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历史书是
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是春秋时期的。
第一部传记性的历史书是《史记》。
《尚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起初称之为书,汉代称之为尚书,意为“上古之书”。汉代以后,《尚书》成为重要的儒家经典之一,因此也被称为《诗经》。这本书的写作和编辑日期以及作者很难确定,但它是在汉代之前定稿的。据说孔子曾经编过《尚书》,但很多人认为这种说法不靠谱。
《尚书》中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余姚舜时代到东周时期(春秋中期),大约有1500年的历史。其基本内容是古代皇帝的文告和谈话记录,一位军政大臣,由此可以推断作者很可能是一位历史学家。《尚书》作为我国最早的政治史料汇编,记载了禹、夏、商、周的许多重要史实,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的天文、地理、哲学、教育、刑法、法规等,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珍贵史料。
《尚书》是用散文写的,按朝代排列,分为虞书、夏树、尚书和周树。它有四种体例:一种是“典”,主要记录当时的法规制度;二是“谏”,包括君臣之间的谈话,对神的祈祷;三是“誓”,记载君王、诸侯的誓词;四是《命》,记载皇帝任命官员、赏赐诸侯的书命。《尚书》使用的语言和词汇都比较古老,所以很难理解。
流传至今的《尚书》包括《金文尚书》和《古文尚书》两部分。《金文尚书》二十八篇,《古文尚书》二十五篇。自唐代以来,人们就将《金文尚书》与《古文尚书》混为一谈。后来有明清学者考证分析,证实汉代孔安国传世的25篇古文尚书和孔安国所著的《尚书传》系伪造,故称伪古文尚书和伪孔子传尚书。这个问题在学术界已经成了定论。
现存的《金文尚书》传说二十八则,是秦汉时大夫傅盛传世,用当时的文字写成的,故称《金文尚书》(古文《尚书》用古文字写成)。其中,《夏宇书》四部,《尚书》五部,《周树》十九部。我们选取的是《金文尚书》,不包括《古文尚书》。原文主要依据清代阮元修订的《十三经注》的注释和翻译,并广泛引用各种《尚书》研究专著。
《春秋左传》:
它是中国第一部详细完整叙述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又称《左氏春秋传》,相传为鲁国历史学家左丘明所撰。《左传》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很大。它不仅在历史作品的写作上树立了光辉的典范,也为散文的叙事和议论以及小说和戏剧的主题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春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春秋》是鲁的一部史书,记载了从鲁寅年(公元前722年)到十四年(公元前481年)的历史。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春秋》史料价值较高,记载内容基本可信,但不完整。
在中国古代,春天和秋天是王子雇佣皇室的季节。此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四季。史书记载了一年四季发生的所有重大事件,所以“春秋”是史书的统称。鲁的史书正式名称是《春秋》。过去人们认为孔子修订了《春秋》。现在认为是鲁史家所作,与孔子无关。
《春秋》的文字很简练,对事件的记载也很简略。最初原文只有18000多字,现存版本只有16000多字。所以古人为这本书写了一些著作,对书中的记载进行解释和说明,这就是所谓的“传记”。据《汉书·文艺志》载,春秋时期有***5列传:
《左传》三十卷
公羊传(体积11)
谷亮传11
邹传,卷11
贾传记+01卷
后两种已经消失了。《公羊传》和《谷亮传》写于西汉初年,用的是当时通行的隶书,这种隶书叫金文。《左传》有两种,一种是孔子故居的墙上用先秦以前的古字体写的,叫古文;一件是战国时期荀卿传下来的。
《公羊传》和《谷亮传》与《左传》有很大不同。《公羊传》和《谷亮传》都是所谓的“微词大义”,即希望试图澄清孔子的本意(作者认为《春秋》是孔子写的。),所以很多内容太牵强,经不起推敲。《左传》则侧重于史实,对《春秋》中的错误或未记载的事件进行补充和修正。而且《左传》还很有文学性,所以它的史料价值和影响要大于《杨公传》和《谷亮传》。
《史记》是我国西汉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一部传记性史书。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原名太师公基。这本书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汉武帝元寿元年三千多年的历史。与《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