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统手工艺:刺绣的起源史

战国时期

中国刺绣起源很早。相传,“舜於陵刺彩绣”发展于夏商周和秦汉时期。早期出土的纺织品中经常可以看到刺绣。早期刺绣遗物显示,周朝仍是简单粗糙的;战国时期,作品越来越精美。这一时期的刺绣用的是辫绣,也叫辫绣、锁绣。

湖北江陵马山一硅厂战国楚墓出土的刺绣品有对凤、对龙、封飞、龙凤、虎等。都是用辫股绣的,没有上色,说明此时的刺绣技术已经发展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

汉朝

到了汉代,刺绣开始显示出艺术之美,由于经济繁荣,各行各业都很繁荣,丝织业尤其发达;当社会有钱人崛起,形成新的消费阶层,刺绣的供需便应运而生。不仅成为民间广泛使用的服饰,手绣制作也在走向专业化,尤其是技艺更是突飞猛进。从出土的实物来看,刺绣作品精美,图案多样,呈现出一派美丽的景象,堪称为这一民族工艺奠定了优秀的传统。

汉代王充的《论衡》中记载“祁县之绣,四海皆准,恒女无所不能”,足以说明当时刺绣技艺和生产的普及。因为刺绣技术的成熟,汉代已经在无形中开始区分使用刺绣的人的等级和类型。虽然刺绣是劳动人民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但是大部分劳动人民都买不起高档的丝绸刺绣。普通劳动人民在生活中只能用简单的刺绣工艺来装饰服装鞋帽等实用商品。

最具代表性的是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刺绣残片。虽然埋在地下几千年了,但出土时依然精美,配色和针线运用得当,让我们现代绣工汗颜。

汉代的刺绣工艺在山东地区也非常发达,已经成为民间妇女的共同劳动。四川成都的蜀绣,汉代也很好看。由此可见,刺绣技术在汉代已经非常普及。

唐朝

刺绣在唐代被广泛使用,刺绣也有了新的发展。刺绣一般作为服装用品的装饰,工艺精湛,色彩绚丽,在唐代的文学和诗词中都有所体现。比如李白的诗《翡翠金缕,绣成歌舞装》,白居易的诗《红楼富家女,金缕刺罗罗》,都是对刺绣的歌颂。

唐代的刺绣不仅作为服饰用品,还用来绣佛经、佛像,为宗教服务。除了自战国以来的传统编织刺绣,平绣,点绣,云绣和其他针法也用于唐代刺绣。

云起刺绣也叫背晕绣,被称为现代针绣。它可以用不同的浓淡表现出不同的色彩层次,使所描写的对象丰富多彩,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

宋朝

唐宋时期刺绣技术发展至今已有数十种针法,其风格也逐渐在各地区形成了不同的特色。刺绣已经不仅仅是绣在服装上,已经从服装上的花草发展到纯观赏性的刺绣画、绣佛经、绣佛像等等。据说武则天下令将400多尊刺绣佛像赠送给寺庙和周边国家,可见刺绣佛像在唐代已经非常流行。

中国的手绣在宋代达到顶峰,产品质量空前,尤其是在创造纯审美的艺术刺绣方面。宋代手绣的发展受到当时朝廷的鼓励。据《宋史》记载。官录》,故宫中国刺绣院编绣。

在惠宗统治时期,还有一位刺绣绘画专家,他将刺绣绘画分为风景,亭台楼阁,人物和花鸟。于是,著名的刺绣工人相继出现,使绘画发展到最高水平,从实用性到艺术欣赏性,将书法和绘画带入手工刺绣,形成了独特的观赏性刺绣。

在朝廷的倡导下,原有的手工刺绣技术在几个方面有了明显的改进:1,“平针绣”的方法发生了变化,通过研究发明了许多新的针法;2.改进工具和材料,使用精制钢针和发际线;3.结合书画艺术,以名人作品为题材,追求绘画的趣味和境界。

元朝

元代刺绣的装饰性制作虽远不如宋代,但也继承了宋代写实的刺绣风格。进入中原的元人在全国各地设立绣局、罗局,刺绣的审美和功能趋于艺术化。

佛教题材的出现始于隋唐时期,主要图案是宝花。宋绣只是书画出名,偶尔也有佛绣。为了动摇儒学的第一地位,忽必烈在元世祖主张传入藏传佛教,复兴了中原地区的佛教崇拜。

但全国各地的绣局还是走宋人的路子,绣名人字画或写生花卉,作品不如宋人。《清秘藏》说:“元人用线粗一点,但针不密,偶尔用墨画眉,不再被宋人细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