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古村落的历史价值

在美丽乡村的背景下,徽州古村落是徽州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传承和保护徽州传统文化的原生态博物馆。2009年,制定了“百村千楼”工程,正式实施徽州古民居保护利用实践。阮说,江南水乡古镇的价值特征主要体现在历史文化价值、优秀的规划和建筑艺术价值以及保存完好的城镇风貌。

一、徽州历史文化

徽州,简称“徽”,古称漳州,又称新安。徽州是一个明确的地域概念。文帝九年(589年)改郡为州,郡归州统一,云、彝两郡并入海宁为州,州治海宁。市心县改为新安县,原绥安、寿昌合并为新安县,划归梧州(今江金华)管辖。漳州的辖区只有原来新安县的一半,也就是今天徽州的基本区域。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改周舍为徽州,治所在今歙县。此后,歙县、黟县、休宁、婺源、绩溪、祁门等六县四代统一。黄山地级市7月正式成立,1988。下辖屯溪区、徽州区、黄山区、歙县、黟县、休宁、祁门,基本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徽州。

惠州规划

徽州古村落的建设和发展深受风水、道德、血缘等深层次文化的影响,如风水大师规划的黟县牛星红村、徽州区八卦村的呈坎村等。徽州古村落“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地域风情,也让徽州赢得了“桃花源中的村落”的美誉。

古村落虽然很古老,但是破旧的房屋很难适应当代人的生活。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古村落的传统生活方式给现代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城市居民真正体验到了古村落生活的丰富。徽州的灰墙、瓦当、马头墙、斑驳墙、青石路、旧石桥,给了现代人回归的根基。

徽州建筑

古村落中的旧建筑是反映村落历史文化价值和传统风貌的核心。徽州古村落集天、地、人于一体。形神兼备的经典建筑艺术,天地合一,匠心独运的村落格局,恬静恬静的生活情趣,都体现了一种审美的建筑艺术。

二、徽州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徽州古村落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特殊类型,应当尊重古村落保护范围的划定。一方面要着眼于古村落的现状,另一方面也要考虑不同级别保护控制区的未来发展和协调区的整体性,为古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提供灵活的空间。同时,古村落的保护和发展也是一个持续的、不断完善的过程。

人口移民

目前,大量当地人搬出中国传统村落是一种普遍现象。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还会出现当地人把旧房租给外地人,自己新建的房子住在村子外围的情况,造成了当地人口再次外迁。村民是村落的灵魂,居民人口和返乡创业者的扶持成为古村落复兴的基础,也是促进古村落和谐稳定发展的关键。

生存环境

“美”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同时保持村庄环境整洁。同时还包括综合环境的管理,综合环境包括根植于古村落的背景环境,如农田、果园、森林植被、水系、地形地貌等。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延续,体现在古村落保护和发展中对历史的尊重,更强调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综合环境因素的影响。

机房环境

古村落建筑的保护应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即建筑的风格、体量、色彩、高度、材料等要与旧建筑相协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使用原有的材料和构件,至少在沿街的重要立面上要使用当地的传统材料。而不是正在建设的古村落,会变成同样的仿古一条街,或者全新的建筑。“修旧如旧”的目的是保持一定历史时期古村落建筑风格的鲜明特色,使村落的传统风貌和历史文化得以延续和传承。

农业和旅游业的结合

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是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徽州古村落的发展过于依赖旅游业,但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不够细致。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可以加快产业转型,延伸产业链,拓展体验产业,发展产业示范区。实现乡愁的留存,美好的田野,实现农业旅游体验互动项目的组合,提高村民的幸福值和认同感。

徽州古村落特色鲜明,徽州古村落的风貌和建筑基本一致,村落与周边景观很好地融为一体,是中国七大古村落最集中的地区之一。黑、白、灰三色的建筑色彩融入到茫茫山川绿水之中,在中国七大古村落中颇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