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户部巷的由来

曾几何时,司门口是武昌中央政府衙门的办公地点。布政司掌管钱粮户籍,民间称之为“户部”。明清时期,户部巷是东部的诸侯库,是布政司的金库,也是存放钱粮的粮库。户部巷以西是五常府粮库所在地。户部巷位于两个仓库中间,因此得名。

上世纪40年代,沿街叫卖的小肩谢面窝在户部巷落户,因品种繁多、味道鲜美而享誉三镇。解放初期,餐饮业进入合作模式,谢的面窝被国营饭馆“收编”,名声渐渐淡了。

上世纪70年代,户部巷里有人靠做早点养家糊口,于是就出了很多有名的小吃,比如石婆婆热干面、陈氏麻辣牛肉面等。

上世纪80-90年代,中华路滨江地区是武汉众多公交车辆的起点和终点站,客运轮渡码头集中。很多市民坐轮渡过河上班,户部巷逐渐成为这些上班族的聚集地。1990年,谢氏绵窝后裔重操旧业,恢复传统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再次定居户部巷。

这是户部巷繁荣的起点。从那以后,整个城市甚至零散的老武汉,一有机会就“过早”来这里。一条不长于150米,宽不超过3米的小巷,每天都有上千人光顾,一年四季生意兴隆。

扩展数据:

户部巷成为“中国风味早餐第一巷”后,吸引了一批百年小吃企业聚集于此,如四季美汤包、蔡热干面、德化酒家、老豆丝等还有中国小吃的知名品牌,如吴京鸭脖、周黑鸭、农心牛肉、迎喜客中式快餐等也落户于此。

以及户部巷孕育的几十个中华小吃品牌,如石记热干面、季晨牛肉面、李涛蒸饺、味豆皮等。,户部巷成了中华小吃的代名词,也是老武昌爬名楼、逛名街、吃名品、看名景的新天地。

百度百科-户部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