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龙是权力的象征。古代有哪些关于龙的故事和传说?

四大龙王:敖广、敖钦、敖顺和敖润。

东海的敖广,南海的澳新,西海的澳润和北海的澳顺。

脸红须东,白发须西,橘发须南,黑发须北。

中国人生活中的龙

龙不是中国独有的,很多民族都和龙的神话传说有关。而中国这样一个以龙为荣、敬畏龙、与龙有关系的国家,是独一无二的。在中国,有数以千计的地方有龙的名字,其中有数字,如吉林的二龙,江西的三龙和辽宁的斯隆。有的以龙身为题,如江西的龙头、四川的龙角、贵州的龙额、黑龙江的龙爪;有些龙族可以由龙王、龙母、龙族、小龙、金龙、木龙、水龙、土龙等组成。中国有40多条带“龙”字的河流,大家熟悉的黄、蓝、红、白、黑龙分布在四川(黄龙河)、河北(青龙河、赤龙河)、天津(青龙湾河、黑龙港河)、甘肃(白龙江)、上海(白龙港河)、黑龙江(黑龙江)。几乎每个省都有龙江、龙湖、龙山、龙洞、龙泉、龙潭,还有数不清的王龙寺庙。

日常生活中也有龙的痕迹。衣服是长袍,龙冠;吃龙虾、桂圆、龙须面;建筑有龙宫、龙庭;有龙舟和大车。家具包括龙椅和床。在第一个月的第十五天,会跳龙灯,在五月的端午节会举行龙舟比赛。动物包括龙和跳蚤;植物包括龙葵、龙舌兰、龙须菜、龙须菜、臭柏和国槐。风水宝地叫龙穴,抽水的水车叫龙骨水车,大吊车叫龙门起重机。天上有龙星,地下有龙脉。古书中与龙有关的名词有上百个。千年前编辑的《太平广记》中收集的龙的神话故事有81个。在中国,龙几乎无处不在。龙文化历史悠久。

龙的形象和图腾

龙也是原始人的图腾,是只存在于图腾而不存在于生物的虚幻生物。现今已知的龙的形象综合了各种生物的特征:蛇身、兽腿、鹰爪、马头、蛇尾、鹿角、鱼鳞。一些研究指出,龙的形象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变化。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通过战争和结盟,信仰龙图腾的民族逐渐成为领袖,龙图腾逐渐成为整个中华民族信仰的旗帜。其他民族原本信仰的图腾形象逐渐被吸收、丰富为龙的形象,于是龙的特征越来越多,形象也日益复杂、强大。

人们也在龙身上集中了各种美德和优秀品质。我们从很多故事和传说中看到,龙勇敢善战,不惧任何暴力;龙是聪明的。它甚至可以预见未来。龙的能力高,可大可小,变化多端,能布云雨,电闪雷鸣,说话移山,神奇无边;龙族富有,龙宫成了宝藏的集中地。龙为人正直,善解人意。为了拯救人类干旱的苦难,甚至触犯了教条。在龙身上集中了人们的美好愿望,世间的杰出人物在人们中间也常被称为龙。诸葛亮所谓的卧龙先生就是一个耳熟能详的例子。

龙帝和天帝

龙帝又称天帝、玉帝,据说是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的化身。这在《史记》中有记载。《闭经》,黄帝和老百姓在寿山挖掘铜,把开采出来的铜铸成一个大铜鼎,放在景山脚下。铸造青铜鼎时,一条龙垂下胡须欢迎黄帝上天。黄帝骑在龙背上,大臣、妻儿也纷纷爬了上去,一人70多人。这时龙升天了,其余大臣挤不进去,一个个捏着龙的胡子。龙须肉因为分量太重而折断,黄帝随身携带的弓也被拉了下来,臣子们只好捧着龙须肉鞠躬哀号。黄帝升天后成为天帝。

史书记载,官书也说:“轩辕(黄帝名轩辕),黄龙式”。简单来说,就是说黄帝是黄龙的化身。黄龙是龙帝,五行属土,居中。它是道教宗教观中的龙首和天师。汉代典籍中也有提及:“黄龙为四方之长,四方之正色,诸神之精。可以是巨大的,可以是详细的,可以是安静的,可以是明亮的,可以是短暂的,可以是漫长的,突然存在,突然死亡。王钓鱼无滤,若到深渊,应与谐游于池中。”,说明了黄龙的形象。

传说中的龙

古人视龙为圣物,神物,变化多端。它们可以又细又大,又短又长,它们可以深入水中,翱翔天空。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中几乎每一部书中都有关于龙的传说,关于龙的传说和神话更是数不胜数。《易经》等经典著作对龙进行了完整系统的阐述,并赋予其哲学意义。八卦中用龙来说明干卦,也是《易经》中的第一卦。

另外,历代都有龙的传说和神话出现,很多以“龙”字命名的地方也有龙的传说。到了黄帝时代,就有乘龙升天,应龙帮助黄帝打败蚩尤的传说。于霞治水,传说有一条龙用尾巴画一条河来分流洪水;汉高祖刘邦,据说是其母梦见与红龙交配后怀孕而生。从许多故事和传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往往把各种美德和优秀品质都集中在龙身上。传说每年二月初二炸玉米的传统是为了纪念一龙为解决人类干旱之苦,甚至不惜触犯教条。传说玉龙因不忍百姓受旱而帮其求雨,被玉帝囚禁,并立下规矩,只有金豆开花时才会放生。人们聚在一起炒玉米,因为他们感激玉龙的义举。因为它看起来像金豆盛开,所以负责的太白金星弄错了,放了玉龙。每年二月初二炸玉米的传统也被保留了下来。

当然,传说中有正义的龙为善,自然也会有邪恶的龙为祸。随着人们智慧的开启和佛教信仰的传入,龙王在民众中的形象发生了变化,作为道教传统之一的龙王也开始扮演反派角色。在中国许多以“龙”字命名的地方,也有龙的传说,其中不乏龙肆虐的故事。就像黑龙江一样,据说之前有白龙作灾。后来,在河边的一个村子里,一户人家生了一条黑龙。原来,黑龙是来帮助赶走白龙的,村民们按照它的指示支持它。最后白龙被除掉,人们把这条河命名为黑龙江,以纪念黑龙。四川九寨沟有一个卧龙湖,湖底有一个乳黄色的石梁,据说是白龙的化身。九寨沟附近有两条大河。一条叫黑水河。据说这里曾经有一条大黑龙。一条白龙生活在白龙江里。传说黑龙因为嫉妒九寨沟的风景,把那里的水吸了起来。小白龙知道后,把白龙江的水喷到九寨沟,恢复了它的美丽。黑龙知道后,与白龙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战败时,黑龙毒化了计划,小白龙被迫逃到九寨沟的一个湖中。黑龙惊动了万山神藏查白龙下落,最后被万山神囚禁,无法再作恶。万山神为了表彰它,给了白龙一套金甲,这就是卧龙湖传说的由来。

文学作品中的龙王

龙在民间文艺中被拟人化,海龙王利民害民。在神话小说《封神榜》、西游记、话剧《刘一传蜀》、《张朱钰海》中,都有善恶不同、性格似人的龙王。

在西游记中,有很多关于龙的描述和故事。随着人们智慧的开启和佛教信仰的传入,龙王在民众中的形象发生了变化。在此之前,龙王的印象总体是正面的,但是佛教开始兴盛之后,龙王的地位开始下降,在《西游记》中变成了配角,甚至是小丑。西游记里,孙悟空大闹的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东海龙王敖光龙宫。面对孙悟空时,四海龙王无力反抗,只能战战兢兢地献上金刚棍、金甲等宝物,出场时间少之又少。因为他放火烧龙宫,差点被玉帝处死。所幸被观音菩萨救下,成为唐三藏白马龙王。这是另一个著名的三王子敖润,白龙王,西海。

《封神演义》中的龙王

除了《西游记》中提到的四海龙王,另一部小说《封神演义》中也有一个龙王。《封神演义》又称《封神榜》,是明代中后期许所撰,也有一种说法是由扬州道家思想家吕锡行改编。

《封神演义》是根据周武王讨伐商纣王的故事改编,描写姜子牙封神的故事。在《创世龙传说》中,田中芳树多次提到四海龙王奉天帝之命,帮助周朝讨伐商周,而在《封神演义》中,龙王也有出现。然而,在《众神演义》中,四海龙王在吴州战争中并没有扮演任何重要角色。事实上,正如龙堂石在《创世传说》中所说,在任何文学作品和经典中都没有提到四海龙王参加过吴州革命战争。《封神演义》里龙王的角色和《西游记》里差不多,变成了配角,小丑。

在神榜中,哪吒扮演了《西游记》中孙悟空的角色。固执的哪吒不知道他带着的肚兜和腕镯是神仙的宝贝。他在九河湾洗澡的时候把肚兜放在水里,弄得东海都在抖,连水晶宫都在抖。东海龙王敖广(也有敖光的说法)派人调查,但被派去的人都被固执的哪吒杀死了。敖广派他的三王子去调查,但三王子也被哪吒杀死了,甚至被哪吒剥皮抽筋。最后,敖广向哪吒的父亲李景行认罪,并发誓要告诉天帝。哪吒不服气,把在路上的敖广打了。最后四海龙王把这件事告诉了天帝,并把李靖的家人抓起来在天庭受审。这时候哪吒自己挑毛病,剖腹把肠子割出来,把骨肉还给父母,才平息了这件事。最后,哪吒在太乙真人的帮助下复活,成为武王进攻战的先锋。之后的《封神演义》中也没有提到龙王。可见,四海龙王助周朝讨伐商周的说法纯属田中芳树的杜撰,并无确切的神话传说背景支持。

龙泉乡的传说

《创龙传》中提到龙泉乡在青海省某地。其实青海省有龙泉乡吗?前一段提到,几乎每个省都有以龙命名的地方,以龙泉命名的地方就有好几个。龙泉在哪里?一般认为是现在浙江省龙泉县。唐朝以前这里叫龙泉乡,唐朝在这里设县。龙泉因一把“龙泉剑”而得名。据春秋时期越国史书《越绝书》记载,楚王听说吴国有一位将军,越国有一位欧冶子,两人都是著名的铸剑人。于是他派人请两个有名的艺人用重金为楚国铸造了一些铁剑。应聘后,他们挖通了山,排干了山中的溪水,找到了铁矿的精华,铸造了三把剑,一把叫龙源,一把叫泰亚,一把叫工部。后来,为了避开唐高祖唐高祖的禁忌,龙源剑改名为龙泉剑。刚才提到的浙江省龙泉县,在县城南面有一个剑池湖。相传是欧冶子铸剑的地方,又名龙源,所以此地叫龙泉。

但也有几个地方叫龙泉。除了刚才的龙泉县,还有一个浙江永嘉县的龙泉。据《水经注》记载,泉眼中的水纹已成了龙的形状,牲畜不敢在此饮水。河南西平县也有一个龙泉。古书上说这个春天可以磨剑,让刀刃变得坚固。江西有个龙泉场,南唐时曾设龙泉郡,今称随州。贵州有一个龙泉坪,明清时还叫龙泉县,后改为全峰县、凤冈县。那么,青海省有龙泉乡吗?在可考的资料中,没有,可能有一个小村庄或乡镇叫这个,但不清楚是否真的能通往昆仑。

龙王

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四大神灵之一。太上洞《神咒经》中有“龙王品”,按方位列出“五帝龙王”,按海洋列出“四海龙王”,按世间万物列出54个龙王、62个龙王的名字。唐玄宗时,设坛官祭祀龙王。宋太祖沿袭了唐代的五龙祭祀制度。宋徽宗大关二年(1108),天下五龙皆加冕为王。封青龙神为任光王,红龙神为嘉泽王,黄龙神为傅莹王,白龙神为伊姬王,黑龙神为凌泽王。清同治二年(1863),运河龙神被封为“应分水龙王之神”,使河长及时牺牲。《西游记》中的龙王是东海的敖广、南海的敖钦、西海的敖润和北海的敖顺,合称四海龙王。

于是,龙王的职责就是播撒云雨,为人们消暑除烦,龙王治水也就成了民间普遍的信仰。道教《太上东申远咒经》中的“龙王之品”说“土地干旱,五谷不收,三三两两不知时”元初佛乘五色云来地,与龙王等天王一起传法,拯救众生,得时滋润。

关于龙王的生日,各种文献记载和当地民间传说都有差异。在过去,供奉龙王的寺庙几乎和城隍地的寺庙一样普遍。每当风雨失衡,久不下雨,或者下了很久的雨,百姓都会去龙王庙烧香,祈求龙王治水,风调雨顺。

龙是中国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善变,促性,利万物。是多鳞之首,四灵(龙凤麒麟龟)之首。古书中有许多不同的形象。说到细长,它有四只脚,虎头蛇尾。说到穿鳞,头上有须,五爪。《本草纲目》说“龙有九相似”,是一种异种动物,具有各种动物的长处。它有许多名字。有鳞者谓之龙,有翼者谓之,有角者谓之[多塔]龙,无角者谓之秋。小的叫娇,大的叫龙。传说它能显能隐,能详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无所不能。在神话中,它是海底世界的主宰(龙王),在民间是吉祥的象征,是古代皇权统治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