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干涸的原因。

截至2019年11月,白洋淀还没有干涸。

至2065438+2009年11月,安新县协调省市水利部门实施白洋淀生态补水3次,水量65438+8000万立方米。核心区年水位控制在7.6米左右,维持着白洋淀的生态水位。

对维护白洋淀生态系统,发展农业、畜牧业、渔业和旅游业具有重要作用。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试点项目共投资1.9亿元,完成污水综合净化等子项目1个。

南河至新安北堤第六标段排碱沟改造工程已完成,清淤总长3.3km,土方开挖3.64万m3,种植荷花1.060 m2,种植三叶草21.000 m2。

投资947.22万元实施白洋淀观光线A、寨南村至东甸头码头疏浚任务,疏浚总长16.6公里,疏浚面积27.36万平方米。

扩展数据:

白洋淀长期有人居住。白洋淀上游徐水县南庄头遗址出土的陶器表明,早在全新世早期,原始先民就已迁居到白洋淀附近地区。

商周时期,白洋淀的人类活动范围逐渐扩大。到了春秋时期,白洋淀附近有了城市。《左传》记载七年正月,仅次于郭。

这里所说的郭,据《房星读书史提要》注于河北省任丘县西。也就是今天后赵村北的高国城遗址。战国时期,这里有彝、浣熊镇。

唐朝以前,白洋淀未经人工管理,仍保持着原始的自然面貌。在宋代,白洋淀位于宋辽边境地区。宋朝为了抵御辽兵的入侵,在白洋淀做了一个池塘,朱水边缘汇聚,仅限于辽。

此外,还进行土地开垦和种植,并为边缘池塘和泊位设立管理机构。通过人工管理,湖泊可以发挥其水利效益。明代,为补充白洋淀人口,永乐年间大量移民从山西洪洞县、古北口小兴州迁入安新县。

白洋淀地区以鱼和芦苇生产为主的生产生活方式逐渐形成。清代宝田运河的开通对保定地区的物资交流和经济繁荣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百度百科-白洋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