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博物馆模式综述

#体验#简介博物馆是收集、收藏、展示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物品,并对那些具有科学、历史或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以向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机构、建筑、场所或社会公共机构。以下是KaoNet整理分享的参观博物馆的经验模板汇总。欢迎大家参考。

博物馆参观模式综述

温州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地方博物馆,创建于1958,原址在姜欣雨。2003年,世纪广场西侧新楼竣工,正式对外开放。博物馆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总展览面积8000平方米。博物馆设有历史博物馆、书画博物馆、陶瓷博物馆、自然博物馆和工艺博物馆五个专题展览。该博物馆有两万多件文物,包括20个类别,特别是陶瓷,彩塑,书法和绘画。5月3日,我和瑞贤参观了温州博物馆。买了门票后,我们进入展厅,在一楼大厅的花岗岩墙上看到了九幅以中国传统神话为主题的青铜壁画:盘古田凯、补天女神、《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图》、《嫦娥奔月图》、《神农伏羲图》、《燧人点火图》和《大禹治水图》。这些浮雕都很美,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后羿射日。这是一幅美妙的画面:后羿背着箭袋,手里拿着箭弩和箭,定睛望着东方,准备向太阳射箭。这些浮雕都显示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馆内有“孔子系列”大型彩石玉雕,分为孔庙、孔子周游世界、孔子事迹图、春人神话状态四个部分。“孔子系列”是已故温州工艺美术大师吴金德的代表作。“孔子系列”历时三年,花费了45000个工时,消耗了10斤黄金,使用了10吨玉石。其中,孔庙是我最喜欢的。它长6.3米,宽5.7米,高3.45米。仿照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以岫岩玉为主要原料,底座用紫檀木制成。它注重每一个细节,尤其是雕塑,力求完美。来看孔子系列的没有一个不鼓掌的。据导游介绍,整个系列采用了圆雕、浮雕、透雕、雕刻、线雕、凹版雕刻、贴金、镶嵌等多种技法。1997被评为吉尼斯世界玉雕珍品,同年6月参加“北京首届十大民间艺人作品展”。1999受邀到昆明参展。具有极高的艺术和收藏价值。我们还在大厅里看到了投石机,这是蒙古军队攻占襄阳城时用的,襄阳城已经被攻陷很久了,所以也被称为“襄阳炮”。

一楼大堂还有一个蒙古包,形状是圆锥形和圆柱形。我在外面被它迷住了。这时候瑞贤建议去蒙古包看看,我们就进去了。里面有四根木柱,每根都刻着一条龙。还有三个茶几和一把古代皇帝坐过的“龙椅”。墙上“刻”着格子,挂着成吉思汗的画像。

我们还参观了历史博物馆和自然博物馆。历史博物馆主要分为三大板块:公元前1年温州大事记、近代温州大事记、当代温州大事记。每一段都用轮廓、人物事迹、出土文物展示了温州五千年的风风雨雨。

自然博物馆里陈列着许多主题,如鸟类、动物、鱼类和贝类。当我们快要到达出口的时候,突然看到那里有五六只恐龙,最后一只恐龙,它的头时不时地抬起又低下,发出很大的声音,让我非常害怕。

我们又走进了休闲酒吧。我们一进大门,就看到一个湖里有五颜六色的鱼在游泳。湖中的假山和喷泉也成为一大亮点。

喷泉声如雨声,让人心旷神怡。

参观完博物馆,想到参观的所有场景,我不仅感叹:博物馆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很多平时看不到的东西,也让我们有了很多乐趣。

第二部分博物馆参观模式概述

河南博物馆是中国重要的文物收藏基地之一,真实记录了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历史。现在收藏的各种文物是不同时期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河南博物馆位于郑州市农业路8号。占地面积6543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7.8万平方米。它造型独特,呈金黄色,远看像一座宏伟的金字塔。

步入博物馆,一座巨大的雕像——“华宇之门”矗立在大厅中央,四周是四个展厅。有许多古代玉器、瓷器、青铜器等。在展厅里。每一件作品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们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历史。导游介绍,这里有27大类13万件文物。不仅突然觉得张口结舌,哇,这么多!五千多年来,我们的祖先一直在探索和征服自然。他们用自己的智慧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文明的国度,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在这些展出的文物中,我印象最深的有三件作品:象牙白菜、曾侯乙墓中的编钟和古代的磨粉工具。

象牙卷心菜是用象牙雕刻而成的卷心菜。整部作品生动,非常写实。白菜上面爬着一只挺着大肚子的蚂蚱,好像在吃好吃的白菜。看,它膨胀起来,露出满意的笑容。仔细听,好像还能听到鼻涕虫的声音!白菜上不仅有令人满足的肥蛞蝓,还有米粒大小的七星瓢虫一动不动地躺在白菜上,瓢虫旁边还有一朵鲜嫩的花在静静地绽放。这种象牙白菜因为这些而活灵活现。看着看着,我仿佛看到了农村的美景,看到了大片大片的菜园,孩子们在玩耍,农民在田里忙碌。他们一起描绘了一幅舒适宁静的生活画面。

象牙白菜展现出来的精湛技艺令人惊叹!曾侯乙墓中的编钟让我们惊讶于古人高超的音乐造诣。曾侯乙墓的编钟制作于2400年前。它装饰精美,造型独特,种类繁多。它由65个个人时钟组成,最不可思议的是每个时钟都能敲出两种不同的声音。不知道我们的祖先用什么技术做出了这么神奇的编钟!导游说,曾侯乙墓中的编钟不仅代表了中国青铜文化的巅峰,也证明了我们的祖先在音高标准的选择和音乐思维的成熟上都达到了非常先进的水平。以前觉得我们在音乐领域一直不如欧洲国家,没想到老祖宗还远着呢!

刚刚赞叹了曾侯乙墓编钟的长寿神奇,另一件看似普通简单的石磨工具,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这是什么?导游说这是剥壳机。它可以追溯到大约7000到8000年前,是原始人用来剥壳和打碎谷物工具。磨盘平面呈椭圆形,底部有四个短脚,由切割而成。看着这根魔棒和磨盘,我仿佛就在那里,看着谷粒被一点一点地脱壳碾碎。古代人类并没有那么高的科技水平,甚至发明了谷物脱壳的工具,这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

接下来,我们参观了青花瓷的美,甲骨文的神奇,还有独一无二的莲鹤方壶...这些凝聚了先人智慧的瑰宝,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研究。

河南博物馆的宝贝太多了,每一件都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们精致华丽,也为中国今天的考古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三条参观博物馆的典型经验总结

通过对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社会各方面巨大变化的展示,我看到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我看到了中国是如何站起来,变得富强,成为全世界的榜样。更加坚定了建设伟大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决心。历史在展览中展示,未来在我们脚下,需要用坚定的脚步一步步走出来。我觉得这个展览仔细看还是会有很多感慨的。无论是国家层面的宏大叙事,还是个人生活中的个人叙事,都会让我们深有感触。各方面的变化还是挺大的,更何况70年代以后,我父母那一代见证了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已经走过了40年。我觉得我们90后觉得童年和现在有很大的区别。幸运的是,我们都有温暖的回忆。希望祖国越来越强大的同时,人民生活越来越好,让改革开放的成果真正惠及人民。否则,现代生活再方便快捷,也只能是“望洋兴叹”。

展览见证了40年来中国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巨大提升,让我深切感受到我们对生活的向往正随着改革的步伐逐渐成为现实:从老三到新三,从手机到智能手机...通过参观展览,我充满了信心。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卷起袖子加油干,我们的明天会更好!

很荣幸和南开大学党支部的同学们一起参观“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在访问中,我系统地了解了改革开放40周年以来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为祖国的强大而欢欣鼓舞,更加坚定了我跟中国* * *产党走的决心。这40年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只是沧海一粟,但在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却是一个亮点。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进入了新时代,应该继续开拓进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滋养人心和社会,为一步一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我坚信!我们的祖国会越来越好!

第四条参观博物馆的体验模式总结

165438+10月29日,天气晴朗,我们一行人起了个大早,从* *出发去参观国家博物馆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到达国家博物馆是九点多,不算太晚,但是已经有很多人,排了很长的队。

我和我的朋友根据导游图走过了所有的展厅。政治改革,经济快速发展,神舟系列飞船,交通技术大跃进,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绿色发展和生态文化建设。

其中,我感受最深的是交通技术的进步,因为我家在祖国的南方,每个假期坐火车、放假回家、返校都要花很长时间。我个人经常往返于北京和天津,所以对火车和城际高铁的发展感触颇深。中国从最开始从苏联引进技术修建铁路,到现在发展出自己的核心技术。高铁制造相对成熟。北京和* *之间,以前和谐号列车一般需要34分钟,现在复兴号列车只需要30分钟,每五到十分钟就会发一趟列车,非常方便两地民众出行。

看了这个展览后,我被极大地震撼了。40年来,中国努力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次旅行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祖国的日益强大,不仅仅是综合国力的增强,还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小的方面。

纵观改革开放40年展,我们突然发现,“伟大”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形容词,而是对历史变革的真实诠释。40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引导社会和人民不懈努力,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都以展览的形式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用小细节、小事写出宏大的变化,通过视觉冲击直达内心。40年来的变化不仅体现在人民衣食住行上,也体现在国家科技和国防的探索和发展上。展览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可以“九天取月”的载人飞船和可以“五洋捉鳖”的蛟龙一号载人潜水器模型展。曾经是无数中国人的梦想,如今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实现了,展现了大国气象与浪漫。

从小物件看大变化,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感觉科技已经成为改革的动力。邓小平同志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无论是高端的航天器,还是人工智能的实用化,还是VR虚拟现实的梦想,都说明我们的生活在科技的巨大推动下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收音机到智能语音交互系统,从自行车到新能源汽车,所有的变化都是科技巨大力量的体现。改革开放40年,从一个科技实力相对较弱的国家到今天的科技强国,科技推动中国昂首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