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央政府在不同时期是如何加强边境地区管理的?

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在促进统一的多民族中国的发展壮大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加强历史上中国边疆政策的研究,对当代中国边疆治理具有借鉴意义。边疆政策:特殊国情的产物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这是中国人一直引以为豪的。如果对此做一点认知上的升华和哲学上的思考,那么他们指的是我们的祖先留给当下的两个无与伦比的历史遗产:一个幅员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一个人口众多的多元的中华民族,简而言之就是统一和多民族。这是中国区别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特殊国情。经过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中国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经基本形成了现代国家。虽然这个过程非常漫长、复杂、曲折,但总的趋势是,从先秦时期开始,在近代中国的版图上开始形成一个核心区。这个区域虽然不是一成不变的,但大致在黄河中下游到长江中下游。在这个中部地区,既有华夏,也有彝地,既有汉族,也有少数民族。在国家发展过程中,边境地区的发展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国家发展状况决定了边境地区的发展水平,对国家发展也有重要影响。中华民族不仅是一个民族概念,也是一个国家概念。“多元一体”是中华民族既有个性又有个性的民族发展趋势的体现。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中,“多元”的特征是指各民族在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过程中的“个性”和“特殊性”,即语言、地域、经济、文化、心理的多样性和表达的特殊性。“一体化”特征是指* * *发展过程中,民族* * *的同一性特征和“一体化”趋势。在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着从多元到统一的凝聚特征:一是分布在黄河流域的众多部落相互融合,形成了华夏民族;后来,华夏族融合成北帝、东夷、西戎、南蛮等多个民族,形成了汉族。作为中华民族的核心,汉族一旦出现就对周围的许多民族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联系紧密,不断融合,形成了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整体。这就是中华民族。多元的中华民族有两个特点值得关注。一是多元中的地方特色。虽然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是由许多民族不断融合而形成的,但这些民族无论是历史上消失的还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大多是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土生土长的民族,甚至有些少数民族的祖先也是通过与中国各民族的不断融合而形成的;第二,在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中,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不断升华。中华民族内部的各个民族,包括历史上消失的民族,他们之间都有过冲突,但是几千年来的不断交融,使他们结合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中国成为了他们* * *共同的活动区域和* * *共同的家园。近代被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瓜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释放。在历史演进中,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多元的中华民族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同步发展。统一的多民族中国和多元的中华民族同步发展,成为世界历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具有中国特色的边疆政策的实施是使这种同步发展成为可能和现实的重要原因。边疆政策的基本任务是守住一条线(边界线)和管理一块地(边疆地区),实际上包含了物和人两个要素。可以说,边疆管理是一项以人和事的综合管理为目标的社会系统工程。在统一的多民族中国,边疆地区是少数民族繁衍生息的主要地区。因此,边疆政策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处理好民族关系。只有调动边疆上层民族的积极性,为广大民族创造稳定发展的社会环境,才能促进统一的多民族中国和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良性发展。边疆政策:内涵、外延与作用中国历史上无论哪一代人,都面临着边疆问题,统治者也制定过边疆政策,推出过边疆战略,以巩固统治。边疆战略是历代王朝对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管理。边疆政策是实施边疆战略的指导原则和具体措施,治边理念是制定边疆政策的重要前提之一。边疆政策的正确与否,边疆战略的成败,治边思想是否顺应时代潮流,不仅直接影响一个王朝的兴衰,而且对中国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整体的形成和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中国封建王朝的边疆政策形成于秦汉之初,经过隋唐元清等多个大一统王朝的丰富和完善,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在世界各国历史上颇具特色。中国古代边疆政策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包括从中央到边疆地区的管理体制、边疆的行政建制、边防政策、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和经济发展政策,以及近代与边界谈判有关的外交政策,构成了古代边疆政策的完整体系。中国古代边疆政策的外延应包括世界观、民族观、国家观、传统边疆政策,边疆政策相关的人、事、地、物的研究,不同时期、不同类型、不同国家边疆发展的比较研究。总之,中国古代边疆政策的基本内容如下:1。吉米和怀柔。解放,即接触与遏制,是中国历史上中央王朝统治者治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常采取的政策。这一政策试图加强内地与边疆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在不改变边疆地区原有政治实体内部结构的情况下,加强中原对边疆地区的影响,促进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融合进程,从而巩固和加强统一的国家。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朝代。唐武德二年(619),二月,高祖李渊上谕:“画野分疆,山川限其内外;遥远而苍凉,刑政不同于信夏。是因昔王治天下,怀柔远,义在襁褓中。”(书屋袁贵,第170卷,皇帝部来院)李渊明确指出,边疆民族地区的情况与内地不同,应实行徒刑政策。羁縻政策的核心是中央政府对边疆民族地区的适度统治,具体体现在唐朝设立羁縻府。伴随吉米政策的是怀柔政策。早在秦代,法律就对边疆民族首领王、常的封号作了规定,并给予优待。汉代以后,封建王朝奉行这一统治政策,清朝统治者对这一政策进行了创新和改革,使之更加完善,成为治理边疆民族的基本政策。2.行政和军事部署。中央王朝都有管理边境事务的机构。在秦朝,中央政府有两个机构,即典科和典国。汉朝中央设置大鸿胪,“统诸侯与四面夷”,“四面夷”(《后汉书》卷三十五《关白二》)。隋朝礼部的主宾部和裂寺负责管理边疆民族事务;唐朝时期,中央有礼部,包括礼部和主宾部,负责处理边境民族事务。元代中央政府设有内务府、院等机构管理边疆民族事务,明代设有吏部、礼部、兵部、提督司夷阁、鸿胪寺、步部、僧录部、五军总督署等机构管理边疆民族事务。到了清朝,中央政府已经设立了范丽元,专门处理蒙古族和其他民族事务。历代中央王朝在加强行政管理的同时,也通过驻军加强对边境地区的治理。本来“亲仁爱民”就是中国历代统治者惯用的手段,尤其是在边疆民族地区。军事部署是力量的体现,是“威慑部队”政策的体现。3.从血缘到婚姻。在我国历史上,中央王朝的统治者为了巩固与边境地区少数民族上层的政治联盟,加强对边境地区的统治,或实现边境地区社会秩序的稳定,往往采取和亲或联姻的措施。在这方面,汉、唐、清具有代表性。比如汉朝,主要是和北方边疆的匈奴,西北边疆的乌孙。从汉高祖到汉武帝前期,汉朝有五个皇女和亲匈奴。汉武帝中期以后,为了联合乌孙反击匈奴,汉朝把重心从匈奴转移到乌孙,先后出现了三位公主、两位宫女和乌孙、龟兹、鄯善。再比如清朝的婚姻,主要是满族贵族和蒙古王公之间进行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清朝统治者从蒙古王公中选嫔妃;第二,清朝统治者把公主嫁给蒙古王公。皇太极* * *有15位皇后,其中7位是蒙古人。皇太极的两位皇后,小椴皇后和孝庄皇后,观绥宫的宸妃,都是内蒙古科尔沁部人。顺治皇帝有19位皇后,其中6位是蒙古族。康熙皇帝的40位皇后中,有两位是蒙古人,乾隆皇帝的皇后中也有蒙古人。从顺治前期到乾隆中后期,满族贵族娶的13公主都是皇帝的亲生女儿,婚姻范围也从漠南蒙古发展到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据不完全统计,科尔沁大汗王下的公主后裔太极和公婆太极有2000多人,吐谢土王下的公主后裔太极有500多人,敖汉旗下有600人,巴林王下有170人。乾隆皇帝曾写过一首诗:“穆赛虽远,联姻却是最近”(《张穆:蒙古游牧民族》卷一)。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清代满蒙婚姻逐渐形成了各种制度,主要有俸缎制度、进京朝觐制度、赐子封号制度和慰劳祭祀制度。当然,这个政策的局限性和不人道性也是显而易见的。以唐代的婚姻为例,唐范(吐蕃)与亲属,尤其是文成公主与吐蕃亲属的婚姻,成为千古佳话,但我们要客观评价唐范与亲属的婚姻在两国关系整体发展中的实际作用。文成公主在青藏高原传播文化,种下友谊,受到汉藏人民的崇敬。但文成公主在松赞干布死后,也无法扭转唐与范关系恶化的浊局。至于他们个人命运的悲剧色彩和封建社会政治婚姻对人性的摧残,那就应该鞭笞了。4.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边疆治理的前提和基础,所以边疆治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经济发展。封建时期中国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国家行为的开垦;第二,中央政府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边境地区与内地的民间交流。屯垦戍边也叫垦荒守边。历史上,历代王朝都把屯垦戍边作为发展和巩固边防的重要措施。秦始皇当了第一个皇帝,就开始耕田,保卫边疆。此后,历代中央政府,尤其是大一统王朝纷纷效仿,成为历代治边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新疆为例,从新疆屯田的发展历史来看,西汉、唐朝、清朝是规模较大、成效显著的时期,是在前一代的基础上相继发展起来的。早在公元前105年左右,西汉就开始在宣雷(今伊犁河谷)开垦土地,目的是联合乌孙防御匈奴。但真正的大规模开垦是在公元前69年之后。开垦农田不仅可以解决粮食等物资的供应,还可以成为保卫和维护西域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所以这一措施在汉代以后被历代沿用。如果把唐朝在西域的统治从公元630年算起,到8世纪末,一共持续了160多年。“自唐武德以来,开辟边疆,连西域都设都督、太守、州县。开元初年,任命朔方、陇右、河西、安西、北庭等使臣统一。山东丁壮任守备兵时,帛任军资,屯田供粮,置畜马牧,军市任守备,面向万里”(《子鉴》卷二二三)。从清代新疆垦殖的发展历史来看,清初,新疆是中国最发达的地区,清代新疆的垦殖成就更为显著,主要表现在:一是开垦了大面积的耕地,促进了新疆的社会经济发展。清初各族军民开垦301.9万亩;二是彻底解决了军粮,减轻了国家的财政负担;三是促进了新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第四,为新疆稳定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必须指出,历史上的边疆政策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其直接目的是为几代人的政治利益服务。但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趋势的背景来看,其历史积极作用不言而喻。总之,第一,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统一;第二,它协调了民族关系,促进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演变;第三,边疆经济开发有序进行,推动了边疆与内地融合的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