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中国* * *产党历史上第一部党章诞生于。

94年前,中国* * *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拉开帷幕。中共中央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一年后,即1922年7月,一批革命志士再次聚集上海,召开了为期八天的中共中央第二次代表大会。

在党的历史上,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创造了许多第一:第一次提出党的民主革命纲领;首次提出党的统一战线思想——民主统一战线思想;首次公开发表中国生产者党宣言。如今,全国各地都在开展“两学一做”的学习教育。其中,“学习党章党规”中的“党章”源于中二大,第一部党章就是从这里“走出”的。

担当起创制第一部党章的历史重任。

在老上海巷,大多数人会取一个吉利的名字。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地方叫“辅德里”。也许是巧合,中国第二次代表大会的会址和第一次代表大会的会址只有一字之差,一个叫“辅德里”,一个叫“舒德利”,可见两次代表大会的特殊意义。

“李付德位于公共租界和法租界的交汇处,相对安全。是* * *制作方在上海的一个未曝光的联络站。”中共中央第二次代表大会纪念馆研究室主任纳尼说,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时,上海的政治环境非常严峻,中央局花了很大力气才把上海选为会址。

走进第二届大会会址,会有一种曲径通幽的感觉。这里以前是狱警李达的住处,深巷子里的前门后门都能进。周围一整片千篇一律的石库门房子,让这个地方被淹没,不起眼。党创办的平民妇女纠正李达家的后门,以备不时之需。为了保密和安全,两个大学主要以小组讨论为主,每次全体会议的地点都要换,而小型会议基本都安排在党员家里。

二大纪念馆宽敞的客厅里,中间摆放着一张八仙桌和几个方凳,东西两侧靠墙摆放着一张茶几和两把扶手椅,还原了当时的会议场景。当时,来自全国各地的12名代表聚集在这个客厅里,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据李达老人王夫人回忆,当时没有正式布置场地,简单朴素,只是加了几张凳子。窗户里放着两个板条箱,上面盖着一块布,当桌子用。“他们一直开着车,下楼吃饭的时候,还在饭桌上讨论开会的事。”

党史资料显示,一中全会结束时,陈独秀、张、蔡和森当选,组成起草委员会。陈独秀是作者,负责起草《中国生产者党宣言》等决议。陈独秀花了两天时间完成初稿,提交起草委员会讨论。随后的小组讨论安排在附近的党员家里,最后两次全体会议在公共租界的其他地方举行。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时,中国有50多名党员,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时。党员人数达到195人。在这一年中,党的组织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吸收了党员,积累了与工人群众一起工作的经验,在学习、研究和传播党建理论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在此背景下,制定党的章程是党组织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中国* * *两大肩负着创制第一部党章的历史重任。

第一部党章确立了铁的纪律。

在中国的两个纪念馆里,有一整面红色的党章展示墙,展示着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党章。一排党章汇编是供参观者阅读和学习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员都会在这里驻足良久,认真阅读红宝书。

中共二大三中全会讨论通过了11号文件,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国* * *生产者党第一个章程。第一部党章共六章二十九条,包括党员、组织、会议、纪律、经费和附则,分别规定了党员条件和入党程序,以及党的组织原则、组织、党纪和制度。

“制定第一部党章的时候,有两个参考蓝图,一个是中国* * *产党的第一个纲领,一个是苏联* * *产党的第八部党章。”纳尼说,因为当时* * *还年轻,没有太多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积累,所以在制定党章的过程中就照搬了。在第一部党章中,有一些体现民主集中制精神的规定,比如明确指出“下级服从上级,少数服从多数”。而“民主集中制”这几个字,从党的五大就写进了文字,载入了党章。

许多党史专家认为,第一部党章对纪律有严格的规定。在解放军后勤学院一级教授邵看来,党要有严密的组织和铁的纪律,否则就形成不了战斗力。第三版(上接1版)据中央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生产者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资料,党章第二大领袖规定,凡无故连续四周不为党服务,三个月不缴纳党费者,一律开除党籍。再比如,党员的言行违反党的章程和执行决议,无故两次不到会,泄露党的机密,必须开除党籍。在如此严峻的政治条件下,一个新的党组织对一个党员如此严格,又有如此勇气,实属不易。

第一部党章的确立,标志着中国* * *产党在政治上、理论上、组织上的完善。党章确立后,党对各项规定的遵守和执行也十分严格。当时朱德是在第一部党章确立后入党的,过程非常艰难。

朱德早年受孙中山思想的影响,很早就参加了革命。辛亥革命爆发后,军阀逐渐分化。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给朱德带来了冲击。听到中国* * *产党成立的消息后,朱德决定离开军阀阵营,来到上海,找到当时的党首陈独秀,郑重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虽然朱德是建党时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但陈独秀并没有立即同意他的入党请求。

党的宣言和党章是在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的,当时不为外界所知。新党员入党必须严格遵守党章的规定,学习党的宣言和党章规定,这需要一个过程。第一部党章第一条规定:“我们党的党员,不分民族、性别。凡是承认我们党的宣言和章程,愿意忠实地为我们党服务的人,都可以成为我们党的党员。”最后,朱德找到了周恩来和张申府作为他的入党介绍人。根据党章第二条的规定,新党员必须经地方执委批准,并经区执委和中央执委第二次批准,才能成为正式党员。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陈独秀认为朱德经受住了党的考验,于是立即代表中央执行委员会批准了朱德的入党申请。

保存第一部党章的感人故事。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党代会不像今天这样有组织、有程序,对代表资格审查也没有严格要求,更谈不上什么规范考量。中国* * *第二大学关于代表们的原始资料很少。此外,由于历史久远,当事人的回忆也相互不一致,这也给中国的* * *二本大学留下了一些谜团。

关于中共中央的两位代表名单,根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的《中国生产党史》第一卷,共有12人,其中中央代表陈独秀、张、李达,地方代表、蔡和森,青年团代表施存统(尚有1人姓名不详)。还有一些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非正式代表,也可以称为其他代表,但目前很难确定他们的代表资格。根据有关回忆和材料,尚未完全确定其代表资格的有陈望道、邓恩铭、邓中夏、项英等人。

值得庆幸的是,虽然时隔多年,党的组织建设仍不完善,社会背景复杂多变,但《中国生产者党章程》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得以完整保存,这是难能可贵的。在收集这两份史料的过程中,许多研究党史的专家发现,这些文献能够完整地保存下来,背后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又名张。他是最早的21名工人党员之一。第二次代表大会结束后,中央领导机构按照规定,把代表大会通过的章程和其他决议发给了莫斯科的国际组织,还印发了小册子,发给党的有关人员学习贯彻。作为一名早期党员,张井泉得到了一份。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张井泉被派往中山大学学习。当时上海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张井泉最担心的是这些党的文件和书籍的安全。带走他们不方便,他还有被国民党搜查的危险。他不愿意轻易烧掉它们。我们做什么呢思前想后,他决定偷偷把包括第一部党章在内的文件从上海带到宁波乡下,委托父亲保管。

老父亲经过深思熟虑,编造了一个“儿子死在外面”的故事,向邻居谎称二儿子景全已经离家很久,杳无音信。恐怕他已经死了。然后,老人为张井泉和他在家乡早逝的妻子建了一座坟墓。张井泉一侧是纪念碑,空棺材就放在那里。老人把儿子递过来的一大袋文件和书报用油纸包好藏在空棺材里,埋在坟里。老父亲希望有一天儿子回来,能“物归原主”。他万万没有想到,张井泉已经在1932年去世了。直到新中国成立,老父亲也没指望儿子回来。考虑到他的年龄,这些重要的文件不能再“隐藏”了,于是他揭开了“衣冠冢”的神秘面纱。墓中的文件最后由家属带到上海交给有关部门,由有关部门交由中央档案馆保存。

正是凭着老一辈* * *生产者的智慧和勇气,他们的责任感和对党的事业的巨大忠诚,才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中国现存的两大文件,完整的第一部党章等等。

从二大第一部分党章的诞生,到十二大,开启了党章和党内法规的新时代。几经修改,形成了现在的十八大党章。对于每一个党员来说,党章是一本浓缩了党的基本知识和党员标准的生动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