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把自己比作管仲和乐毅。这个比喻合适吗?

请问:诸葛亮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这个比喻合适吗?

用户烛光下看春秋提供的知识:我觉得不太合适。诸葛亮是自己给自己脸上贴金。首先,让我们看看管仲和乐毅的成就。然后和诸葛亮的功绩对比一下,一切就清楚了。

首先是管仲,他帮助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管仲是齐桓公的相父。相比诸葛亮,管仲更多的是一个有大国风范的宰相。管仲讲责任,讲信誉。具体事迹如下:

齐桓公五年(公元前681),管仲主持了齐与鲁的联盟。这个时候鲁国还没有齐国强大,齐国在鲁国夺取了很多城市。鲁国的君主敢于直言,但他的下属不服气,所以隐藏的剑去与鲁。

两人及随行人员到达目的地后,双方坐下来商量事情。这时,曹沫迅速用尖刀逼住了齐桓公,当时在场的齐国士兵吓得不敢动弹。

用刀逼答应,把夺来的城池还给鲁国君主。齐桓公毫无选择地同意了,然后曹沫放下他的刀,回到他的队列中,好像什么也没发生。

后来,齐桓公想毁约,管仲说:“这是不能接受的。你不能为了一时的快乐而贪图这么小的利益。这样做会让你失去在诸侯中的威望,失去世人的信任和帮助。还不如还给他。”

于是把侵占鲁国的城池还给鲁国。从此,它确立了齐桓公的霸权。

另一方面,诸葛亮是怎么劝刘备的?荆州本来是孙权借的地方,诸葛亮劝刘备不要还,让关羽拿去。结果他不义,关羽被孙权杀死。

借了不还,道德上说不通。这和诸葛亮、管仲有天壤之别。这就是为什么管仲能帮助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而诸葛亮却没有帮助刘备成为“复汉复中原”一代的主将之一。

与乐毅相比,诸葛亮就差远了。乐毅把弱小的燕国变成了强大的盟友。他指挥包括燕国在内的五国联军进攻齐国,连下70余城,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著名的战例,为强大的燕国报仇。

诸葛亮呢?六出祁山,七出曹魏,然而大小无功。尽力而为没什么大不了的,等于耗尽了蜀国的国力,没有实质性的区别。

强国才是硬道理。千百年来,诸葛亮骗了我们。直到今天查了管仲和乐毅的资料,才如梦方醒。原来他所比较的管仲和乐毅都是那么优秀,诸葛亮一下子就黯然失色了。

由用户张圣泉的《奇妙的历史》提供的知识:先说诸葛亮为什么“自比管仲和乐毅”。

三国乱世,群雄逐鹿。需要人才互相竞争,这是很自然的。然而,如何发现人才呢?换句话说,作为一个人才,如何被执政者发现是一个新课题。

(诸葛亮)

为什么是新话题?因为东汉时期推荐人才的方式是考察制,是按照三纲五常的标准推荐对治国有用的人才。但当时推荐的人才多为士绅贵族家庭的后代,这些人多为纨绔子弟。真正有才华的平民子弟,很少有机会推荐。这是其中之一。第二,即使是严格按照标准推荐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在三国乱世,在帮助诸侯平定和治理天下方面,也是没有实际用处的。所以我说这是个“新话题”。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当时出现了汝南县徐少兄弟的“每月评议”,即在一月份召开座谈会,对当时的人物进行评价,以期向国家推荐有用的人才。

但是单纯依靠别人的评价显然是不靠谱的,你也要主动。另一个谋臣,与诸葛亮齐名的庞统,不断地推崇别人,这样别人也会推崇他,他的名气也就越来越大。

诸葛亮其实很努力的宣传自己。一是他一方面自称“耕者有其田”,一方面又把隐居地点选在交通要塞南阳。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我说,古代隐士为什么选择钟南山隐居?因为钟南山离长安很近,更容易被皇帝发现。诸葛亮选择了南阳,情况也是如此。第二,诸葛亮的“善用‘傅亮阴’,‘傅亮阴’的中心思想,其实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即表明了他的人生观。他是一个有能力有远大理想的人,但不是一个追求名利的人。这样的人,国王更放心。三是“拿自己和管仲、乐毅比”。为什么把自己比作管仲和乐毅?这两个人管仲是齐国强盛、诸侯称霸的宰相,政治经济全才。乐毅是个军事天才,齐国只剩下两座城。诸葛亮把自己比作管仲和乐毅,可见他是政治、经济、军事的天才和全才!

那么,诸葛亮配得上自己做的这个搭配吗?

(管仲)

首先,政治上,诸葛亮追随刘备后,在刘备战争期间,一直主要负责后方管理、收税和粮草供应。他奖励生产,建立制度,任用人才。他各方面都做得很好,在四川树立了很大的威信。更重要的是,当地人民非常支持他,刘备没有怀疑他,甚至最后把刘禅送给了他。从这个角度来说,他在政治上是非常成功的,甚至比萧何和管仲还要成功。

除此之外,经济上,诸葛亮的经济成就主要体现在汉中的创建上。汉中以前比较穷。诸葛亮在帮助刘备取得汉中后,在汉中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措施。主要有“休劝农”和“增踵”,说白了就是实施军营,兴修水利。这两点使汉中盆地成为继成都平原之后的又一片鱼米之乡,为后来的北伐提供了有力保障。这个经济成就虽然比不上管仲的经济改革,但还是很优秀的。

(乐毅)

最后,军事上,诸葛亮不太会指挥战争。最典型的证明就是他的多次北伐都不成功。但是,战略上,他是一流的。我在隆中的时候,分析了天下大势,为刘备做了一个计划。可以说都很准,刘备最后就是按照这个计划发展的。在这一点上,他实际上比乐毅更好。毕竟乐毅虽然在齐国只打了两城,但最终还是被齐国打败,收复了失地。

总之,诸葛亮没有做虚假广告。实践证明,他无愧于自己的广告。

用户提供的知识:诸葛亮把自己比作管仲和乐毅,有几分恰当,也有几分不恰当。

管仲,他是治理天下的能人,也是千古智者。诸葛亮也是一位不朽的圣人。无疑,他可以达到管仲的水平。陈寿对他的评价是,管仲是萧何中第二好的。

三国时很多名人评价他说刘备是英雄,诸葛亮是治理天下的能人。诸葛亮的确有能力治理蜀汉。夷陵之战刘备夺取后,蜀汉空虚,益州疲惫。

当时人心浮动,三郡造反,蜀汉内部风起云涌。在百姓要钱没钱,缺人的时候,诸葛亮通过三五年的努力,设法平定了三郡,有了北伐的实力,并且和吴国达成了联盟,让蜀汉南部不用担心。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他比管仲并不自大,也不夸张。

然后谈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就是拿自己和乐毅比。是诸葛亮的理想目标。诸葛亮的军事能力不怎么样,而且我也认为他离乐毅很远。

乐毅命令燕国的军队进攻齐国,最后只留下了两座城市。如果没有双重间谍,齐可能会从境内消失。是以弱胜强的典范,诸葛亮显然没有做到这一点。基本上没有太大的成就。与乐毅自我比较有些浮夸。

但无论如何,诸葛亮是一个神一般的人物。是历代儒生的榜样。

用户泰山7001提供的知识:我的回答是:不合适。

我对诸葛先生还是很尊敬的,只是诸葛先生有点太自负了。管仲相和,齐桓公独霸一时;乐毅伐齐,威震华夏,都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人才。

和管仲一样,孔子称赞:微管,我们有长毛。

乐毅,留着奇怪的发型。伐齐七十余城,我猜不透他的真实想法。

诸葛先生的确是一流的人才,治国用兵也是见多识广。在他的管理下,韩曙政权正一步步走向正轨。在对曹魏政权的作战行动中,也是胜多败少,取得了一定的战果。然而,他的贡献不能与管仲和乐毅相比。

治理国家,诸葛亮领导下的蜀汉政权稳而穷,百姓负担很大。是三个政权中最难的一个,还没有达到关中时期齐国一统天下的高度。

用兵方面,诸葛亮相当循规蹈矩,六次祁山之行其实都是徒劳。兵虽狡猾,诸葛先生却不能变通。他总是一个策略到底。司马懿后来干脆停在行军路上,不跟你打了,这样自然就没饭吃退了。诸葛一生谨小慎微,以弱胜强,没有一招怎么可能取胜?

在我看来,诸葛先生和管仲、乐毅还是有差距的。如果他们得十分,诸葛先生只能得八分。东吴的鲁迅里有个帅哥,大概是三国时期唯一能和关、乐相提并论的了。

等待伊拉克归来的用户提供的知识:诸葛亮是古代的名人。我觉得不能用是否合适来定义。孔明只是把这两个当做人生标杆和奋斗榜样。

首先,公元前284年,乐毅指挥燕国等五国联军进攻齐国,连攻70余城,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范例,为燕国报了一箭之仇。后来,因为的猜疑,他投奔了赵,被封在关津,并被封为。此人军事成就可见一斑,诸葛亮欲立大功。

管仲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因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而登上历史舞台。管仲无疑是历史上具有改革精神的人物。齐国当宰相时,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使齐国迅速富强起来。管仲最为后人称道的是,他和齐桓公共同创造了后世文人的理想境界——贤能典范。齐桓公既往不咎,重用与自己有仇的管仲,管仲至死忠于齐桓公。这种君臣和谐的关系使齐国繁荣昌盛,为后人所称道。诸葛亮希望自己能遇到一个贤明的国王,复兴汉朝!

诸葛亮的能力绝对不逊于管乐。管仲帮助了石舟,诸葛亮复兴了汉朝。小白是诸侯,刘备却没有立足之地。管仲当政时,诸侯众多,孔明出山时,只有曹操一人。管仲用强兵制服诸侯,孔明用偏师牵制曹魏。联合五国破齐,游说抗曹。乐毅收集了70多个城市,孔明画了30多年的画。孔明难治天下,乐毅未灭。无管仲,齐不亡;少了,阎是神仙;以一个极小的洞,刘灿如何渡过玄德?永远不要以成败论英雄。管仲之欲,分封制也,诸侯各有分,而石舟之安定则可。孔明要的是统一,但除非消灭强敌,横扫天下,否则得不到。孔明想到自己,没有偏差。诸葛亮的比喻其实更重要,不在于能力,而在于孔明对管乐的向往。管乐的机会是他的期待。管乐的行为就是他的例子。管乐的野心也是他的野心。

用户桂海的四个故事提供的知识:诸葛亮把自己比作管仲和乐毅,在我看来非常贴切。

在出山之前,诸葛亮就和叔叔一起致力于南阳。当时,他结交的都是当时的名人,如庞德公、黄、徐庶、崔等。,并被司马徽称赞为“卧龙凤雏,两人可以和平相处”。可见,即使在穷乡僻壤,诸葛亮在众人眼中依然是个人才。

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把刘备从一个破地方培养成了一个英雄的蜀汉皇帝。单就这一点来说,诸葛亮的成就足以标榜历史。

但是三国演义影响很大,尤其是以刘备为主线的故事。读者希望蜀汉能推翻吴伟,恢复伟人,所以他们把大部分期望寄托在诸葛亮身上。诸葛亮失败,先死在祁山,大家最后的期望都破灭了,自然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诸葛亮身上。这也是诸葛亮的悲哀。

那么,让我们试着还原一下管仲和乐毅的功绩,看看诸葛亮是否有这样的能力与他们相提并论。

管仲原来是齐桓公的哥哥龚自久的谋士。当时管仲没能帮助宫子久顺利登上齐国王位。反而是的先生任命管仲为礼下士,使管仲发挥了相当的才能,使齐国登上了春秋的宝座。

在这个成绩下,管仲确实功不可没,但齐桓公也绝不是省油的灯,他也是一代英雄,这样才能把管仲最好的一面发挥出来。相比之下,刘备和齐桓公是同一个人吗?齐国是的封地,根基稳固,而山东又被鲁、徐这样的小国包围,所以成长起来相对简单。但《舒》无中生有,是一部开山之作。比不上齐吗?

更何况蜀国是天府之国,实现三国鼎立真的是鸡蛋碰石头,主动频频真的很好。

乐毅怎么样?最大的功绩就是带领一群乌合之众杀了齐国,不留一丝伤痕?这完全是由于乐毅的领导和齐国没有将军的事实。直到后来田单实施了双重间谍,齐国才得以保全。诸葛亮不是有这样的记录吗?当然有。乐毅可以联合一帮诸侯齐新灭掉齐国,诸葛亮也可以联合吴用他的金口在赤壁打败曹操。这不是一样的记录吗?而且诸葛亮六出祁山,哪一仗不是各种巧夺天工?

而诸葛亮最大的长处就是他对主没有怀疑,什么叫“高功盖世主”,这一点乐毅远不如诸葛亮。

如果诸葛亮那么厉害,为什么不帮助蜀汉统一天下呢?

只能说山外有人,强手最怕猪队友。

诸葛亮的对手是谁?司马懿、曹操、郭嘉、贾诩等。,哪个不是天才人物,关键不是一个,而是一个群体。另一方面,在他自己的阵营,张飞,一个激烈的汉,不信任自己的关羽,和刘禅,一个儿子的* * *,如何去呢?

当然,历史人物是否强大,除了自身的努力,机遇太重要了。能力高不如遇到好时代。

用户历史学家提供的知识:管仲和乐毅是谁?

管仲是春秋时期齐桓公的宰相。他帮助齐桓公对外称霸,对内改革。他是一个政治经济能力突出的人物,有“中国第一相”的美誉。

乐毅是战国时期燕国著名的统帅,军事才能出众。最重要的成就是齐国连着七十多个城市,几乎灭了国。但是因为改朝换代,失去了新国王的信任,失败了。

诸葛亮出生前就把世界分成三部分,这是蜀汉建国后的基本国策。赤壁之战前,诸葛亮主动前往吴国商议孙、刘的联合计划,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最终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夷陵之战后,蜀汉政权偏向西南,诸葛亮以弱攻强,以进为退,为蜀汉的延续提供了机会。都是政治影响深远,充满策略的重大项目。

诸葛亮在汉中开始开垦土地,兴修水利,发展了汉中的经济,为后来的北伐奠定了经济基础。刘备出兵打仗,诸葛亮逐渐掌管内政,如发展生产、调整赋税、充实军事资产等。他站在中间,帮助刘备的后方井然有序。

诸葛亮主要的军事贡献是后期的几次北伐。由于蜀汉后期缺少大将,经济落后,成就一般。

综上所述,诸葛亮的政治经济能力都很突出,符合自我比较的要求。在军事上,诸葛亮的成就略逊于乐毅,但乐毅的战略思想显然是无法比拟的。个人觉得诸葛亮比管仲和乐毅更名副其实。

用户东东历史提供的知识:

这不是《三国演义》里胡诌的,而是《三国志》里记载的:

他身高八尺,每次拿自己和管仲、乐毅比,都无与伦比。而渤陵的崔和颍川的则直爽爽朗,为人友善,堪称忠厚。

诸葛亮身高八英尺,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当时人们都不同意,只有崔和徐叔相信了。

我觉得诸葛亮的比喻很贴切,诸葛亮的能力毋庸置疑。至于诸葛亮:之所以未出世就死了,没有取得历史性的胜利。陈寿在《三国志·诸葛亮传》的最后也给出了解释:

昨天萧何推荐韩信,管仲封他为太子城之父。两人都感受到了自己的长处,没能兼得的原因。明仪能治政,克制和控制,小也是马。当时没有城父和韩信,所以工作较晚,义无反顾。有天命可归,不可争智。

萧何推荐韩信,管仲推荐太子成的父亲(这是个人名字,想知道的话私信我),都是考虑到自己的能力,用这两个人来补充自己的不足。诸葛亮在政务上不亚于管仲和萧何。但当时还没有程富、韩信这样的大明星,导致了他事业的失败。命运是属于你的,你不能自己强求。

用户WM小七提供的知识: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这个比喻不仅恰当,还略显谦虚。

1.管仲,生于春秋,政治家、军事家。他曾经帮助齐桓公和九河诸侯征服世界,位列春秋五霸之首。

第二,乐毅。战国时期,有一个人,政治家和军事家,在的邀请下,帮助伐齐,齐国的72座城池在东方几乎被摧毁。后来被疏远离开了,他失败了。

第三,诸葛亮,三国时人,政治家、军事家。帮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刘备死后,他接管了蜀汉的军政大权,为蜀汉立下了汗马功劳。

第四,与这三人相比,诸葛亮在当时的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都超过了前两者。

欢迎评论。

用户提供的知识勿忘我45014936:诸葛亮对想称霸的人比对管仲和乐毅更感兴趣。齐国宰相管仲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九王一征天下”,成为春秋第一霸主。乐毅辅佐燕昭王复兴燕国,指挥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攻七十余城,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著名的战例。他们建功立业的地方都在齐国。诸葛亮是琅琊(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人,历史上琅琊是齐国的领土。他可能是听着管仲和乐毅的故事长大的,所以用管仲和乐毅来比较自己是很自然的。诸葛亮在汉末的乱世,很像管仲的春秋,皇帝衰弱,诸侯欲征。所以,我对管仲的感觉是一样的。巧合的是,齐桓公和管仲虽然同为君臣,但他们的关系却远非君臣之义。他很尊敬管仲,称他为“管仲”。诸葛亮和刘备也叫君臣,关系不是一般君臣可比的。刘备死后,他的儿子被尊为“管仲”。诸葛亮为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是因为刘备姓刘,是汉朝皇室正统,而是因为关心蜗居的恩情。如果换成曹操、刘璋、张鲁关心蜗居,诸葛亮肯定会尽心尽力。诸葛亮与管仲、乐毅的比较,其实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管仲在齐国掌权,是齐国脱颖而出,称霸天下的开始。乐毅的垂直切割是齐的统治地位彻底名誉扫地的结束。诸葛亮的意思是他可以振兴一个君主和国家,也可以毁灭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