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三年历史有哪些比较好的综合作业?不要太稀罕。

在《把握高考历史题趋势》(2008年第4-5期)一文中,作者从传统题型的内在变化和新题型的发展预测了2009年高考历史题(尤其是“文综”四川卷历史题)的走势,建议学生参考这一分析制定或调整高考历史复习策略。在此,笔者就历史复习的策略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发挥历史观的主导作用

纵观近几年的历史试题,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历史观是高考历史试题的灵魂,没有历史观不是问题。因此,历史复习要重视理论,发挥历史观的主导作用。

1.理解几个重要的新历史观的实质。

近年来,现代历史观、整体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社会史观、生态史观等对高考历史试题的生命体系产生了明显的影响,我们应该对新历史观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这五种历史观的精髓可以概括为:

现代化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近代史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进化史,即现代化史。现代化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现代化。现代时代的经济主要是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政治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是民主化和法治化。

整体史观(全球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部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进化史。新航路开通后,世界进入整体发展阶段。19世纪中后期,世界初步成为一个整体。从19年底到20世纪初,世界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整个当代世界的全球化趋势得到了加强。人类的交流加强了世界的横向联系,促进了一体化的发展。

文明史观认为,从本质上讲,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类创造、积累文明成果和人类自身文明的过程。人类文明史可以分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各国各地区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不同的文明需要交流。

按照社会史的观点,社会问题和历史上的经济、政治、文化问题一样,也是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历史,既要“抬头”关注“大人物”、“大事件”,也要“低头”关注与普通人息息相关的“小人物”、“小事”。

生态历史观认为,历史演进中人与自然、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关系是历史研究的重要领域。总结人类处理与自然关系的历史经验教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协调发展,是生态史研究的主要目的。

历史观问题首先是认识历史的视角问题,新历史观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历史的新视角。历史观的问题也是历史解释体系的问题,新的历史观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历史解释体系。要用新的历史观指导历史知识的复习,使历史学习具有时代的生命力,适应高考历史试题的变化。

2.重温革命史观的要点

革命史观是阶级斗争史观的具体形式。革命历史观认为,革命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2009年,在隆重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回顾中国近代史,必须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来分析这两个历史事件。因此,我们应该重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联系和区别,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和区别。

二、提高基础知识复习的质量和水平。

历史知识丰富浩瀚,中学历史所教的,历史高考所考的,只能是历史基础知识,尤其是主干历史基础知识。骨干史基础知识是关于历史上重要事件、重要人物、重要制度的知识,是构建历史知识体系不可或缺的知识。历史复习要狠抓主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一般来说,可以使用以下三种方法进行审查:

1,元素评审法

根据时间、地点、人物(个人或群体)、过程(或内容)、评价(意义、影响等)五个要素掌握历史骨干的基础知识。).

2.系统审查方法

按照纵横制,将相关历史骨干的基础知识串联起来,系统(专门)复习。如果按照时间顺序回顾美国革命战争、南北战争、罗斯福新政,形成美国史的知识体系,属于纵向系统回顾法。对发生在19世纪中叶的日本明治维新、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林肯颁布的宅地法改革措施和废除黑人奴隶制宣言进行回顾,是一种横向的系统回顾方法。系统复习往往能事半功倍。

3.视角转换的复习方法

这种方法本质上是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历史观的指导下,对主体历史的基础知识所反映的重大历史问题进行回顾。这里有两个例子:

用视角变化回顾罗斯福新政:①用现代历史观回顾,重点掌握罗斯福调整美国经济模式,通过国家干预应对和解决严重经济危机的措施。(2)用社会史的观点回顾,重点是罗斯福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处理和解决严重的社会问题(失业、贫困、流浪等)。)带来的严重经济危机。(3)用生态历史观回顾,重点是罗斯福采取了哪些措施(如综合治理田纳西流域等。)来应对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生态环境危机。

用视角转换的方法评价孙中山:①在革命史观的指导下,根据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的主要史实,得出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的结论。②在现代化历史观的指导下,根据孙中山对中国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和文化现代化的巨大贡献,得出他是中国现代化的光辉先驱的结论。(3)在社会史的指导下,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剪发辫、改名等社会改革措施,得出孙中山是移风易俗的倡导者。④在整体(全球)历史观的指导下,根据辛亥革命在世界(尤其是亚洲)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孙中山的国际活动,得出孙中山是具有世界(或国际)影响的政治家和革命家的结论。

也就是说,可以复习一下工业革命、通商口岸开放、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等基础历史知识。这种方法将历史观与基础历史知识紧密结合,可以大大提高复习效率和水平,更好地适应高考历史试题改革的发展趋势。

以上三种方法是有层次的,从简单到复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如果你想取得优异的成绩,你应该像爬楼梯一样循序渐进地使用这三种方法。

第三,在阅读和分析材料上下真功夫。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历史试题,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材料是历史试题的基础,没有材料很难形成题型。为此,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在材料的阅读和分析上多下功夫。为了培养和提高阅读和分析材料的能力,我们应该多接触材料。首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课本上的材料。其次,要多接触主史基础知识相关的资料。比如高中第一册《世界近代史》说,洛克“主张立法权、行政权和处理外交事务的权力应属于议会和君主”。如果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找到洛克的相关原话进行阅读,对提高我们阅读和分析材料的能力大有裨益。

高考历史试题阅读分析材料要注意步骤和方法。一般来说,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是粗略阅读:理解材料的大意。

第二步,将材料与教材的某一部分联系起来,将材料与历史上的某个事件、某个人或某个制度联系起来。

第三步,明确方向:结合材料和命题人设置的问题,明确从哪个方向分析材料。

第四步:细读:按照问题所指的方向把材料再读一遍,抓住重点单词或句子。

第五步回答:提取能回答问题的信息。(先提取可见的,再提取不可见的有用信息)

正所谓文史不分家。要提高阅读和解读史料的能力,必须把历史复习和语文复习(尤其是古诗词复习)结合起来。

第四,有效利用高考历史题这一重要资源。

30年的历史高考积累了大量高质量的历史试题。这是一个非常宝贵的资源,可以在复习的时候用到。对于四川考生来说,首先要用的是近几年“文综”卷的历史试题。

1,利用过去的题型更好的把握复习要点。比如分析历年关于土地制度的问题,可以发现关于中国* * *产党的土地政策及其土地制度的问题最多,分析近几年关于美国历史的问题,可以发现关于罗斯福新政的问题最多。这对我们把握历史复习重点很有启发。那么,是不是说考过甚至考过很多次的内容就不能复习了呢?答案是否定的,考过的重点题肯定不会在原题中重现,但是换个角度换个形式的例子很多。骨干历史基础知识稳定。因此,中国的土地政策(制度)、罗斯福新政等问题仍是审查的重点。

2.利用试题的精细化呈现,理解重要历史观的核心内容。2008年江苏历史的题目21引用了法国著名历史学家雅克·勒戈夫《新史学》中的一句话:“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外交史,也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风俗史”。设置如下问题:“在新史学观念的影响下,戏剧和民间生活进入了历史学家的视野,这说明历史研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个题目引用的材料和设置的问题,其实告诉我们什么是社会史观。再比如2008年文宗国卷二第23题、宁夏卷第35题、江苏卷历史第14题引用了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Stavri Anoos)。通过他的三段话,大致可以了解什么是整体(全球)史观。

3.通过题型的变化了解高考历史试题形式的变化规律。如果组合选择题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多到少,可以判断组合选择题未来可能很少甚至消失。

4.利用试题中使用的材料,提高阅读和分析材料的能力。虽然史料浩如烟海,但往往很难挑选出来用于实践。高考历史试题使用的材料普遍准确、简洁、规范,很多都是很好的练习材料。

5.利用考过的文史常识题,积累文史常识。经过检验的文史常识,具有基本的、典型的特征,需要理解。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外推法进一步丰富常识。

动词 (verb的缩写)考虑变量

现在离2009年高考还有很长时间。很多情况都在变化,存在一些变数,比如“考试大纲”可能修改,时政出现新热点。所以要对此有心理准备,给时间安排留有余地,以便及时调整计划,使复习工作更加全面。

来源.../his/showarticle.asp?ArticleID=59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