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革命历史片经典台词或对话
观众在观看影片时,会随着故事的跌宕起伏而喜出望外,会为主角的幽默而笑,会为主人公的勇敢和正义而鼓掌。央视电影频道也多次将该片作为经典回顾片播放,收视率极高。
《地道战》主要讲的是1942年到1944年,侵华日军“扫荡”冀中平原的岁月。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用新创造的斗争方式——地道战来打击日本侵略者。冀中人民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值得学习!面对日军“烧杀抢尽”的政策,他们临危不惧,不屈不挠,依然英勇奋战,赶走了侵略者,挽救了冀中平原和自己的土地。促使他们以这种方式携手战斗的,是我们的民族灵魂——热爱我们的国家。
爱国主义是我们永恒的主题。我们应该永远记住在地道战中给予我们的精神。
地道战内容介绍:地道战是65438年到0960年中国战争电影的经典。文革时期,这部电影被作为“人民战争”的教学片。从1966到1970,中国只上映了三部电影:《地道战》、《南战北战》、《地雷战》。
剧情介绍:
在抗日战争中,敌后抗日根据地不断发展。1942年,日本侵略者对我冀中根据地进行了“扫荡”。为了抵抗和打击日本侵略者,我们根据地的人民想出了许多巧妙的方法,地道战就是其中之一。
冀中高家庄人民在党支部书记高老忠、民兵队长高传宝的带领下,挖了几个土洞、地窖成地道,留了几个出口对付日寇。然而,一天晚上,黑风口据点的侵华日军进攻高家庄,高老钟鸣钟示警壮烈牺牲,坑道被敌人破坏。高家庄的人总结了教训,把只能容纳的坑道改造成了能藏能攻的多功能坑道。
1943年夏天,高传宝利用地道杀死了潜入高家庄的间谍。日军分队长山田从几个据点集结兵力准备报复,却被在地道里神出鬼没的高家庄民兵狠狠地教训了一顿。
高家庄人乘胜前进,把地道从村边延伸到野外,成为纵横交错的地道网,转守为攻。区长赵平元为了吸引黑风口的日伪军出洞,制定了“围点打援”的战术,但狡猾的山本却试图通过攻打高家庄来解决西平之围。
高家庄民兵与八路军主力和游击队并肩作战,一举拔除了黑风口据点,消灭了入侵高家庄的敌人,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影片以冀中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的地道战展现了人民战争的无穷威力。它巧妙地融合了丰富多彩的战争史实、栩栩如生的英雄人物和军事教育的内容,生动地描述了特殊战场从隐蔽战斗坑道到联防坑道的发展过程,展现了抗日军民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人民游击战争的壮丽景象。充满了有趣的细节和高昂的情绪。乐观的音乐基调为这部电影增添了艺术感染力。
平原奇观——冉庄地道战遗址简介
冉庄地道战遗址,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西南30公里处,是二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北抗日斗争的重要战场。这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西有京广铁路,北有京深高速公路,东有宝衡公路,旺旺公路穿境而过。1937年“七七事变”后,冉庄人民为了保存自己,抵御外侮,于1938年春开始挖地道,并由单孔地道逐渐发展为双孔地道和多孔地道,最后挖成了长32里的地道网。全村布置了各种巧妙的地下通道和许多战斗工事,形成了立体交叉火力网。形成可战可藏、可攻可守、进退自如的地下长城。利用坑道优势,冉庄民兵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配合武装部队和野战军对敌作战157次,消灭敌人2100余人。被授予“地道战模范村”称号。
冉庄地道战遗址至今仍保留着20世纪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村落的环境风貌。还保留了当年修建的地道和各种战斗工事,并在附近修复了一座日军侵华炮塔。展厅内有大量珍贵的地道战文物,辅以声、光、电等现代展览手段展现当年的场景,许多旧址得到了恢复和展示,让人仿佛置身于战争年代。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建于8月,1961年3月4日,冉庄地道战遗址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冉庄地道战遗址距北京200公里,距天津210公里,距石家庄180公里,西北距满城汉墓40公里,距华北明珠白洋淀50公里。是节假日和周末旅游的好地方。冉庄地道战遗址集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和旅游于一体,是一处独特而理想的游览场所,也是留给后人的一笔永恒而珍贵的历史财富。
宋词
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魔百万,嘿埋伏魔百万,千里大平原展开游击战,村村通,户户通地道连成一片,侵略者敢来,打得他魂不附体,侵略者敢来,把别人打得天翻地覆,全民皆兵,全民参战,彻底消灭了侵略者。
庄稼汉嘿庄稼汉,武装千万,嘿武装千万,一手锄头一手枪,英勇顽强,他发动了地下战争。侵略者敢来,他就敢在地上地下和侵略者斗争。各方共同作战,全民皆兵,全民参战,彻底消灭侵略者。所有的人都是士兵,所有的人都参加战争,彻底消灭侵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