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首都在哪里?

北宋都城汴京,即现在的开封,又称东京、汴梁。

北宋都城汴京,当时已经是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乡村城镇(也称“草市”)逐渐发展起来。在这些城镇中,商业繁荣,商店极其发达。据《东京梦》记载,北宋时,东京首都东华门外,市场最为繁荣...饮食、时兴的花果、鱼、虾、龟、蟹、腊味的鹌鹑和兔子、珍宝和衣服,无一不是世界上的奇迹。如果它的口味是几十分,客人有一二十种口味的酒,他们要求就有。等他老了,瓜果蔬菜新上市,茄子(一种葫芦,嫩时可食用)之类的,而且每对能直到3万到5万,柜子之间的纠纷就以很贵的价格拿走了。真是一派繁荣景象。此外,每天有成千上万头猪被赶进城里的肉市场屠宰,每天有成千上万吨鱼被吃掉。这时,夜市也更加繁荣,往往到第三个晚上,市场交易量,往往几千万。还有作为讲故事娱乐场所的“瓦西”,可容纳数千人。许多家喻户晓的评书和历史故事,通过评书艺人的精彩演绎,流传到这里的千家万户。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流传至今,为了解当时汴京商铺的繁荣提供了有力而生动的证据。

北宋都城汴京是一座人口过百万的大都市,城内店铺6400多家。汴京中央大街叫御街,宽200级台阶,路两边有皇家回廊。北宋政府改变了周、秦、汉、唐时期居民不得开门临街或在指定市场外从事经营活动的旧规定,允许公民在御廊开店、铺,沿街经商。为了搞活经济文化生活,放宽了宵禁,城门晚关早开。在御街上,每隔200到300步就设置一个军巡店,白天在店内拐角巡逻维持交通秩序,分流人车;夜间看守官舍和商业用房,防盗防火,防止意外。这大概是历史上最早的一次巡逻。

/question/3876117 . html

=================================================

南宋都城临安府,即现在的杭州。

北宋统一后,杭州成为治浙两省的“东南第一州”。宋代对西湖进行了多次疏浚,特别是在宗元祐年间(1085-1093),苏轼任杭州巡抚时,对西湖进行了大规模的疏浚工程。在这个项目中,大量的疏浚淤泥从南到北堆积成一个五英里长的堤岸,并在上面建造了六座石桥来循环湖泊。这就是著名的“苏堤”。苏轼在疏浚西湖的同时,在运河与西湖之间修建了水闸堰,使运河独家受湖的影响,隔绝了河潮,保证了水运的畅通。同时,用瓦管代替竹管将湖水引入市区的六口井,改善了城市居民的供水条件。

宋朝南渡后,定都杭州,改称临安府。杭州从此成为南宋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从绍兴二十八年(1158)开始,南宋政府在吴越国都的基础上,扩建宫城及其东南外城。

1.宫阙城墙的扩建

(1)宫城又称“大内”或“皇城”,位于凤凰山脚下,北起凤山门,南至钱塘江,东至候潮门,西至万松岭,城围九华里。是对吴越《子城》的重构。宫城四面都有大门。南门由五岳同岳门改为黎里门,北门由五岳门改为和宁门。此外,还增加了东华门和西华门。李正门为宫门,有三门,每门“皆钉金,绘雕砖,盖铜瓦,雕龙飞龙成砖形,雄伟耀眼”。门上还有皇家建筑,门两边有红叉,戒备森严。和宁门北面也有三门,气势相似。

宫城有“三十堂、三十室、十三亭、四堂、七楼、六台、十九亭”。李正门对面是雄伟壮观的文德殿,俗称金銮殿,是紫禁城最高的建筑。由白色大理石制成的寺庙基座高达20英尺。这座寺庙大约有十英尺高。它位于一个大约六到七英尺高的平台中间。它配备了一个金色的漆雕龙宝座,两侧是龙和黄金支柱。宝座中间的天花板上刻着金龙藻井,球形轩辕镜倒挂。整个装饰显示了封建皇帝的最高权威,是皇帝举行重大仪式的地方。

文德殿后面是悬拱殿。大厅有五个房间和十二个框架,长六英尺,宽八英尺。它是皇帝“内廷”每天会见大臣讨论国家事务的地方。竖拱殿后面是皇帝、皇后、王公居住和生活的皇宫,还有皇帝睡觉、用膳的福宁殿、秦征殿等宫殿。除了这些宏伟的宫殿之外,宫城还有一座皇家花园——侯元,专供皇室使用。园内有人造小西湖,假山飞泉,亭台楼阁,建造精美,仿西湖风光。

(2)外城又称“洛城”。基本上是吴越西府城的规模,只是东南略扩,西北略缩,成为内跨吴山,北至武林门,东南至钱塘江,西至西湖的宏伟城池。城墙高三英尺,宽十多英尺。* * *共有十三座城门:东七门,北起艮山门(今艮山门西南东河南岸),东青门(著名的蔬菜城门,今董卿巷南口),崇信门(推荐的桥门,今城头巷北口),新开门(著名的草桥门,今望江门竹椅巷北口),保安门(。西4门,起于千虎门(今清波门南云居山)、清波门(今地址)、风雨门(今冲金门)、钱塘门(今教场路西口);南有嘉惠门(今南星桥北);北面有余杭门(今武林门)。此外,还有北水门、南水门、保安水门、天宗水门、余杭水门等五座水闸。

十三座城门中,艮山门、东庆门、边门是用瓦罐砌成的,其余城门都用城楼砌成,尤其是嘉惠门城楼,“华丽如万门之冠”,每年皇帝“南郊祭天”(冬季至日)时,御用车辆都从这个大门进出。城外有一条宽十尺的护城河,又名程颢(今东河)。河岸上种着柳树,禁止人们出行。

2.临安城的空前繁荣。

临安城有一条御街,又名天街,贯穿南北,石板铺成。北起中正桥,南至正阳门(凤山门),全长13500余尺。街道中央是一条皇帝专用的御道,两边是砖石砌成的河流。河里种荷花,岸上种桃、李、梨、杏。春夏之交风景如画。河外是一条供市民行走的走廊。街道的这种布局也显示了封建帝王的自尊。

洛城内外有80多个广场,但广场的围墙早已拆除,广场体系名存实亡。政府把广场分成十三个区,以加强对市民的控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临安的造船、陶瓷、纺织、印刷、造纸等手工业都建立了规模较大的作坊。专业集市和商家遍布全城,“从主街到各条小巷,大小店铺都摆满了席,连门都摆满了”(1),天街两旁也有店铺,“无人不买无人不卖”(2),由于广场制度和集市制度的破坏以及夜市禁令的放宽,城里也出现了夜市,“买卖日夜进行,游人开始稀少;五鼓齐鸣,卖早市的又开店。”。在城北的运河里,来自江上和淮河上的船只相见,彻夜不眠。城南的江干地区,往来于台州、温州、福州、泉州等国,航行至日本、韩国、南洋,船桅林立,临安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商业城市。

临安人口为“261692户,人口552507人”(4)南宋初孝宗干道时期(165438-173),至南宋末年(1265-1238)杭州城“经营二百余年,户口繁盛,十倍于此这个城市的服务行业,如茶馆,酒店和食品商店遍布大街小巷。市民娱乐场所多达20个,城内城外都有。在今天中前桥以南最大的地方北洼,有13个“勾栏”,表演各种杂剧、杂技、相扑、木偶戏、评书、讲历史等。不分昼夜。

南宋临安也是全国文化中心。雕版印刷业为中国之冠,杭州雕版书成为中国宋版书的精华。南宋最高学府太学,位于纪家桥附近,规模最大。与武学、宗教学合称为“三学”此外,还有数学、书法、医学的专门学校,以及临安官学和钱塘、仁和两县的县学。在这些学校下面,有大量的“乡学、家塾、图书馆、书社,每条巷里都有一两个,经常能听到弦声”。可见其教育之普及。

经过唐宋以来的疏浚整治,西湖在南宋时达到顶峰。所谓“西湖十景”,如苏堤肖春、屈原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六郎文英、华钢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夜钟、三潭印月,都是在这个时候形成的。南宋统治者为了满足自己奢侈的享受,先后修建了鞠婧、朱桢、南屏、季芳、项燕、玉湖等皇家园林,遍布西湖四周。正是因为“刘飞(皇帝驾临)留在湖中,才日益多姿多彩;房屋相连,不减城。有句诗说‘孤山不知何处寻’,其繁华可想而知。

/西湖/列表。ASP?id=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