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大观楼的历史
高安的大观楼,前面俯瞰锦江和浮桥,后面是市政府大院,在明清时期颇具特色。层层叠叠的屋檐,蜿蜒的回廊,漂亮的格子窗,都给游客古朴典雅的味道。高高的檐口即将飞起。从栏杆上望去,前方是繁华的闹市,高楼林立,一幅颇具现代气息的城市画卷,另一边是一条长长的河岸,遮天蔽日的巨型遮阳伞和大树,徐来的微风令人心旷神怡。右边是雄伟的瑞州大桥。这条河自南向东流去。面对这一幕,人们不禁像孔子一样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白天,浮桥上行人如织,渔船在水面上航行。夜晚的“锦江明珠”灯火通明,小吃十分热闹。而且一年四季,景色迥异,让人流连忘返。
高安大观楼前的浮桥建于五代十国时期,杨武干镇二年(公元928年)定名为永安桥。位于城隍庙前,以船为梁,以铁为绳,随浪沉浮。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增至14船,元丰年间(1078-1086)增至15船,后又由15船增至24船。晋江浮桥移至大观楼,并于宪春年(65,438)。明郑德九年(1514),桥两侧装栏杆,浮桥两侧建石墩,改名应县桥。清康熙八年(1669),改建后改名锦江桥。1939年为适应对日作战,浮桥被烧毁,1946年修复。1949年7月,国民党军队溃逃时,浮桥被截断放行,县人民政府在1951.85米处修复。这座桥三年小修一次,五年大修一次。有一个高安人最喜欢去的地方。春天,人们在这里观看龙舟比赛,夏天,人们在这里欣赏风景和乘凉,秋天,人们在这里享受荣誉和云彩,冬天,人们吹笛子来表达他们的感情。一年四季,高安人的欢声笑语,天伦之乐,都体现在晋江碧水流入东海,这叫搭浮桥。坐在浮桥上谈情说爱,成了高安人心中的麦加。
在过去的几千年里,这座建筑经过了多次改建、重建和维护。虽然风格各异,但它始终屹立在晋江北岸,以她独特的魅力进入历代著名诗人的歌颂。
《高安县志》记载的清代同治:
北宋大文豪苏辙写过一首诗,名为《游郡时,偶见蒋应明司马醉》:“暮光映阳台时,江市游人夜不归,酒仙何处无,守御鼾睡江来”。
明代著名历史学家陈邦展也曾到访此楼,留下了“满城人烟,春树深”的诗句。
明代诗人邹世禄也说:“相传此处有丹雷,金莲长虹锁舟,灯火遍处,塔影正中。”
明代诗人熊茂松写过一首诗:“万弦歌卧亭,万花筒入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