后,匈奴都哭了:山无我不知,使我女无色!我不知道山上产胭脂,但匈奴女人不用胭脂,男人看不到美女。当然,他们是悲伤的。先秦时期,宫中女子开始在脸上涂抹白粉。最早的面粉是用大米研磨,加入香料制成的,从“米”到“粉”。最早的面霜是由动物脂肪、蜂蜜和其他材料制成的。铅常用于粉末,所以又叫“铅粉”。胭脂在古代也被称为阎志、阎志或阎志。口红的诞生并不晚。鲜红的朱砂先“吻”了上唇。用朱砂研磨的红色色素可以用来修饰脸颊,与动物脂肪混合使其凝固,不仅滋润皮肤,还可以补一些颜色,而且不容易脱落。唇妆的习俗出现在3000年前的黄河流域。宋人高澄所著《物的起源》中有一句话是“红妆绿眉,始知秦始皇宫,此妆始”。不难看出,到了秦朝,人们已经用修眉和涂腮红的方法来化妆了。在江苏扬州和湖南长沙的西汉墓葬中,也发现了保存完好的漆盒朱砂唇脂。眉毛和眼睛的化妆一直是不可或缺的。古代妇女用黛作画眉。戴是一种青黑色矿石,脆软易染,在矿物学上属于石墨的范畴。《红楼梦》里有一句话:“西有石名,可代画眉之墨。”其中最有价值的品种叫“螺戴”,最早出现在汉魏时期。有一个关于“螺蛳戴”的故事:到江南江都游玩,特制了一只龙舟,专门挑选了1000名高挑美丽的女子在里面划桨。当我登上一艘肩上扛着美女的船时,我发现她特别温柔美丽。我发现那个美女的名字叫绯红仙子,所以我一直站在她身边。后来,划船女子成了安洁玉,被带进后宫。这个绯红仙子擅长画长蛾眉。因为这个机会,所有船娘都纷纷效仿。绛仙姑娘入宫后,待遇比其他嫔妃都好,每天得到大量画眉材料——“宫官赐螺五迎,号为蛾青。当蜗牛离开波斯时,每只价值十枚金币。”每十个黄金进口货,普通人家的女儿哪里能随便买得起?其实烧焦的柳枝也能画出弯弯的蛾眉。在最坏的情况下,像Xi 'er这样的穷孩子可以刮锅底,仔细油漆。梳妆台上不可或缺的镜子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据报道,在春秋时期,美女石知道如何打扮水作为一面镜子。殷人已有铜镜梳妆的记载。到了汉代,各种铜镜已成为妇女梳妆的常用工具,汉代贵族妇女的骨灰盒(梳妆盒)中还配有假发、梳子、刷子、胭脂粉等洗漱用品。谁不爱美?更何况“仪容仪表”是中国人社交礼仪的基本要求,所以随着美容产品的丰富,美容行业几乎从未没落过。而一点胭脂水粉甚至可以成为一个产业,带动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比如扬州。“扬州粉”自古有名。康熙皇帝南巡扬州,带回一批粉入宫。1915年,扬州知名品牌“谢富春”鸭蛋粉荣获巴拿马世博会银奖,成为中国首个获此殊荣的化妆品品牌。粉末中的文化不同于现代的集约化工业生产。古代的胭脂水粉,不仅取材天然,而且简单环保,有的甚至显得浪漫,所以常常令文人墨客动容。陆匡的《三宝记》介绍了一种古代江南女子制粉的方法:在雨季采摘花蕊,阴干,加入香脂,制成绿绒膏,均匀地染在脸颊上。颜色很漂亮。这款绿丝绒面霜再好看,光是制作过程就香气四溢,何乐而不为让人心生向往呢?自古以来,女人与胭脂水粉的关系非同一般,“妆”“粉”甚至成为了女人的代名词。在古代,装有粉末的盒子被称为“连”和“妆”。出嫁妆的不仅是香,还有数不清的诗词。比如“谁能照镜子捧徐照宏妆”“A姐闻姐姐来,理理红妆”“红妆束腰”“犹桃花,低频柳眉”等等。《开元天宝遗》有这样的记载,著名的胖美女杨贵妃怕热,夏天大量出汗。“每次有汗,又红又腻又香,或者抹在毛巾上,颜色如桃红。”因为涂了太多粉,连汗都染红了,很好吃。难怪我会受到青睐。因为粉和美的关系如此密切,所以自古以来男人都喜欢送粉给女人。《西厢记》中,张生弃莺莺后,使者送来的送别礼物中有“一盒花抵五寸”。更方便的方式是给钱,让女人买自己喜欢的,这就是所谓的“粉资本”。历史上唐玄宗封杨贵妃三姐妹为韩夫人、郭夫人、秦夫人,每人每月出十万钱,是粉之都。天子之奢,证明杨家三姐妹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