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集团的故事,因为诚信而成功。

1984 65438+2月26日,张瑞敏带领新一届领导班子来到位于小白干路的青岛冰箱总厂。当时冰箱厂亏损654.38+0.47万元,产品滞销,人心涣散。张瑞敏从农村大队借了钱,让厂里的工人过了一年。

1985期间,张瑞敏从消费者的来信中发现了产品隐藏的质量问题。为了真正唤醒员工的质量意识和市场意识,“砸冰箱”事件成为海尔历史上强化质量理念的警钟。

65438-0986,前西德驻华大使裴先生专程从北京到青岛电冰箱总厂视察。工厂里紧张有序的工作状态,让裴大使对年轻的厂长张瑞敏十分敬佩。

由于产品质量,海尔冰箱在北京、天津、沈阳一炮而红,市场抢购一空。张瑞敏分析了当时冰箱市场的品种繁多、竞争激烈,提出了“起步晚、起步高”的原则,制定了海尔的“名牌战略”。

在世界卫生组织1987进行的招标中,海尔冰箱首次在国际招标中中标,击败了十多个国家的冰箱产品!海尔的发展逐渐引起了各级领导和各行各业的关注。

1988 65438+2月,海尔冰箱在全国冰箱评比中以最高分获得中国冰箱史上第一枚金牌,从此奠定了海尔冰箱在中国冰箱行业的领先地位。

1989年6月,市场出现寒流。在这场风波中,海尔冰箱不但没有降价,反而涨价12%,依然被抢购一空。海尔以其高质量和服务赢得了市场。

2007年,海尔在中国家电市场的整体份额达到25%以上,至今仍保持第一份额;尤其是在高端产品领域,海尔的市场份额高达30%以上,其中海尔在白色家电市场仍然遥遥领先。在智能家居集成、网络家电、数字化、大规模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技术领域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创新驱动”海尔集团致力于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满足其需求的解决方案,实现企业与用户的共赢。

2007年,海尔申请专利7883件(其中发明专利1736件);仅2007年,海尔申请专利875项(其中发明专利502项),平均每个工作日申请2项发明专利。在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上,海尔参与制定了9项国际标准,其中3项即将发布实施,这表明海尔的自主创新技术在国际标准领域得到了认可;海尔主持或参与编制修订了152项国家标准,制定了425项行业及其他标准。海尔是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最多的家电企业。

2008年,海尔进入实施全球品牌战略的第三年;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海尔开始重新设计信息化流程。海尔通过从目标到目标、从用户到用户的端到端流程,构建卓越运营的商业模式。海尔的信息革命意味着“新客户时代”的开始。海尔通过流程机制的建立和优秀商业模式的打造,创造并满足全球用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