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使用史料需要注意什么?

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历史教学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敢于提出问题,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注重探究性学习。笔者根据多年的历史教学经验,发现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利用史料是有效实现这一目标的好方法。

史料教学对培养初中生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1.新史料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子曰:“知者不如善者,善者不如乐者”。历史教学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史料在这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比如在讲授甲午中日战争时,我引用了伊藤博文和李鸿章在马关谈判时所作的一副对联,引入新课。第一部分是:“内无相,外无大将,只好相合”(伊藤博文),第二部分是:“天难测,地难测,是帝测”(李鸿章),从而问:(1),对联中哪一句话反映了当时清政府的处境?(2)你说的“玉遇上丝”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问:为什么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落得如此惨败,还要“平起平坐”,要有“御量”的大度?这句对联的引用起到了妙趣横生的引经据典的作用,学生积极参与新课学习,以求找到答案。

2.利用史料可以深化教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的过去使中学生理解历史更加困难。很多情况下,学生只是一知半解地死记硬背课本已有的结论,严重制约了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史料能够生动地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不仅深化和激活了教材,而且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有助于学生准确理解历史。比如说到近代英国对印度的掠夺,我们可以引用殖民主义领袖罗伯特·克莱武在英国议会上的话作为史料:“富裕的城市在我脚下,强大的国家在我手中,一个装满金条、银锭和珍珠宝石的宝库在我面前打开了。我拿了二十万英镑。先生们,直到现在,我还在想我为什么这么客气?”罗伯特·克莱武不要脸的“表白”可以让学生更加生动深刻地理解殖民主义的残酷。

3.史料的教学更能体现历史与理论的结合,理论来源于历史,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把学生培养成有思想的人,而不是让学生简单地记住一个答案或一个“权威”的解释。在教学中,让学生直接阅读史料,通过对各种史料的分析,确认课本中的结论或得出自己的观点,甚至自己动手制作新的信息网络,从而形成新的学习能力和动力。比如我们可以发现湖北云梦秦简中的《天律》就是一部非常具体的环境保护法。因为《土地法》规定:“自春季二月起,禁止在山上砍伐树木、堵塞林间小路、在山上拾柴直至夏季、捕捉幼鸟或捣鸟蛋、毒鱼、设网和陷阱诱捕鸟兽。“据此,有些同学认为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环境保护法典,是我们国家的骄傲。这个学生的思维是独立的,表现出一种大胆而可贵的探究精神,值得提倡。

初中历史课如何利用史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探究能力?

1.以课本为基础,充分利用课本中选取的史料。

现行的初中历史教科书引用了大量的史料,这些史料是从各种历史书籍中精挑细选出来的,基本上反映了教科书中的各种历史观点。合理利用这些书面史料,有利于教师解决材料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这部分史料。

2.认真准备,适当补充一些史料。

教科书中的现成史料是史料教学的主体。教学时,要围绕教学目的适当补充史料。比如在教九年级(一)第十五课“决定美国命运的内战”时,可以适当补充1787的美国宪法的内容,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美国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在讲授第三课《甲午战争中的甲午战争》时,对日军在中国犯下的又一滔天罪行——旅顺大屠杀这一课程进行简要补充,不仅使学生的历史知识更加全面,而且充分利用这一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达到以史为鉴的目的。补充史料的关键在于恰当,恰当史料的关键在于选材。这就需要教师广泛阅读,平时注重积累,精挑细选,提取最核心、最有价值、最有说服力的材料,并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展示。学生通过仔细阅读和筛选信息得出结论,使学生不仅获得知识,培养情感,而且逐渐学会学习。

3.根据不同的史料仔细提问。

这是史料应用的关键。无论是教材中的史料,还是补充史料,教师都要围绕教学要求精心设计一些高质量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史料,激发学生认真阅读,积极思考。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适当的难度和启发性,或者促进知识的转移,或者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另外,老师在讲史料的时候,要用唯物史观的观点来分析,要注意历史背景和作者的阶级立场。

4.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学生可以自己收集史料。

比如辛亥革命后,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有人说辛亥革命胜利了,有人说失败了。你如何评价辛亥革命?为什么?学生自己收集材料,得出结论,逐步培养独立判断的能力。

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曾经说过:史学就是史料。史料教学是历史教学的特色和优势。史料教学将给初中历史教学带来无限生机,也将成为初中历史教学的方向。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利用史料,可以引导学生探索历史问题,自主建构知识,理解学习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发展历史能力,形成正确高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