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人民喜欢的火把节的历史渊源是什么?

简介:彝族是中国六大少数民族之一,历史悠久,民俗文化众多。其中,最著名的传统节日是火把节。火把节有三天。在此期间,人们会在晚上举着火把在街上游行,庆祝丰收。彝族火把节背后有很多故事。现在让我们来揭示彝族火把节的起源和传说。

彝族火把节的起源与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在大姚县赵家店红山脚下的彝族寨子里,有一个聪明、美丽、贤惠、善良的姑娘诺娜,和大菊基地英俊勇敢的小伙子阿查相爱了。这一年,阴险毒辣的山官哈默选了一个女人做女娲公主,希望能占有像山茶花一样美丽的诺娜做妾。在哈默的傲慢下,英勇的阿迦以其弱小的力量和高超的技艺打败了阴险的哈默大师。哈默恼羞成怒,用巫术炸开了猪,阿哈不幸坠入深渊。

直到村民们救了他,他才脱离了危险。阿查被杀后,诺娜小姐侥幸逃脱了哈默的魔掌。哈默带领士兵包围了劳拉的家,试图抢劫劳拉结婚。为了避免踏上悬崖,诺娜离家出走寻找阿查。在红山崖,她因体力不支而筋疲力尽,诺娜的身影一直倒映在悬崖上,故称“白崖”。

阿查被村民从山上救下来,明知故犯地直奔劳拉家;我看到劳拉的父母被哈默杀害。阿哈怀着悲痛的心情安葬了公公婆婆,翻山越岭,终于找到了和诺娜一起留在赤壁上的白色身影。阿查很痛苦,想跳下悬崖和诺娜一起回去。村民们去劝阻阿查跳崖,并和他商量报复的办法。第二天(6月25日),阿哈和四山八里屯,三村五村的村民举着几千支火把,直奔哈默家,烧哈默宫,烧邪恶的哈默。为劳拉报仇,并解除对所有村民的仇恨。

为了纪念这个难忘的日子,每年的6月25日下午,彝族村寨的人们都会点燃宋明火把,用它来照墙壁,烧蚊子。驱邪以示吉祥幸福;同行者互敬火把,燃烧“朱崇”以示清洁和安全。然后举着火把走向田野,挥舞着吸引飞蛾,扑灭害虫。

游行结束后,火炬插在场地的一角,在村前的空地上,青年男女欢快的“左脚”围着火炬起舞,老人们围坐在壁炉旁,打开醇香的火酒,互相敬酒,互祝好运。人们也很早就把结婚的女儿带回家。节日当天宰杀猪、羊,同吃同住,以示合家团圆。这个古老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虽然和其他传说差不多,但是体现了当地彝族的风俗。火把节应该是农历的6月24日,但这里是6月25日。因为是为了纪念这一天,英雄的阿哈和四山八村的村民们报仇雪恨。

火把节那天,元谋、永仁、龙街的村民都带着自己的山货、土特产,赶着骡马去赵家店。他们搭起了帐篷和锅灶,一串串山货和一碗碗香喷喷的牛羊汤锅让过往的人们流连忘返。中午时分,在山的山坡上,彝族人搭起了莫丘,只见莫丘两端一对对青年男女,人群中传来欢声笑语。入夜,略显平坦的山坡上,点起了一堆堆篝火,彝族男孩拨弄着三弦秦越,女孩们手拉手围着火堆跳起,发出阵阵弦音。凶猛的火苗窜得高高的,年轻人的脸都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