堰桥古村,600多年的传统古村落。

岭南文化一直有其独特的魅力。佛山南海堰桥古村之行,让我领略了它的美丽。

南海有一座西樵山。据说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当地人常说的是:先南海,后广东。早在秦朝就有南海郡,管辖整个岭南地区。当然,那时候还没有“广东”这个词。

堰桥古村位于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堰南村。明朝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450年,一个叫何的人看中了九江附近这片水网密布的土地,开始建村。这个何姓男子被后人称为“孝老老实实”,是堰桥古村公认的“开村鼻祖”。此后,堰桥古村居民多为“公”后裔,且大多也姓“何”。

堰桥古村原名“里海”,大概意思是堰桥村位于九江河。又说古村整体布局如飞燕,故有人称之为“堰桥村”。但我相信前一种说法。当时的西江流域九江段水网密布,河流浩瀚,宛如大海。

大约在清朝中期,村民们在他们村子周围的河上建了一座木桥。起初只是为了方便居民出行。由于古村地处九江湿地,河水相对平静,水温冬暖夏凉,温差较大。因此,早晚常有水汽蒸发,雾气弥漫,走在独木桥上就像走在烟雾中。美丽的风景让人感叹。于是在清朝乾隆年间,有学问的人把“里海村”改名为“堰桥村”,取其烟波浩渺、古桥幽深的意境。

此后的百年间,长桥卧波,晨昏烟飘,独木桥成为“烟桥八景”之一,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的追求。

木桥对面的地方是堰桥古村的东西中轴线,也是村里贯穿南北的主干道。当地人称之为“正道”。正道东边的入口是高大的马石门建筑,上面刻着“堰桥正道”四个大字,门楣上绘有壁画,门楼墙上刻有村民刻的“甲寅洪水”标记。

“一进堰桥就要走正道”,这是堰桥古村口耳相传的一句话,也记载在堰桥历史故事中。过了门楼,右路两边都是清朝以后的古建筑,一排排。正道的巷子也不宽敞,跟江南的巷子差不多,只不过是一条到头来粗枝大叶的巷子,直接通往僻静处的歌更少。

堰桥古村有大量的古建筑和民居。岭南地区建房,官员必须是“锅耳”。它的屋顶是硬山型,两边的风火山墙比主脊高很多,形似家里铁锅上的两个锅耳。

在古代,壶耳墙是不能随意建造的。只有那些有名望的人或官员才有资格在建筑时尚中拥有两个“罐耳”。而且“锅耳”越大,房子的主人地位越高。

严桥村文化底蕴深厚,可谓人才荟萃,名人荟萃。据史料记载,清代严桥村有七八个秀才、举人,秀才、武生更是数不胜数。

村里有这样一副对联:“柴山脚下南十里,有乡贤,有画家,有风景。”男人六百多,如果你是秀才,就改选。“其中,向贤何文琪是严桥村第一举人、秀才,官至兵部尚书。

灞桥前,有一座保存完好的祠堂,叫何六氏祠堂。村里曾经有六家祠堂,可惜除了何六氏祠堂,其他五家都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了。

第六宗祠始建于清代嘉庆十九年(1814),现保留着清末重建后的原貌。精美典雅的砖雕、石雕、灰雕、木雕,经历了百年的历史风霜,向世人展示了它们曾经的面貌。

在古村堰桥,有一个叫兰桂坊的老房子。相信每个香港人都听说过兰桂坊,灯火通明,显示着城市的繁华,而九江一个朴素的堰桥村居然也有兰桂坊。堰桥“兰桂坊”位于书店一巷,原为村里百福堂的附属建筑。原宅主人在西欧经商发了财,光绪二十年(1894)回乡施工。之所以取名“兰桂坊”,是取其“桂兰腾坊”之意,寓意子孙后代富足发达。

与香港充满现代气息的兰桂坊相比,堰桥的兰桂坊具有典型的清代岭南建筑风格。

青砖墙上的砖雕和灰雕保存完好。窗框采用麻石,窗檐具有西式建筑风格。虽经风雨洗礼,但花纹仍能清晰可见,色彩艳丽。这不得不感叹古老的手艺和大自然对严桥村的呵护。

古村落激活,文化先活。自2012起,九江镇正式启动堰桥古村活化工作。2065438+2004年10月,165438+2004年,堰桥古村落被列为佛山市第一批古村落活化提升项目。经过几年对人文环境的改造和挖掘,现在,严桥正以更加动人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2015 65438+10月22日,cctv-4《记住乡愁》节目摄制组赴九江堰桥村拍摄30分钟的纪录片,其中《堰桥村——坚守分支正道》在全国和海外华人华侨中引起巨大反响。

漫步在堰桥村,听鸡犬叫,听流水,在青砖路上感受古村落的古朴,在车马喧嚣中寻找内心的宁静。寻找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不妨在严桥村走一走,听一听百年老村的文化私语。

600年的古村落,世外桃源,堰桥古村落,愿你的神秘留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