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概述
雅尔塔体系:
二战末期,美、英、苏(主要是美苏)确立了各自的势力范围和欧亚力量对比,形成了两极对立的战后国际政治格局。1943期间,美英苏先后召开了三次峰会:德黑兰会议(1943,165438+10月28日~ 65438+2月1)和雅尔塔会议(1945,2)。会议就打击德日、处理德国、波兰和远东问题、建立联合国等达成了一系列协议。
三次峰会形成了以雅尔塔协定(苏联、美国和英国关于日本的协定的全称)为主体的国际关系体系,即雅尔塔体系。其实质是美苏瓜分了欧洲和远东的势力范围,表现为美苏在国际政治中占据中心地位,而欧洲失去了世界政治的中心地位,为战后世界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奠定了基础。
雅尔塔协定(全称《苏美英关于日本的协定》);
2月1945,11日,苏联、美国、英国三国首脑在苏联克里米亚雅尔塔召开的会议上秘密签署。主要内容如下:“在德国投降和欧战结束后的两三个月内,苏联将参加盟军对日作战,条件是:①必须维持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2)1904年因日本背信弃义的进攻而受损的俄国前权益必须恢复,即A、库页岛南部及所有邻近岛屿必须归还苏联;第二,大连商埠必须国际化,苏联在这个港口的优越权益必须得到保证,苏联租借旅顺港作为海军基地必须恢复;第三,成立中苏合资公司,共同管理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这是大连的出路;不言而喻,苏联的优越权益必须得到保障,中国必须保持在满洲的完全主权。3千岛群岛必须交给苏联。”协议规定“苏联的这些要求,在日本战败后应无条件满足”,并指出美国总统将采取步骤,在外蒙古和上述港口、铁路等问题上取得蒋介石的同意。
雅尔塔会议(“克利姆会议”):
那是1945年2月4日至11年2月之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胜利之际,美英苏三国在黑海北部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宫举行的一次关键性秘密峰会。此次会议是继1943德黑兰会议之后,同盟国的第二次峰会。会议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决定了许多国家的命运和走向,直到今天。参加这次会议的国家元首是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美国)、温斯顿·丘吉尔(英国)和斯大林(苏联)。
雅尔塔体系的影响:
1.两大阵营的对抗使两极政治格局成为现实。
1)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形成:A、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在1947年提出的,它标志着美国对苏联的遏制战略和冷战政策的开始。b、马歇尔计划为建立统一的西方军事集团奠定了基础。C 1949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标志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阵营的形成。d .在远东,美国垄断日本,支持蒋介石打内战遏制中国。e、实施第四个计划,后来又签订了日美安保条约。
2)以苏联为首的阵营形成:A,1947形成欧洲九国和工人情报局。b,1949,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c . 1950年,中苏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d . 1955年华约成立,东方集团形成。
3)两大阵营的对立:政治上的冷战,经济上的封锁与反封锁,军事上的局部战争。朝鲜战争和越南人民抗法战争是其代表,思想演变有和平的,也有反和平的。
2.国际力量的分化与重组。
1)战后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955年的亚非会议,1961年的不结盟运动,以及随后出现的77国集团是三个重要的标志。
2)中苏关系的破裂和东方集团的解体。
3)美、日、西欧政治关系的变化,帝国主义阵营的分化。
3.1991 65438+2月,经过东欧剧变、德国统一、华约解体,两极格局宣告结束。
4.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的模式转变时期。
1)两极格局的结束标志着新旧格局的演变。
2)新旧模式演变的原因
3)当前新旧模式转换的特点
看到这里,你大概明白第二句话的意思了吧~
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