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三瑶台”的由来和文化内涵是什么?

三幺台起源于隋开帝十九年(公元559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所谓“三幺台”,是仡佬族在丰收后举办的丰盛酒席。简单来说,“一瑶台”叫迎宾,有九大盘水果糕,米饭做成的年糕叫“酥食”,还有米饭、芝麻饼等九种小吃配油茶喝;“二瑶台”又叫“八仙醉”,上八道菜;“三遥台”为主座,称为四方团圆。吃整个“三瑶台”要三四个小时。这是仡佬族一直延续至今的民族习俗。仡佬族三毛台习俗是仡佬族接待客人和有重要节日时的重要习俗。跑三站的时候,一桌10人,辈分分明。有三个座位,分别是茶座、宴会座和饭座。茶席的主食是油茶,将优质茶叶炒揉成汤,加入油渣、芝麻、盐制成的饮料,喝油茶配芝麻杆、玉米丸子、花腰子、坚果等土特产。酒席以酒为主,多为自产“料酒”和“夹坛酒”。开胃菜是猪耳朵、香肠、皮蛋等65,438+00的干盘,每一个都是组装精美,或如八卦或莲花。有9碗10盘梭子肉,蒸肉,豆腐脑,酸菜等。热腾腾的米饭和美味的菜肴,让客人感到舒适和满意。用餐结束时,他们把筷子平放或一起举起,以示“用餐愉快”。直到长辈们用完了,才陆续离开桌子,占了三个座位。这种待客的习俗显示了仡佬族的真诚和善良,他们注重礼仪和善于营造隆重气氛的能力,而三毛台则凸显了仡佬族丰富的饮食文化。研究仡佬族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2007年5月29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幺台”是道真自治县仡佬族最具特色、最隆重的饮食习俗礼仪。据介绍,每次结婚,过生日,盖房子,办节日酒席等。,就必须使用“三要台”。“瑶台”是方言,意思是结束。顾名思义,“三幺台”就是一轮酒席要经过酒、茶、饭三道程序才算结束。第一桌是喝酒的,酒席上的“开胃菜”一般不少于九盘,包括猪心、肝、舌、耳、腰花、肚片、香肠、瘦肉片、扒鸡等。,每种一盘,每盘十个。主人和客人尽情饮酒,但从不喝醉。喝完后,把杯子和盘子拿走,放在第二张桌子上。频道2:茶座。我喝的是油茶,是仡佬族的独创,关于它的起源有很多传说。其做法是:以家乡出产的老营茶、苦丁茶、绿茶、藤茶为主料,用蜡猪油炒熟,加水文火煨至茶叶煨成茶汤后坐。放在桌上,一人一碗,必要时再加。桌上的饮料都是素食:稻糠、稻花香、粽子、糕点、糖果、核桃、花生、栗子、向日葵等。,而可敬的人率先得到他所需要的。主人和客人在喝酒喝茶的时候,正是互相倾诉,增进感情的时候。喝够了茶,他们就撤碗,进入第三站。第三站:吃。吃,也叫正餐,是最讲究的一种。一般菜品有水煮白、五花肉面、肚脐眼、酥肉、木耳、黄花、竹笋、海带、豆腐球等。现在人们生活好了,鸡鸭鱼肉都加了。但是其他四个菜是必不可少的:豆芽和咸菜,萝卜丝,发霉的豆腐和薯片。一般要有不少于16的菜品陪餐。仡佬族的饮食文化非常丰富,其中以油茶和“爬酒”最为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