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教学经验与古琴讲座推广经验

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弦乐器。古琴艺术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知识渊博者的必修课之一。历代积累了大量有关秦的书籍、民间故事和文学作品。秦的音乐作品和演奏方法代代传承发展。这为古琴的传承和教学积累了深厚的社会历史基础。但也给古琴增添了一些负面的甚至是形而上的东西,以至于很多人对它的文化和社会功能还缺乏正确的认识。一方面,很多人不区分琴和筝,对古琴缺乏基本的了解;另一方面,有人人为地将古琴神秘化,片面地宣传它的深奥和难学。因此,如何更好地普及古琴知识,开展古琴教学,让这门古老的艺术为现代和谐社会做出贡献,是值得深思和尝试的。

一、古琴社会活动的倡导与实施

任何艺术的传承都离不开社会的群众基础,古琴也是如此,它在一段时间内处于失传的边缘。在这方面,20世纪50年代,老一辈钢琴家关平湖、查福熙、朴雪斋、、刘、张子谦等人都为古琴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巨大努力,社会各界也逐渐开始关注古琴。古琴申遗前后,在一些当代琴专家的倡导和推动下,一些公共古琴活动逐渐活跃起来,古琴活动也逐渐走向广泛和长期化。

(1)公益古琴雅集——琴友定期或不定期的聚会由来已久。我们每月举办一次“北京古琴雅集”,一年12次。自2000年以来,已举办了近100场演出,参与人数超过1万人。收藏的内容丰富多彩:有音乐人的讲座,有音乐人的表演,有古琴爱好者的表演,有钢琴歌舞的表演,等等。

每个月都有很多古琴爱好者来参加吉雅日。这些人被琴声净化了,很多朋友在这里学到了古琴的知识,开始练习古琴。可以说,如此高雅的古琴收藏,的确是当今商品大潮中的一片净土,是中国最具影响力、持续时间最长的古琴公益收藏。吉雅为古琴的普及和教学奠定了广泛而坚实的社会基础。

古琴爱好者也积极参加社会上有意义的活动。古琴申遗成功前后,我们举办了赈灾义演、与残疾儿童同台演出、迎接新中国成立56周年56个民族56支古琴大型演出、古琴申遗成功周年庆祝活动、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庆祝活动。广大古琴爱好者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培养了爱国情操。

(二)古琴进校园

要让古琴走进大学校园,举办古琴公益讲座、公益演出,让学生学习古琴知识,感受其无穷魅力。

2001以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沈阳音乐学院、广西艺术学院、浙江纺织服装学院、兰州理工大学、烟台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举办了多次古琴公益讲座和演出:除了古琴独奏,还为学生展示了古琴歌舞,以及古琴和大键琴。因为古琴在历史上的表现形式并不局限于独奏,古琴曲、古琴与其他乐器的合奏也是文献中广泛记载的常见形式,比如《庄子》?《渔父》中记载:“孔子游于帘遮之林,故不坐杏坛,弟子读书,孔子弹弦鼓。”史记?乐书记载:“故舜弹五弦琴,《南风》诗治天下”等。古代流传下来的古琴谱大多都配有歌词,可见古琴曲在古代的流行程度。古琴与其他乐器合奏的形式在传世古画中也很常见,到了宋代就有了“琴阮二弄谱”。通过这些丰富的表演形式和古琴讲座,相对单调的古琴讲座本身变得丰富生动,参与其中的学生反响强烈,也让人深深感受到当代大学生对古琴艺术的热爱和对古琴知识的渴求。每一场古琴讲座都座无虚席,师生们认真聆听,争先恐后地提问,在互动期间即兴吟诗,表达自己的喜悦和体验。

(3)古琴空白区的开垦。

古琴在北京的普及和教学已经很多年了,但全国各地,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仍然有很多古琴爱好者。很多人因为找不到古琴老师,在古琴身边徘徊了很久。所以在这些地区办一些收费低,教学正规的古琴培训班是非常必要的。事实证明,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古琴普及和传播形式。近年来,我们在古琴活动开展较差的地区,如甘肃、广西、内蒙古、新疆、黑龙江、青海、宁夏、海南岛、贵州、吉林、江西、安徽、汕头等地,关注并实施了古琴普及与教学活动。支持那里的古琴活动,为一些极度缺乏古琴教师的地区培养古琴教师,受到当地有关部门和古琴爱好者的热烈欢迎。

(D)全国各地的古琴交流和相互学习。

古琴的普及和传承有赖于全国各地区琴友和学生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只有在交流和展示中才能得到比较和提高,在实践中也离不开权威专家的指导。2002年,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名选手参加了文化部主办的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独奏比赛古琴组比赛。仅仅过了两年,2004年第一届全国古琴比赛,全国200多名选手参加。在业内专家的评价下,他们在与各国选手的交流中开阔了眼界,学到了知识,琴技和技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2006年8月,天津举办首届中国古琴“幽兰?阳春艺术节钢琴表演(仅限女子);2007年8月,杭州举办第二届中国古琴“幽兰?阳春艺术节钢琴表演(仅限男子);2008年8月,共青团中央、国家广电总局、文化部、教育部联合主办了“星星火炬——中国青年艺术家选拔”全国总决赛,给了许多成年人、青年、少年、儿童交流学习的机会。

全国古琴等级考试也是一种很好的交流和锻炼方式,可以让学生循序渐进,不断提高古琴的演奏水平。从2001开始,在文化部批准的半年一次的“全国社会民族乐器艺术水平考试”古琴考试中,北京考区至今已参加15考试,累计人数超过500人。最小的五岁,最大的七十三岁。中国各地的分级考试(上海、昆明、四川、南京、常熟、徐州、赤峰、哈尔滨、邯郸、烟台等。)也健康发展。钢琴学生通过考试后,钢琴技能和技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第二,古琴的普及和教学要从娃娃抓起。

纵观当今乐坛,民族乐器演奏者的年龄跨度往往很大——古筝、琵琶、二胡、竹笛等等。队员有老有少,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孩子,有些还是有相当高水平的表现。古琴这种优秀的乐器,前几年由于种种原因很少被孩子弹奏。

有过乐器演奏经验的人都知道,从小学习一种乐器,会让人受益终身,也有逐步达到更高境界的基础。同时,一个音乐艺术门类也会因为孩子的参与而变得生机勃勃。当代古琴的普及和教学也要从娃娃抓起。

有人认为孩子不适合学古琴,因为他们的知识和阅历不足以理解它的深刻。这看似有道理,但稍加分析就有失偏颇了,因为按照这种说法,孩子根本不需要读《论语》、《诗经》和唐诗宋词,因为《论语》中的句子和唐诗宋词中描写的意境也是非常深刻和优雅的。是因为孩子阅历不够,不能理解吗?事实并非如此。孔子说“是以诗、礼、乐为基础。”这三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一个人是否受过良好文化素质教育的标志。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是整体性强,功能潜移默化。现代很多著名的钢琴家,从小就受到家庭和环境的影响,在学琴方面有所建树。史料中也有记载蔡文姬等古代钢琴演奏者从小学习钢琴的典故。“孟母三运动”的故事众所周知,潜移默化是幼儿教育中最重要的环节。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学习氛围,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利。

同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些渴望学习古琴的孩子是中华民族的后代,他们祖先的文化积淀和基因印记已经深深地印在了孩子身上,留在了他们的潜意识里。孩子的内心是纯洁的,有时候比大人更能感受到祖先音乐作品留下的信息。事实也证明,他们不仅能学会古琴,还能掌握得很好。

当然,首先要做的是以理论为指导。在儿童古琴的普及和传播过程中,一定要有一本大人看得懂,孩子听得懂的教材。《儿童学古琴》一书通过生动易懂的古琴介绍、规范细致的指法演示,尤其是DVD上的钢琴曲演示,让古琴教学变得直观简单,增强了儿童学习古琴的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也很重要。教孩子学古琴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有的孩子才四五岁,手又软又嫩。很难把握正确的手型,也很难有一定的力量。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让孩子的手充分放松――这是练习任何乐器的基础。在松中求劲,在松中求术,松是地,一切术都是地上的建筑。失去松木,追求力量和技巧,无异于求末。

古琴左手按弦的方式是皮肤直接接触琴弦,琴弦压向面板,所以会产生声音。孩子(尤其是幼儿)手小,手弱,指甲小。很容易掌握正确的手型,也有一定的力量,所以左手练习的时候要走两三步。循序渐进的练习,发力,随时注意手指的形状。等到手型基本定型,再要求“依序入木”的扎实和歌唱的自由。右手拉弦时,要求轻拉弦。当手指运动方式和手型基本确定后,手指逐渐有了一定的力量,再逐渐发力,最终达到“弹断弦”的牢固程度。孩子的天性就是模仿和爱美。让孩子觉得古琴的声音是美的,琴的风格是美的,弹琴的姿势(琴容)也是端庄优美的。琴端庄,手优雅,用适中的动作奏出动人的音乐。渐渐地,从掌握基本的姿势和指法开始,孩子就可以弹奏简单的古琴曲,然后是一些传统名曲,这让他们对古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锋利的工具能做好工作。不同年龄段的人用的古琴也不一样。五岁到六岁到十岁的孩子可以用小钢琴(膝琴——有效弦长约98 cm),大一点的孩子可以用普通钢琴(有效弦长约110 cm)。用琴要选择正规、优秀、音色优美的专业古琴――从小培养耳音辨别的正确性;音量要大一些――孩子手劲小,玩起来会有满足感;最重要的是不要反抗手指(琴弦离琴面板太远压不到),以免孩子压不到琴弦时用力过猛造成手的紧张。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随着学习的深入,教授的重点应该逐渐从钢琴技能转移到钢琴技巧上来。孩子还小,可以从学习技术入手。学习钢琴曲要有一定的速度——要让他们感兴趣,还要循序渐进——而不能盲目追赶进度,造成基础薄弱。从掌握基本的指法,到能够弹奏简单的古琴曲,再到弹奏一些传统名曲,孩子可以逐渐对古琴产生兴趣。在教孩子学习古琴曲的时候,如果里面有字,比如《关山月》、《阳关三记》,就让他们学唱。这对掌握钢琴曲的意(思想内容)、韵(起承转合)、板(轻、重、缓、急)都很有帮助。在这个过程中,古琴的传统非常重要。在练习古琴曲的时候,一定要尊重原作和传统风格,让孩子尽可能多地从老一辈的珍贵事物中去听、去看、去学。作为一个古琴,把现有的东西保留下来,不让它们流失,才是最重要的。

琴-音来自音乐,形来自武术。很多前辈都练过武术――心、意、气相通;肩、肘、腕协调一致。手,眼睛,姿势,脚步,举止得体。这种练习可以大大增强身体动作的协调性,有利于把握琴容的尊严、手容的优雅和力度的适当控制。因此,还应该鼓励学钢琴的孩子参加武术、舞蹈、体能训练、体操等活动。还应抓住古琴教学中教授古典文学、历史、书画等相关知识的机会,加强孩子对中国传统文化整体性的认识,让孩子从小就更好地理解钢琴音乐中的意境,长大后成为一名有文化、有内涵的钢琴家。更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为孩子创造尽可能多的参与社会各种有意义活动的实践机会,对儿童古琴的传播和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传承古琴并不是强迫人们去学,而是让喜欢古琴却没有办法学习的朋友能够找到学习的地方。当然,更多的人,尤其是孩子,学钢琴,就像沙堆一样。基数越大,顶端越高,才能产生一些高水平的古琴人才。

三、古琴教学与传承的前景

自从古琴被联合国列入人类世界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人们对古琴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古琴应该和唐诗宋词书法一样,成为中国每个人的基础知识之一。没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任何艺术和文化形式的健康发展都会受到限制。所以古琴文化的传播任重道远,既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引导,也需要民间的自发和努力。一位音乐家曾经建议,在中学音乐课上播放一个小时最经典的古琴演奏视频,让中国每一个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都能在课堂上看到古琴的样子和演奏方法,听到最有代表性的钢琴曲,比如广陵散、幽兰、流水、梅花三巷、阳关三层,都很不错。此外,中小学也可以增设古琴鉴赏课,各大高校可以将古琴列为选修课,电视台可以专门开设古琴讲座和教学栏目。在继续增加古琴社会认知度的同时,吸收有活力的年轻人参与,发挥现代媒体的优势。要积极为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专业小提琴手提供便利条件,使他们在钢琴理论的编曲和钢琴音乐的挖掘上取得更大的成就。在普及中提高,在提高的指导下普及,始终重视古琴的基础教育,将非常有利于古琴这一人类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使这一古老的中国艺术健康蓬勃发展。

杨青:中国民族器乐学会

策划及主编:王冼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