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发展历程

北京百工博物馆,又称百工坊,收藏有“百工绝技”和“传世佳作”——都是中华民族的国粹。“百工”一词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官书《考公基》。从元代到明清,为皇家手工艺品的制作设立了专门的机构,即元代的工部、明代的监察部和清代的内务部,民间统称为百作坊。

百工坊是北京第一家作坊。建成后总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艺术门类近百个,100多位工艺美术大师在此设立特色工坊和大师工作室。博物馆设有核心主展区、综合展区、电化教育区、学术交流与讨论区、鉴定区和综合服务区。一期工程于2003年底开园,接待了数万名中外各界游客,举办了学术研讨会、藏品拍卖、大师讲座、宝石鉴定、设计大赛等多种活动。

2005年3月,北京白公坊被有关部门正式批准为博物馆——白公坊博物馆,这也是北京第一座“活”的博物馆。与其他博物馆不同的是,参观者不仅可以欣赏到各种民间手工艺品,还可以了解各种手工艺品的发展历史,甚至可以与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位民间手工艺品大师零距离接触,进行创作和探讨。百工博物馆由北京市和崇文区政府共同建立和支持,以北京工艺美术行业为依托。

该协会由上海、江苏、陕西等8个省市的工艺美术行业协会联合成立。百工博物馆整体建筑面积42000平方米,有200多种工艺和技艺,可收藏654.38+0.7万件以上的名作。现已投入使用的一期工程包括30多个特色工坊,100个大师工作室,设计景泰蓝、玉雕、牙雕等“燕京八绝”。所有进入百工博物馆的师傅都必须带一个徒弟,这样这些技艺才能得到传承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