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的历史是怎样的?

相声艺术在中国至少有2000年的历史,最初源于“傩戏”这种杂耍。《Xi游》经常在宫廷中演出,用诙谐的文字,辛辣而讽刺的嘲讽,以达到使人“发笑”的目的。在这些笑话中,艺术家往往把希望寄托在对统治者的嘲讽和鞭挞上。

唐代的相声叫“参军”,因为这种表演的演员往往是军营里的幕僚,所以叫“参军”。参军是相声的一种,一个人穿着绿色的衣服,拿着简单的攻略,装的很聪明很搞笑。另一个人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扮成一个愚蠢可笑的苍白头像,互相嬉笑怒骂,打闹甚至殴打。这位相声演员的形象可以从唐墓出土的戏谑俑中看出。

清朝同治年间,相声艺术在北京迅速发展成熟,并规定用北京话表演。偶尔,当地方言被用来在其他地方表演相声。

据一些民间老艺术家说,相声里有两段基本功练习。有一段叫“学四相”,指的是大龄少女、老太太、哑巴、聋子四个人的动作。另一段叫“学四声”,就是学山东、山西、北京、京外四个地方方言的音。“相声”一词是由“学四声”和“学四声”的词尾合成的。如今,相声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风靡全国,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66037872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